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不知名作者
作者:街边砍西瓜   他不过是见色起意罢了最新章节     
    沈南安之所以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抄给虞红药,是因为是对这首词有着绝对自信。

    更详细徽记今日的诗会必然会因此,而变得不同凡响。

    在自己的计划里,随着这首词的广为流传,徽记也就自然而然的会被所有诗词爱好者所记住,并奉为圣地!

    相信在今日之后,徽记也将会因此彻底火爆!

    让虞红药大篇幅的临摹一遍,也是沈南安的计划,等到时候将其装裱起来,亦是徽记日后的一大卖点。

    再加上徽记在菜品上的全面革新,这便是沈南安的长久之道。

    但让沈南安想不到的是,这词居然会这么快就被传到宫里来了!

    沈南安不禁傻了眼。

    常听人说明天和意外,你永远猜不到哪个会先来临!

    此话,诚然不是欺人!

    虽然在前身的记忆中有所了解,但还是没想到在京城,人们会对诗词之道如此的看重,会如此上心与追捧。

    参加这御宴是齐皇的临时恩赐,所以不曾提前了解过。

    直到二皇子给自己诉说一遍,才知道御宴之上,有专门赋诵诗词的环节。

    所以更想不到,还会将今日全城评选出的最好的诗词,传入宫来。

    让沈南安苦恼的是,自己并不想让在场的人知道自己便是‘作者’呀!

    沈南安知道,今日在场有且仅有大伯能够猜出这首词的‘原作者’是自己了。

    因为对虞红药,沈南安是相信的。既然自己交代了不可泄露了自己的身份,便不会轻易的说出去。

    即使有人猜到,也联想不到彼沈南安是此沈南安。

    但自己大伯就不一样了,有中午的一首《临江仙》铺垫,再加上知道自己先前就一直隐姓埋名在虞家,不消多联想,就会猜到自己的身上。

    “这首词是何人所作?”

    在听到所有人都对这首词称赞不已后,齐皇如是问道。

    果不其然,来献词的那位官员立即回答道:“禀陛下,这首词乃是出自城内一民间诗会“徽记诗会”,但具体是何人所作,暂不知晓。”

    “什么叫暂不知是何人所作?”

    见齐皇面带愠色,那官员赶忙将事情原委说了一遍。

    原来先前在徽记酒楼时,虞红药面对众人的询问,始终没将沈南安的名字暴露。

    只是对其人说道:“不瞒诸位,写下这首词的才子,乃是红药一好友,但他这人好隐于市,对名利看的极为淡泊,故事先就有交代,万不可透露其姓名。”

    对虞红药所说的话,在场的人一番猜想后就很快表示了认同。

    若是想要通过这首词而出名的话,自己又怎会不亲自现身呢?

    若不是出于与虞红药的友情,又怎会将这首足以传世之作,就直接给了虞红药了呢?

    于是一切就都解释的通了。

    毕竟,这世上的能人异士,大都有其不同众之处!淡泊名利算是其中最为普遍的。

    至于这首词为何会出现在皇宫的御宴上。

    也是因为参加徽记诗会的才子们都认为这首词当世无人可比,遂共同将之举荐到夫子庙内的文会上去。

    在这文会的现场,‘水调歌头’一出,便再无人敢提及自己所作的中秋诗词。

    所以理所当然的,又以极快的速度传入了宫里来。

    当那官员将这一切说完之后,众文臣之首的秦相此刻也有话说了。

    “陛下,此等大才,若不为我大齐所用,实在是可惜!”

    齐皇闻言亦是点头,便吩咐道:“秦相说的在理,来人,去那徽记诗会问问,这首词的作者究竟是何人。”

    便有内侍答应道:“遵旨!”

    此时宴宴已经近半,一旁安坐的沈定武又有了几分醉意。

    可当听到‘徽记’一词的时候,便立即清醒了九分。

    又听完那官员说完之后,便向侄子沈南安投来耐人寻味的眼神。

    下一刻,伯侄二人便对视上了。

    沈南安眼里求隐瞒的意思也是十分明显,沈定武见状也不着痕迹的点头,表示了答应。

    虽然不知道沈南安为何不愿意此刻自爆身份,但身为大伯的沈定武,还是第一时间决定先信了自家侄子。

    于是在齐皇下了口谕之后,只听沈定武忽然出声说道:“陛下且慢!”

    众人循声向沈定武看来,皆露出不解的眼神。

    文人的事,你一武夫掺和什么劲?

    齐皇亦是疑惑道:“定武侯,可是有异议?”

    “回陛下,臣只是觉得,大可不必对这首词的作者刨根问底的好。”

    沈定武一句话说完,沈南安眼前一亮,心里给大伯点一个大大的赞!

    沈南安自始至终不曾想过用这首词为自己扬名。

    当初选择将其拿出来,也是觉得如此千古佳作,既然自己有幸穿越至此,且还能默写下来,便要让其在这异时空,也绽放出属于它的无尽的光彩。

    且就以咱如今这身份背景,有没有这才名,重要吗?

    更重要的是,此番若是暴露了,今后又该如何面对虞红药?沈南安完全想不到。

    可沈定武的话,却是被秦相第一时间反驳。

    “定武侯,如此大才若不能被重用,你知道会对我大齐有多大的损失吗?”

    当让所有人再次意外的是,定武侯居然有理有据的反驳起来。

    “如今我大齐国富民强,能人辈出,所以野有遗贤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之事。若是其愿意为我大齐百姓尽一份力,必不会被埋没。

    相反,若是只想安静过自己的小日子,难道我大齐会缺这一人吗?就算招来了,其志不在此,又有何用?”

    沈定武一番高谈阔论,顿时将在场所有看热闹的人都震惊呆住了。

    这是平日里悠哉闲哉的沈定武能说出来的话?

    而且上一次定武侯在陛下以及群臣面前说如此多的话,在场许多人都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

    首先反应过来的便是齐皇,不等秦相要说反驳的话,便先说道:“定武侯也言之有理,那既然如此,便这般,刘喜。”

    这刘喜乃是齐皇身边最被信任的大太监,太监总管。

    “奴才在!”

    “你亲自去一趟,若是那徽记的掌柜愿意说就说,不愿意说,也不可强求!”

    “奴才遵旨!”

    如此之后,沈定武这才没有再说反对的话。

    秦相此刻也静下心来,琢磨沈定武为何会有先前的话,而对齐皇此刻的安排,也就不会有旁的意见。

    一段小插曲后,并不影响这御宴的进行。

    另一边,大太监刘喜则带着一众宦官,用最快的速度直奔徽记而去。

    而此刻的徽记内,一众才子们也都还未散去。

    但此时也都无颜去争今日的第一,连带着其后几名也都忘记了还有评选这一事。

    如此良辰美景,又有美酒佳肴,更有千古名篇,谁又肯轻易的离席而去?

    特别这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是让在场的才子们只觉得豪情万丈,恨不得再饮它三百杯才算过瘾。

    每一句都是这么的完美无限,都是这么的令人向往!

    于是诗会的后来,就变成了对这首水调歌头的鉴赏大会。

    也就在每个人都对自己所最喜爱的其中一句津津乐道时,刘喜也终于带人赶到了徽记的门前。

    门外的轰动,引起了徽记内人的注意。

    下一刻,便见刘喜带头走了进来,并在第一时间问道:“这可是徽记诗会的现场?可有主事的人?出来回话!”

    无论是刘喜以及身后跟着的人所穿的袍服,还是这一口只有宦官才特有的公鸭嗓,都表明了他的身份。

    在场谁都不怀疑水调歌头会被传入宫中,可却都没想到,宫里居然会派了人来,还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