第36章 对文化属性的思考
作者:薛定谔的猫1967   故国枫情最新章节     
    婉晴想,也许因为工作氛围的不同,文化属性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之间的龃龉。

    那么,银行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属性呢?

    从她工作开始,一直到她成长为一名中层管理者,她始终认为,银行的文化属性就是稳健审慎、客户导向。

    至于那些银行领导逢大会、小会就强调的,所谓“银行就是要注重工作效率、注重员工价值以及注重变革与创新”,强调这些是银行的文化内涵,她却不以为然。

    她认为,正是因为稳健和审慎的经营理念,才导致银行工作效率未必很高;正是因为坚持客户导向、客户优先、“客户就是上帝”,才导致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很多时候显得不名一文,毫无价值可言。而那些提倡变革和创新的领导,很多是为了实现他自己或者自己人、自己的圈子利益最大化,员工未必能够得到实惠,甚至利益还会受到更大的损害。

    这就是员工层面的文化属性与领导层面的文化属性的不同,也是银行乃至更多国企的文化属性。

    但是,像她这样能够认真思考的人并不多。

    在这样的文化属性氛围之中,婉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理念,所以她举步维艰,最后也不得不放弃原则,通过老公的关系为自己谋得一个正职的位置,否则,她将始终是一个“技术人员”。

    银行就像一个独立的世界,虽然银行众多,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还有地方性的银行,林林总总,但银行,依然是孤立和小众的,银行,与企业,与政府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银行内部这个“圈子”中,银行的领导总是自我感觉超级良好,总要体现一种颐指气使的气势,他们就好像这个领域的“领主”,不可一世。但在政府官员面前,银行的领导根本就算不上是个领导,他们甚至比不上大型国企的领导,尤其是那些国资委主管下的大型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总会计师。

    那些“手眼通天”的企业,那些有背景民营企业的老总,银行领导也是一定要小心巴结的,否则,可能你行长的位置就摇摇欲坠,或者有一天就被别人取代了。

    老公的“圈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属性?婉晴很少思考,也很少与老公谈论。沐洋回到家来,也很少深入谈及生意上的事情,他知道婉晴不感兴趣。

    婉晴想到,helen夫妇虽然一个在体制内,一个从商,但看上去两个人总是形影不离,而且她听其他朋友介绍说,老闫的生意也是高度依附helen所属的通讯行业。她想,也许正是因为生意上的伙伴或者“准伙伴”关系,才将两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为两个人的文化属性是那么的接近。

    但好像也不是,因为对待事物的看法,helen和老闫也是十分相似的,她一直记得在Nb省考察时候,她与这两口子是如何认识并成为朋友的,不正是基于相似的文化属性吗?

    听helen说,那位他们共同讨厌的“吉林男”恰恰没有移民成功,而且他一直还在与国内的中介打官司,大概是因为他自己企业的税务问题,很多资料存在问题,他又不配合中介和律师的工作,导致移民审批搁置。

    婉晴想,这种人又是另外一种文化属性,从此人的行为判断,他在国内生意一定不差,可是他喜爱炫耀,但又吝啬,估计他在做生意时也少不了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活该这种人有如此下场!

    来自杭州的那位事务所老总,因为妻子患有癌症,需要持续治疗,更需要家人的陪伴,所以他断然放弃了移民。这种人沉默寡言,与婉晴、helen有很大的差异,可能属于另一种文化属性吧?

    “我觉得,这种男人是值得信任和值得交往的!”婉晴不由得感慨一番。

    晏铭杰,则是另一种文化属性,他智商高、情商高,但他做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甚至有很强的功利性。虽然他是如此的潇洒,吸引着婉晴,但她知道,小晏绝不会为她放弃眼前的一切,所以,他们只能无疾而终。

    在于小晏的交往中,婉晴隐隐觉得,他与自己的交往,有一种描述不清的感觉:这是什么呢?

    也许是他虽然也爱着自己,但却害怕影响婉晴的生活,害怕给她带来不便,觉得他未必今后可以给她带来什么,或者说,他,不能给婉晴一个明确的承诺。

    成年人之间,很多事则是讳莫如深的,彼此还是隔着那么一层窗户纸,不要捅破了,否则,彼此都很难堪。

    这也许与小晏的生活经历有着一定的联系,假如他在政府机关坚持下去,如今也许会成为一名领导干部。婉晴相信,他完全有这个能力和实力,但他选择了离开,他很勤勉,但也很艰难。在依靠自己的实力打拼方面,他与婉晴的想法很相似,但作为一家之主,他显然压力更大。婉晴可以躺平,但小晏决然不可以,而且,他的理想就是在北美生活,婉晴也是受他的影响才走到今天。

    “不,探求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我自己的理想之一,走到这一步,又怎么能怪别人呢?其实,我可能想多了。”婉晴想。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难道不是吗?

    理论上,来到海外,身处异国他乡,同文同种的国人之间,似乎应当更加亲切一些,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源于身份认同的不同,归属感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不同。

    如果这样都难以形成一种接近的文化属性,那么,海外生活中你会面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的宗教信仰的人,与这些人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异,而这些差异甚至是地区冲突和战争的根源,如何做到文化属性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