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修建族学
作者:云清歌   你是我的金手指最新章节     
    族学修建没两天就做好了前期的准备,请的还是陆师傅那帮泥瓦匠。

    陆师傅来到见了族长就笑哈哈的,因为他们已经可以预见修族学这段时日的好伙食了。

    族长知道林夕瑾要搭建暖棚,生怕下人不会做搭建,所以还是留下五位有经验的小工帮她干活。

    想着木雄叔那边应该忙得过来,也就不再推辞。

    挖池塘的工作是同步进行的。把河流往池塘注水的下水道一堵,就完全没有水再注入池塘,再把几个池塘的水道疏通,排水,池塘里就没有多少水了。

    一些半大孩子索性下去往外舀水,一边摸螺,一边抓鱼,玩得不亦乐乎。

    来挖池塘淤泥的人还是挺多的。淤泥挖起就倒在旁边的小灌木丛里。采取岸下岸上传递的方式,场面热闹,进展快速。

    因之前两天已运来了很多石头,所以修路时负责砌水沟的人员自动负起了砌塘基的工作。

    于是挖池塘淤泥的,运送淤泥的;运送石头的,砌石头的;加上半大孩子的打闹欢笑声,组成了一幅乡间民乐图。

    林夕瑾心间一暖,决定好好维护这幅画卷,回去送面粉和茶叶去族长家,让婶子们继续蒸馒头、烧茶水去。

    陆师傅还是带着原班工匠来帮维修祠堂和修建族学。

    木雄叔带着小工们开挖划好的族学地基,有几个外姓的本村人也过来帮忙了。陆师傅带着几个工匠开始维修祠堂。

    林夕瑾指挥着大伙砍竹子、木材,搭建着暖棚,不几天就已经初见雏形。

    县上定着的油毡布也送了过来,林夕谨让伙计先搬进仓房里,等伙计离开时又放入了十多匹透光性很好的白色油毡布。

    大棚搭好盖油毡布那天,练武回家的兴文、兴成和族长说起这事,族长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也不在祠堂边守着了,兴冲冲地往林夕瑾家里赶。

    “瑾丫头,你这什么棚盖来干啥的?”

    “伯爷,盖来种蔬菜瓜果呢。”

    “大冬天也能种?”

    “能的,到时候盖好油毡布能挡风雪,还可以烧火增温,很多东西都可以种,除了自己吃还可以拿出去卖,能卖起大价钱呢!”

    族长一听心动了,一边看着大棚,一边问林夕瑾:“瑾丫头,建一个大棚要多少钱?伯爷也能建么?”

    “伯爷,竹子、木头可以上山砍,就是人工和买油毡布要花点钱,可能要花费七八两银钱。你要盖的话我叫县上送油毡布过来。到时候种出菜来可以卖给镇上和县上的酒楼,自己去卖也可以的。”

    “好。我今晚和你大福叔他们商量一下,他们同意建的话我明儿就给你回话。”

    林夕瑾想着族长一家多半能成。但其他村民们绝大多数拿不出本钱,还是没办法建暖棚的。也不能什么都帮着他们,因为人都是有贪念的,万万不能让他们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以免毁掉质朴的村风民俗。

    不过家里冬天的暖炕,熬酒、制药和暖棚都需要大量的燃料。倒是可以收购他们的柴草,也可以请一些人帮着种菜、摘菜,村民们可以要钱,也可以直接要粮食,这样这个冬天大多数人也就能好过些了。

    眼看酒酿发酵好了,林夕瑾叫管家和李越去买来两套蒸馏设备,又从空间里取出仿古的米酒蒸馏设备替代了一些零部件,两套设备完美组合后,林夕瑾就组织酿酒工坊的人员开始蒸馏高梁酒了。

    先把发酵好的酒酿放入大锅中,上面盖上一个圆形的锅盖,锅盖上开着一个圆形的孔洞,孔洞与一根竹管相接,竹管与上面的瓦罐相接,瓦罐上坐上一个装冷水的冷却锅,瓦罐后还开一个小圆孔,再接一根小竹管,小竹管下面放一个酒罐。

    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开火了。在火的加热作用下,酒气得到蒸腾,遇到冷却锅里的水冷却后,就变成酒水流到酒罐里,就得到低度的高粱酒了。

    为了获得纯度更高,口感更好的高梁酒,还必须对这些一次蒸馏获得的低度酒进得二次蒸馏提纯,酒头和酒尾还必须分开装,以后以不同的价格售卖。

    经过两天的蒸馏,第一批酿制的高梁酒终于出垆,林夕瑾叫下人把酒装到酒瓮里密封好,搬到地窖里保存继续发酵。这些酒的窖藏一般要三年以上口感才比较好。但林夕瑾等不了那么久,准备采取偷梁换柱的办法,用空间的酒替代,年前就开始出售。

    做好这些打算,林夕瑾看着一缸缸的酒糟发愁,本来自家可以喂猪,这些酒糟就有去处了,但林夕瑾受不了猪屎猪尿的臭味,不希望自家的一片净土臭哄哄的,空气被污染。

    想想还是让村民分散养殖,自家要用肥料时再收购村民们发酵好的肥料,也好让村民们有一份收入。

    找到族长,说了自己的想法,族长立刻找来了几位族老一起商量。

    “几位伯爷、叔爷,瑾儿是这样想的,我家出猪苗,酒糟,同时负责售卖,还可以收购猪粪。愿意喂的家庭出青饲料和人工,到时候养大的猪扣除猪苗的成本,获得的利润五五分成。你们看是否可行。”

    “瑾丫头,你这又是造福族里啊!只是你这利也让得太多了,你占七成利,给大伙三成就够了。”五叔公才说完,几位族老纷纷附和。

    林夕瑾不在乎这点小利,还是坚持五五分成。

    族长和几个族老都报名参加养猪,又商定了十多户有条件养猪的可靠的候选人家,在林夕瑾的提议下,木雄叔和三婆两家也在其中,三婆家没有猪圈,可林夕瑾决定帮她一把,帮她搭建。

    每家养三头猪,总共二十家,这些家庭分两批,毎隔一天上林夕瑾家拉一次酒糟,青饲料则自己准备。猪粪先发酵好堆放着,可以自己用,也可以卖给林夕瑾。

    林夕瑾还特别强调养猪的人家要处理好猪粪猪尿,不能污染环境,如果谁家没有处理好就取消他家的养猪资格。

    族长和族老们负责落实养猪的人家去了,林夕瑾则派出管家和两位车夫带上建安、大顺叔去镇上、县里负责采购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