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出兵罗刹国(中)
作者:琦骜   红楼之家有悍妇最新章节     
    “陛下,臣以为,与罗刹国开战并非上策。”户部尚书李大人站了出来,拱手说道,“我朝与罗刹国交战多年,双方各有胜负,若贸然开启战端,只怕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啊。”

    “李大人此言差矣。”兵部尚书张大人反驳道,“罗刹国屡屡犯边,若不严惩,我大盛朝的威严何在?边疆百姓又怎能安居乐业?”

    面对兵部尚书张大人的反驳,户部尚书李大人微微皱眉,但并未退缩,他继续说道:“张大人所言虽壮,然则国家之治,非止于兵戈。我朝正值盛世,百姓安居乐业,若因一时之气而兴兵,恐伤国本。

    且罗刹国地广人稀,民风剽悍,若战事一起,必将是旷日持久之战,我朝能否承受得起此等消耗,尚需三思。”

    朝堂之上,气氛骤然紧张,两大尚书各执一词,其余大臣也纷纷表态,或支持李大人,强调民生之重;或力挺张大人,主张以武力扞卫国威。

    仁康帝端坐龙椅,目光深邃,似乎在权衡着每一句话的分量。他轻轻抬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待朝堂再次安静下来后,缓缓开口:“二位尚书所言皆有其理,然则朕以为,国之大者,在于民心,在于社稷。罗刹犯边,实乃挑衅我大盛朝之威严,若置之不理,民心何安?社稷何存?”

    他语气一顿,目光更加坚定:“但朕亦知,战事一起,百姓必受其苦。因此,朕决定,一方面加强边防,严阵以待;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罗刹,探其虚实,寻求和谈之机。若罗刹愿退兵止戈,自是上策;若其执迷不悟,我大盛朝亦不惧一战!”

    李大人目光转向鸿胪寺卿,期待能从这位专司外交事务的大臣那里捕捉到一丝和谈的曙光。鸿胪寺卿感受到李大人的注视,微微颔首,神色凝重而沉稳。

    “陛下圣明,臣以为,和谈之路虽难,却非不可行。”鸿胪寺卿拱手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罗刹国虽强,但其内部亦非铁板一块。我朝若能派遣精明强干的使者,携带厚礼,以诚相待,或可探得其内部矛盾,找到和谈的契机。”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况且,我朝与罗刹国之间,并非没有共同利益。若能通过和谈,达成某些互利共赢的协议,不仅可解当前之困,更可为未来两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奠定基础。”

    李大人听后,心中稍感宽慰。他深知,鸿胪寺卿在外交事务上素有建树,其言必有其道理。他转而看向仁康帝,刚要推举使臣人选,就听到武将行列传来一声冷笑。

    这声冷笑在朝堂之上显得格外刺耳,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武将行列中,一位身着铠甲的将军跨前一步,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不屑与挑衅。

    “哼,鸿胪寺卿此言差矣。”将军拱手,但语气中并无半点敬意,“和谈?那不过是软弱者的借口罢了!我大盛朝自古以来便是泱泱大国,何曾畏惧过任何挑战?罗刹国虽强,但我大盛朝的勇士亦非等闲之辈,岂会因一时之利而放弃战斗到底的决心?”

    将军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一般敲击在朝堂之上。他的目光如炬,扫视过朝堂众人,仿佛要将每一个反对的声音都压下去。

    “况且,”将军目光如炬,扫视过朝堂众人,“和谈不过是延缓战争的手段,难道真要等到罗刹国的铁骑踏遍我大盛朝的每一寸土地,才后悔今日未能果断出击?那时,民心已失,社稷难安,再谈和谈,岂不是为时已晚?”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一片哗然。武将们纷纷点头,赞同之声不绝于耳。他们眼中闪烁着对石将军的敬仰与对战斗的渴望,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大盛朝的疆场上奋勇杀敌的英勇身姿。

    而文臣们则面露忧色,显然对石将军的激进言论感到不安。他们深知战争的残酷与破坏力,更明白和谈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与和平的重要性。然而,在石将军那强大的气场下,他们却只能默默无语,心中暗自担忧。

    “石将军言之有理。”仁康帝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与沉稳,“然而,鸿胪寺卿所言亦非无稽之谈。和谈与战争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我大盛朝既要有敢于亮剑的勇气与决心,也要有善于外交的智慧与谋略。”

    仁康帝的话语如同一剂清凉的风,吹散了朝堂上的些许火药味。他继续说道:“朕决定,派遣使者前往罗刹国进行和谈试探。同时,加强边防军事准备以防不测。至于使者的人选……”

    仁康帝的目光在朝堂上扫视了一圈最终停留在了李大人的身上。“李爱卿可有人选推荐?”

    李大人心中一紧,他知道这是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重任。他深吸一口气稳定心神然后拱手说道:“臣推荐礼部侍郎张瑞祥担任此次和谈使者。张大人精通多国语言且为人机智勇敢善于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仁康帝微微点头,刚要开口,就看到现任保龄侯,史氏的兄长,贾赦的亲舅舅,越过众臣,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李大人所荐之人虽有其长,但未必能胜任此等重任。”史侯的声音洪亮,在朝堂上回荡,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李大人闻言,脸色微变,他没想到保龄侯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反对。他看向史侯,眼神中带着一丝不解与疑惑。

    仁康帝的目光也转向了保龄侯,他微微皱眉,似乎对他的突然发言感到有些意外。但他很快便恢复了平静,淡淡地问道:“哦?史爱卿有何高见?”

    史侯拱手行礼,然后朗声说道:“陛下,和谈之事非同小可,关乎国家之安危、民族之荣辱。张瑞祥虽有其才,但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威望,难以在罗刹国面前展现我大盛朝的威严与实力。

    臣以为,应选派一位更有分量、更有经验的大臣前往,方能彰显陛下对和谈的重视与诚意。”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武将们纷纷看向史侯,眼中闪烁着赞同的光芒,他们觉得史侯说得有道理,和谈确实需要一位更有分量的大臣去主持。

    而文臣们则面露忧色,他们担心史侯会借此机会推荐自己的人选,从而引发更大的争议。

    仁康帝微微皱眉,目光锐利地看向史侯,缓缓开口:“哦,那爱卿以为该派何人前往?”

    史侯心中早有打算,他微微一顿,然后说道:“荣国公贾源,不仅威望卓着,且早年曾随太祖征战四方,对外族习性颇为了解。更兼其为人沉稳机智,善于察言观色,若由他担任此次和谈使者,定能不负陛下所托。”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掀起波澜。荣国公贾源,作为开国功臣,其威望与地位在朝中无人能及。然而,他年事已高,且多年未涉朝政,此次突然被史侯提及,让众臣都感到意外。

    仁康帝目光深沉的看向史侯,片刻后,他缓缓开口:“荣国公,确实是我朝之重臣。然而,他年事已高,此次和谈又关乎国家大局,朕担心他的身体难以承受。”

    史侯心中早有打算,他微微一顿,然后继续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源公年事已高,确实令人担忧。但臣以为,人们常说虎父无犬子,荣国公虽上了年纪,可他的儿子贾代善,长孙贾赦,皆是才俊出众之辈。

    尤其是贾赦,他不仅继承了荣国公的智慧与勇气,更是在陛下身边历练多年,可谓是年轻一辈的翘楚。

    再者,荣国府背后的东北军,更是我朝之精锐,其威名远播,足以震慑宵小。若由贾赦前往,不仅能在和谈桌上彰显我国之实力与诚意,更能在关键时刻,以东北军为后盾,确保和谈的顺利进行。

    臣斗胆建议,陛下可斟酌考虑,让贾赦作为副使,陪同荣国公一同前往和谈。这样既能确保和谈的成功,又能让年轻一辈得到历练,为我朝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才。”

    此言一出,朝堂上再次热闹了起来。那些与荣国府素有间隙的朝臣,此刻也纷纷出言附和。

    太子一系的官员见状,更是唯恐天下不乱,也纷纷站了出来。

    仁康帝看着底下闹哄哄的大臣,眼底寒意渐浓。他轻咳一声,瞬间让朝堂上的喧嚣安静了下来。

    “诸位爱卿,”仁康帝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国家大事,岂容尔等如此喧哗?今日议题,关乎国家和平与稳定,朕希望诸位能以大局为重,勿要因个人恩怨而误了国事。”

    朝堂之上,大臣们闻言皆是一凛,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仁康帝的目光。

    仁康帝冷冷的扫了史侯一眼,冷声道:“朕打算往东北增军,听闻爱卿长子文韬武略,颇有建树,不知可否为国效力,前往东北协理军务?”

    史侯闻言,心中一惊,额头瞬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陛下,”史侯小心翼翼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犬子虽有些许才学,但尚年轻,缺乏历练。东北军务繁重,臣恐犬子难以胜任,恐误了陛下的大事。”

    仁康帝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史侯:“史爱卿此言差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贾鼏求学多年,如今正是彰显其才学之时。再者,军中历练,方能成就大器。史爱卿莫非是担心爱子在军中有所闪失,故而不敢让其前往?”

    史侯闻言,脸色更加苍白,额头上的汗珠滚落而下。他深知,仁康帝此言已是在敲打他,若再推辞,恐怕会惹来更大的麻烦。

    “陛下,”史侯咬了咬牙,终是下定了决心,“犬子虽年轻,但臣愿让其前往东北,为国效力。”

    仁康帝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对史侯的赞许:“史爱卿能如此深明大义,朕心甚慰。国家正值用人之际,需要像史爱卿这样忠心耿耿、勇于担当的栋梁之才。诸位卿家当以史爱卿为榜样,齐心协力,共谋国事,为朕分忧,为百姓谋福。

    说到这里,仁康帝的语气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全场,继续说道:“晚些时间,朕会让人统计一下,看看还有哪些官家的子弟愿意为国效力。朕希望,诸位爱卿不要藏着掖着,有合适的人选尽管推荐。年轻人嘛,就该多历练才是。”

    众臣闻言,有的面露沉思,有的则微微颔首。然而,在这沉默的氛围中,武将们的反应尤为引人注目。他们摩拳擦掌,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仿佛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自己的子弟在边疆建功立业,为国家争光。

    “陛下英明!”一位武将率先开口,声音中带着激动与敬意,“臣家中子侄,自幼习武,一直梦想着能够为国效力,保卫边疆。臣愿意推荐他们前往东北,为国捐躯,在所不辞!”

    “臣也愿意!”另一位武将紧随其后,声音坚定而有力,“臣的兄弟子侄们,个个都是英雄,他们渴望在战场上证明自己,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请陛下给他们一个机会!”

    随着武将们的纷纷表态,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而诡异。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揣测着仁康帝的意图,同时也为自己的家族子弟的未来担忧。

    仁康帝见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着礼部侍郎张瑞祥出使罗刹,表明我朝对于边疆局势的严正立场。若罗刹国仍冥顽不灵,妄图侵犯我国领土,则由二皇子水禔亲率大军,誓要保卫国家疆土,维护百姓安宁。

    同时,朕决定,三日后,诸位爱卿家的子侄,凡有志于为国效力者,皆可随同大军一同出发,共赴边疆,为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