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典籍(四)
作者:咖啡煎蛋   一品女官升职记最新章节     
    郑司籍把阿雪带到一处布置的如同学堂一般的屋子里。

    这是平日里用来给妃嫔们讲论经史的地方。

    底下,司籍司的几位女官都已经坐在了座位上,好奇地盯着阿雪瞧。

    “开始讲吧。不用顾及我们。”

    郑司籍也不同她们寒暄,随意拉了张椅子坐下,捧着一杯热茶,慢慢地呷了一口。

    她身后坐着的几位女官相互交换眼神。

    最前面的桌案上摆着几本有关裕太后的书,都是从藏书阁借出来的,里面还有那本《裕太后手札》。

    看来这场考核是一早就安排好的。

    阿雪定了定心神,抽出最为熟悉的《裕太后手札》,翻了几页。

    目光定住。

    “选好了就别磨磨唧唧的,”郑司籍放下茶盏,有些不耐烦,“先说,你打算讲哪一段?”

    “回大人的话,是有关裕太后扩大科举取士范围、允许商人之子参加科举这一段。”

    “怎么选这一段……”

    底下有些骚动。

    郑司籍回头冷冷看了她们一眼,屋内才又重新恢复安静。

    阿雪清了清嗓子:“裕安一年,太后颁《取士令》,允许商户之子参加科举……朝中所纳贤才无数。”

    她刚一念完,底下就有人站起来。

    “那你可知道民间状况如何?”

    说话的是一个胸前挂着叆叇的女子。

    其貌不扬,眼神锐利。

    便是司籍司的另一名典籍,姓金,闺名时君。

    阿雪答道:“民间商队兴盛一时,尤其是江南一带更是出现了‘洋淳’‘千常’两支船队,把三彩国的丝绸、瓷器远销双鱼国,但……”

    阿雪还没说完,金典籍便打断她,问:“那中原一带呢?”

    后面有人抢在阿雪前头道:“那里农户人数骤减,全去经商了,年末的时候收成不足,导致粮价暴涨,穷苦人家根本买不起粮,”说着,又笑,“明典籍,这一段你不会不知道吧?”

    阿雪朝说话那人望去,她发髻里垂下一条深绿色的丝带。

    这位应当是司籍司的另一位司籍,姓曹,闺名馥兰。

    不知为何,阿雪总觉得她对自己有种莫名的敌意。

    阿雪刚要说话,这边金典籍就又道:“士农工商,你可知为何商人地位最低?因为商人不事生产,只通过转手倒卖差价,还容易赚的铂满盆满。朝廷下令禁止商人之子参加科举,便是为了防止从商之人过多、有田无人耕的事情出现。”

    “裕太后在位期间,虽颁布了许多有利于生产发展律令,这一条我却认为不该算在里面,”金典籍的语气终于稍稍平缓些,“我有些好奇,你为何偏偏选了这一段来讲?”

    除了捧着茶盏、似乎正神游天外的郑司籍,其余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阿雪。

    “确实如金大人所言,”阿雪并不慌张,反而笑了笑,“只是我单问大人,科举到底是为何而设?”

    “自然是为朝廷选拔人才。”

    “既如此,若一个学富五车之人是商人之子,如何?”

    “可以通过举荐的法子为官。州郡太守举荐有才有德者为官,自前朝便有,并不算一件稀罕事。”

    阿雪反驳:“但举荐之制极易生出腐败。前朝的举荐之制是每三年由州郡太守举荐两人,刚开始时确实也选出了不少贤才。但后来州郡官员与地方乡绅之间相互勾结,举荐便成了一场秘而不宣的拍卖。”

    “而用高价拍下官职之人必定要为其家族谋利,于是官商勾结,遂成一带地方豪强,横行乡里。”

    “如此,倒不如直接允许商人之子参加科举来得好。”

    “但如此一来,从商者甚众,该当如何?”

    阿雪翻了一页书,笑道:“金典籍可留意到中原一带郡守颁布的的‘禁商令’,还有江南一带的‘禾麦税’?这便是为了防止从商者过多想出来的法子。”

    “中原一带不仅在农忙时候‘禁商’,而且州郡还自己组织商队,用略高于民间商贩的价格向农户买粮。这样一来,从商的门槛便会提高,农户辛苦种出来的稻谷也不至于贱卖。”

    “至于江南一带的‘禾麦税’,则是采取向商户收取高额税款的方式反哺农户,让农户得利,商户受损。天下熙熙,皆为利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利而去。如此一来,从农之人便会更多。”

    “故而,阿雪以为,裕太后此举不仅未曾妨碍土地生产,反而为朝廷网罗了更多贤才。比如在南地颇受百姓爱戴的羲和郡的杨郡守、工部的鲍侍郎,都是商户出身。”

    底下几人交换眼神,点点头,似乎有赞同之意。

    郑司籍却忽然出声问:“你还没回答金典籍方才问你的问题。有关裕太后生平之事甚多,你为何偏偏选了这一段来讲?”

    阿雪合上书:“因为这一段恰好可供当今朝廷借鉴。”

    “裕太后此前颁布《取士令》,未尝没有鼓励百姓从商的意思。”

    “……这怎么可能?”

    “因为城中的‘闲客’,或者也可以把他们叫做‘流民’,”阿雪道,“裕太后逝世之后,皇上下令废止了《取士令》。但元嘉三年,皇上又下令北伐单鹿国,如今已经是元嘉七年了。这四年间,士卒百姓死伤无数。”

    “但诸位有没有想过,皇上为何要在废除《取士令》之后下令与单鹿国开战?”

    底下众人对视。

    但没人敢说什么。

    阿雪直接道:“是因为城中流民过多。”

    流民无田产、无家业,朝廷担心他们寻衅滋事,便发动一场战争来消耗他们。

    阿雪不好明说,但底下几人也大抵都知道。

    “可战争一旦展开,就没人知道它何时能够结束,也没人知道战争中会死伤多少百姓士卒。此外,每一场战事都会对国力造成极大的损耗。所以,每次发生规模较大的战争之后,朝廷一般都会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等待国力自行恢复。”

    “但减少流民、让他们有事可做,并不只有战争一种方式,”阿雪道,“商业也可以。”

    “鼓励流民从商,并设‘禾麦税’‘禁商令’,甚至组织朝廷自己的商队、将生产出来的瓷器丝绸销往海外。这样一来,不仅能减少流民,更能促进我国各地之间、甚至是我国同国外的商业往来。”

    底下几人频频点头。

    阿雪又道:“但流民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多地少。鼓励流民从商也只能缓解,并不能根除,”她抬起眼眸,“阿雪以为,不仅应该鼓励农民从商,还应该废除‘五算’,鼓励女子从商,并且设立单独的女户,允许女子不婚嫁、不生育。”

    “如此一来,流民问题便能得到彻底的解决,”阿雪放下手中书卷,“这便是阿雪今日特意选取这一段来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