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3)心病好转与稳定的治疗原则与策略
作者:澄明之路   黄帝内经智慧解读最新章节     
    心脏有病,在长夏最容易治愈,如果长夏不愈,到了冬季,病情就会加重。如果病人在冬季没有死亡,到了来年,春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的状态。到了夏季,病就会好转,心病的人应忌食温热食物,衣服也不能穿的太暖”。

    中医认为心脏与夏季相应,夏季是心脏功能最为旺盛的季节。因此,在长夏时节,心脏疾病的治疗往往更为有效,因为此时心脏的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如果心脏疾病在夏季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到了冬季,由于天气寒冷,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心脏的功能也会相应减弱。此时,如果心脏疾病仍然存在,病情往往会加重,因为心脏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疾病的存在会进一步消耗心脏的能量。

    如果病人在冬季能够挺过这一难关,没有因为心脏疾病而死亡,那么到了来年春季,病情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开始逐渐升发,心脏的功能也会逐渐恢复。此时,如果病人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病情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稳定。

    到了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体的阳气达到最旺盛的状态,心脏的功能也会相应增强。此时,心脏疾病往往会得到好转,因为心脏有足够的能量来抵御疾病的侵袭。

    心病的人应忌食温热食物和衣服也不能穿得太暖这一点,同样可以从中医的角度进行解释。中医认为心脏属火,喜欢清凉而厌恶燥热。因此,心病的人应该避免食用过于温热的食物,以免加重心脏的负担。同时,衣服也不应该穿得太暖,以免身体过热,导致心脏功能进一步受损。

    心病与天干日对应治愈与病情变化的问题,在中医理论中,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五行(木、火、土、金、水)以及人体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

    戊己在五行中属土,土与脾胃相应,同时也与心脏有间接的联系,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心主血脉,需要气血的滋养。因此,在戊己日,由于土气旺盛,有助于脾胃功能的增强,从而间接促进心脏的气血生成和循环,使得心病有可能得到更好的治愈。

    如果心病在戊己日没有得到有效的治愈,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这是因为随着五行的循环变化,病情会受到不同天干日五行属性的影响。壬癸在五行中属水,水与肾脏相应,同时也与心脏有相克的关系。在壬癸日,水气旺盛,可能会克制心脏的火气,使得心气更加虚弱,病情因此加重。

    如果病人在壬癸日能够挺过这一难关,没有因为心脏疾病而死亡,那么到了甲乙日,病情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甲乙在五行中属木,木与肝脏相应,同时也与心脏有相生的关系。在甲乙日,木气旺盛,有助于肝脏功能的增强,从而通过肝木生心火的方式,间接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使得病情得以稳定。

    到了丙丁日,由于丙丁在五行中属火,与心脏相应,火气旺盛有助于心脏功能的增强。因此,心病的人在丙丁日往往会感到病情好转,心脏的不适感也会有所减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是基于中医的“五运六气”理论进行的解释,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情况。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治疗。同时,心病的治疗也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因素,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于心脏有病的人在不同时间段的病情表现,我们可以从中医的角度来解析这一现象。心脏属火,而中午时分正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刻,与心脏的火性相应,因此心脏疾病患者在这个时间段可能会感到神清气爽,病情相对较轻。然而,到了半夜时分,阳气衰退,阴气上升,心脏的火性受到抑制,导致病情可能加重。到了早晨,随着阳气的逐渐回升,病情又会相对稳定下来。

    至于心病需缓软的治疗原则,中医强调“心主血脉,心气宜软”。当心脏功能出现障碍时,需要采用柔和的治疗方法来调养。在治疗时,中医会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药物。对于需要补养的心脏疾病,确实会使用咸味药来柔软心脏,因为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润燥通便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心脏的紧张和僵硬状态。同时,咸味药也能入肾,通过补肾来间接补心,因为中医有“肾为先天之本,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肾与心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而对于需要泻的心脏疾病,中医会采用甘味药来泻。甘味药具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的作用,能够缓解心脏的紧张和疲劳状态,同时促进气血的流通和排出体内的瘀血和痰湿等有害物质。甘味药还能入脾,通过补脾来间接养心,因为中医有“脾为后天之本”的理论,脾的运化功能对于心脏的气血生成和循环至关重要。

    总之,中医治疗心脏疾病时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方法。对于心脏有病的人来说,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悦和充足的睡眠时间等,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