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皇上:大胆的学子,甩锅的大臣和头痛的朕
作者:手抓饼要加鸡蛋   大理寺少卿之女的快乐日常最新章节     
    李凭,也就是李临风,他在会试之前的斗诗大会上一举成名,不说是众位大臣,就是皇上那儿,他也是留了名的。

    此前的会试,他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答得极好,案首乃是实至名归。

    今日殿试完,皇上也是先拿了他的卷子,结果就被气笑了。

    说他答得不好?倒也不是,只是约莫大昭立国以来,第一次在殿试时说自个儿不想当官的,这不是闹呢,不想当官考哪门子科举。

    昭明帝出的题是论当今选官制度利弊,一开始李临风答得还是规规矩矩,到了中间笔锋一转,从选官制度谈及选才制度,认为并非人人都得做官,并由小及大,从他自己谈起,说自己若是做一介商贾,比做官对朝廷更有益处。

    但不谈这个,光说他的策论文章,确实写得极好,昭明帝看到最后都被他绕进去了,凭心而论,这样的人才,他还是不想错过的,只是朝廷,难道还得强迫人做官不成?

    皇上丢下他的答卷,对众位考官道:“你们都看看吧。”接着自己又拿了沈肃的卷子,看了两遍忍不住笑了。

    “这个倒是没有不想做官的意思,不过胆子也不小。”

    沈肃的答卷,不说别的,光说字迹绝对是最赏心悦目的,在这个方面,国子监的学子,都是有专门教习过的,更何况沈肃从小跟着何鉴之学习,状元亲自教习,别的不说,字儿肯定差不了。

    沈肃的策论,和李临风一样,除了谈利弊,也谈措施。从“因材施教”谈及“因材授官”,在科举考试之后,另加考一门,这门考试不考诗赋策论,只考具体能力,比如断案之才的人,就去大理寺,能言善辩者就去御史台或外事司,有营建之才就去工部。

    若是外任,也可根据各地不同民俗风气,选择适合的官员。若是沿海地区,便选择有经商之能的人才,若是重农耕的地方,便派遣有农事之能的官员。

    最后,沈肃甚至还提到,选材应不拘男女老幼,女子亦有才华出众之辈,不可囿于男女之别,他也提到了如今内廷有少数女官,大理寺京兆府有女捕快,说明女子为官,并不是不可为之事。

    这便是皇上说沈肃大胆的原因了,不过他确实也有理有据,而且并没有直接提出女子科举为官,而是提到女子也可有专门考试,选拔专门人才,这一部分,在整篇文章中篇幅也不大,但是也确实让人无法忽视。

    皇上又看了几个人的文章,后边儿的倒也都中规中矩,没有什么惊世之言了。

    “众位爱卿,可有想法,这状元之位,应该给哪一位啊?”

    皇上问之前,底下的考官们已经嘀嘀咕咕吵了半天了。

    有人觉得李凭才华出众,会试就是案首,推举他为状元更合适。

    也有人说李凭自个儿都不想做官,朝廷人才众多,何必强留一个李凭呢,况且看策论,也是会试第二的沈肃更加言之有物。

    当然,这个说完又有人跳出来说,沈肃竟然推举女子为官,真是胆大包天。

    最后哔哔叭叭吵了半天,也没吵出结果,几人直接一跪,齐声道:“请皇上定夺。”

    状元选谁,皇上还没什么头绪,不过这探花他倒是先选出来了。

    “殿试时朕看了,徐珩可为探花之位。”

    徐珩会试时位列第四,如今点他为探花也没什么不合适的,况且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长得好看。

    这个,众大臣也没有意见,徐珩会试考得也不差,殿试的策论也写得不错,点为探花也是实至名归。

    剩下的状元和榜眼,皇上还真是犯了难,一直到深夜,才定下来。

    众位考官虽然其中有人对李凭无意做官和沈肃提出的女子选官一事,有些看法,但他们二人又确实是优中之优,若是不取,着实可惜。

    况且大昭风气开明,对女子也不像前朝那般,因此也有人觉得,沈肃提到的女子考试并非不能实行,包括昭明帝他心里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甚至李凭跟沈肃比起来,那还是李凭说自己不想做官,更惊世骇俗,毕竟是科举呢,谁读这么多年书不想做官呢?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沈肃并没有直接提出,要让女子与男子一起参加科举考试,若是提了别说状元榜眼,怕是二甲皇上都不敢点他了。

    其实沈肃自己也是在赌,但不是瞎赌,从当今登基后的种种举措,沈肃能看出来当今圣上,绝对是个想要大举革新的君主。当然,饭要一点一点吃,路也要一步一步走,他在策论中写的,只是第一步。

    晚上,沈肃搂着妻子说起殿试的题目,说了自己的回答。

    “瑛娘,若是这次我因为这个中不了,你会不会怪我?”

    “你在为天下女子说话,我怎么会怪你。若是你因此不中,也不是你的想法有错,只能说是不适合当今之世。”

    何瑛祖父只有一子,何瑛的父母又只得一女,何父也未纳妾,也未强求再生一子。

    何瑛小时候,她的祖父也从未因为孙女是女子,而不教导她经世之学。

    “祖父之前跟我说过,女子不能为官,是世道狭隘,并非女子无才。夫君,你做得很对。”

    以前,沈肃在沈家读书时,也是会和妻子一起答以前科举的题目的,妻子答得,并不比他差。

    而满满虽然不喜读四书五经,但她于绘画之道极有天赋,父亲任大理寺少卿之后,每每回家说起案件之事,满满脑子就转得极快,比他强出不少。

    堂妹沈汐,以前在金陵时,祖母寿宴,沈汐那会儿小小年纪,就能帮母亲安排寿宴之事,哪家与哪家曾走过矛盾,哪位夫人与哪位夫人是表姐妹,哪道菜跟哪道菜不宜一起食用,她都清清楚楚。

    术业有专攻,但攻习术业,不讲男女。

    第二天一早,沈家人都早早起来等着了,若是一甲,那可是会有仪仗送来的。

    管家在门口都待不住,一直跑到巷口街上去听着,远远的听到似乎有仪仗的声音往这边儿来,才赶紧往回跑。

    屋里头,沈老夫人等得心焦,“我听着有锣鼓声了,是不是?”

    这时候,有下人跑进来,“来了来了,仪仗来了!少爷,您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