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怀夕走后盛元帝就下旨让他这位最宠爱的明珠去和亲,同时册封明怀夕为明月公主,这一时之间,盛元帝的名声竟然好了一些。
使团出使他国一般都是三个月为期,其中两个月来回,也就是说只有一个月准备。
多亏了明怀夕提前让信阳侯府帮忙准备,不然时间还是有点仓促的,公主和亲是大事,若是按照礼制上的流程走,最少也要两个月的时间,从公主嫁衣,到公主陪嫁,到给公主送嫁,再到公主以后日常所用之物等等。
礼部最近特别忙。
明怀夕相对而言是最清闲的了,只用等着下面的人准备好,到时候跟赵国使团一起回赵国就行了。
这时监视领远侯府的人给明怀夕送了一个她意想不到的消息。
老领远侯去见了禁闭中的大皇子,以领远侯府还留存的势力给领远侯府换一个从龙之功。
这京中大小权贵消息灵通的都知道领远侯府办的一些恶心事,这大皇子不可能不知道,听下面人说老领远侯走的时候与大皇子相谈甚欢。
这就是成了?大皇子要给领远侯府庇护吗?
如果这样的话,那明怀夕想大皇子跟这靖国其他的皇子也没什么区别,为达目的,连那种人都敢收入盔下,这说明他自己并不在意那些百姓。
明怀夕让下面的人继续盯着领远侯府,老领远侯一死,领远侯府做的那些事,只要爆出来可不是一个皇子可以压下去的,除非他不想要他的前途了。
下面的人又盯了一段时日,领远侯府的势力已经渐渐的向大皇子手中聚拢了。
果然大皇子接受了老领远侯的示好,这大靖国看来是注定要换一位主人了。
在明怀夕出发赵国前些天,老领远侯病逝了,老领远侯战功赫赫,身上留着很多暗伤,不论私德,老领远侯是令人敬重的。
盛元帝亲自去了趟领远侯府,为老领远侯送行,其他京中大小权贵也都来了,这大概是领远侯府最后的风光了。
明怀夕等老领远侯下葬后又过了几日,在和亲前两天,让人在百姓之间传播着领远侯府的种种恶行,又联系了一些还幸存的被迫害者,帮他们到京兆府敲响了闻天鼓,状告领远侯府恶行。
闻天鼓已有十年未曾被人敲起,因为敲闻天鼓者要受鞭二十,那二十鞭是由一个满是倒刺的鞭子执行的,二十鞭下去,直接能要人半条命,就是以防被人随意敲起。
闻天鼓一天内被敲响数次,京兆府尹想瞒都瞒不住,只能上达天听,由盛元帝亲自处理了。
那几人在执行完二十鞭后撑着一口气,被带进了皇宫,皇宫门前也被百姓围满了,他们都知道那些人的冤屈,想看看最终结果会如何。
这时赵国使臣还未走,盛元帝也不想他国看轻了,命京兆府和大理寺联合查明那几人的冤屈。
领远侯府经不起查,京兆府和大理寺联合查案效率自然快,在明怀夕出发赵国前一天已经查明那些冤屈均属实。
盛元帝大怒,但到底是给领远侯府一些面子,判剥去领远侯世子之位,流放岭南充军,并且下达若有军功,只可为庶民,不可晋升。
这也就是说领远侯世子这一生最好也就是个庶民了,而且岭南路途遥远,毒帐众多,能不能走到还另说呢。
领远侯府降为领远伯府,剥夺世袭权,三代而斩。
老领远侯为领远侯府挣得的荣耀,在他死后就被他的子孙败没了,老领远侯若泉下有知,不知会不会后悔纵容了子孙胡来。
大皇子此时也根本不敢插手这件事,这事闹这么大,他也插手不了。
第二日
明怀夕坐上穿上和亲的衣服,坐上和亲的马车,由信阳候府的大表哥带着一部分精兵护送,跟随着赵国使团一起踏上了前往赵国的路途。
在上马车之前,明怀夕回头看了一眼靖国皇宫,心想,估计以后都不会回来了吧,这靖国马上就要换人了。
这古代的官路虽平整,但一直坐在马车里也是让人受不了的,明怀夕已经坐了好几天了,感觉骨头架子都快给坐散架了。
和亲队伍人数众多,还有一些陪嫁的侍仆,也不能像行军一样快速赶路,只能慢慢的走着,有时还会赶不上驿站,就直接在外面扎营休息一晚,明怀夕自然是睡在马车里。
走了好几天,在一天下午走到了一个驿站,赵国三皇子和大表哥的意思是先休整一夜,不然一直赶路,还没到赵国,就得有一大部分人病倒。
明怀夕被侍女从马车里扶了出来,明怀夕的脚踏到地上的时候,她终于感受到了一股踏实感。
为了不耽搁赶路,明怀夕都没下过马车,吃喝拉撒都要在马车解决,可别扭死她了,这几天明怀夕也没洗澡,这会听到可以休整一天,一到驿站的房间,就立刻让人准备热水泡澡了。
弄好热水后,明怀夕就把人都打发出去了,明怀夕不喜欢洗澡的时候有别人在场,这让她感到不安全。
洗完澡明怀夕才感觉自己活过来了,让人收拾了后,躺倒专门给她铺的软床上,明怀夕舒服的叹了一口气。
这几天虽然一直在马车里也没活动,但坐马车就是让明怀夕感到很累,马车里又睡不舒坦,躺在床上不一会明怀夕就睡着了。
整个送亲队伍,除了侍卫都很快就歇息了,每日赶路还是很累的。
第二日
收拾妥当后又踏上了路途,使团从赵国离开时才不过八月,到靖国就九月份了,和亲车队沿途风景也从一开始生机勃勃的绿色,到有些渐黄的绿色。
赵国边境到了,送亲的精兵都要回去了,只留下公主和陪嫁的侍仆,走之前明怀夕给大表哥了一封信,要他带给外祖父。
这是明怀夕考虑再三决定写下的。
她从信中告诉老信阳候,若是有一日季家有不臣之心,老信阳候可以酌情提供帮助。
其实明怀夕觉得自己是多此一举,老信阳侯能从一位名将全身而退,就说明他审视朝廷动向这方面胜过大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