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皇后的册封仪式结束之后,沈婳就将宫务都交给了儿媳妇,微服私访下江南去了。
不同于乾隆每次下江南都是车马浩荡,沈婳只带着一队暗卫轻装简行就出发了。
紫禁城里四四方方的天空她早就看腻了,终于熬到了自己亲儿子登基,她成为了天底下地位最尊贵的女人,玩儿的都有些乐不思蜀了。
一直到皇后生下了嫡长子,皇帝开启第二次选秀时她才回去。
皇上皇后共同主持选秀之事,所以将嫡长子托付给太后,沈婳抱着孙子好好的享受了一番天伦之乐。
得知太后回宫,后宫里那些太妃们忙不迭的前来拜访。
沈婳完全能够理解她们的心理,在十二阿哥去了之后,先帝尚未成年的孩子全都是公主。
而大清与蒙古世代联姻,在先帝已逝的情况下,孩子就是太妃们唯一的依靠,自然希望公主出嫁后能够离她们近一些。
如今除了纯贵太妃有儿子将她接去王府中奉养,其他先帝时期的嫔妃都只能居住在慈宁宫和寿康宫。
沈婳见宫里的住处已经十分拥挤,索性带着几个交好的太妃一起去了圆明园定居。
例如魏燕婉就成功的抱上了太后的大腿,得以在圆明园中拥有一个单独的院落。
而像陆沐萍和陈婉茵这样不做妖的妃子,也跟着过来,闲暇时还能在一起说说话打发时间。
“大家都羡慕纯贵太妃有福气,儿子把她接出宫去住,可是炩姐姐也不差,这么多年,你一直照顾五阿哥,他也想接姐姐出宫奉养,姐姐怎么没答应呀?”
魏燕婉轻笑着摇了摇扇子,“五阿哥玉碟上的生母是慧贤皇贵妃,皇贵妃去了之后一直养在慈宁宫,虽然我对他时有关照,他也视我为养母,终究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分,我哪能接受这个好意呢?”
而且魏燕婉的心里还有另一种考量:她跟五阿哥之间确实有一些母子情分,但毕竟不是亲生母子。
与其用这些情份换她出宫过日子,还不如拿来帮助女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有一个哥哥为自己的女儿撑腰,想必将来嫁人也能过得更好一些。
而且魏燕婉想到了此时正在院子里熬汤等着她回去喝的进忠,他是个太监,若是出宫了,两个人恐怕就很难再见了。
她还那么年轻,接下来的几十年若是能有一个贴心人相伴,想来日子也不会太难熬。
沈婳听到她们闲聊时提起五阿哥,脑海中出现一个瘦弱的身影。
五阿哥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先帝怜惜他体弱,从不在功课上要求他做的有多好。
不过这个孩子是极聪明的,慧贤皇贵妃的早逝让他变得极为敏感,处处小心谨慎,从不闹事冒头,显得他在宫中存在感极弱。
想到永瑄登基之后,太皇太后就一日日衰弱下去的身体,沈婳垂下了眸子。
五阿哥养在慈宁宫,经常与太皇太后同桌饮食,想来太皇太后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亲手养大的阿哥会害了她。
天道好轮回,慧贤皇贵妃死在太皇太后的手上,如今五阿哥不过是为生母报仇罢了。
说来也只能怪太皇太后自己,为了不让五阿哥与宫中的嫔妃亲近,指使魏燕婉接近五阿哥,总是在他耳边提起慧贤皇贵妃对他有多好。
太皇太后已经忘了,是她让太医给慧贤皇贵妃下药,让其体寒之症越来越重,最终玉减香消。
五阿哥正是拜她所赐,从尊贵的皇贵妃之子沦落成了没有母亲抚养的小可怜,他心中怎能不怨?
沈婳摇摇头散去脑海中的记忆,加入到了太妃们的讨论之中。
“如今天下平定,蒙古的各个部落都对大清俯首称臣,公主们都是哀家看着长大的,实在舍不得让她们去偏远之地受苦。”
“趁着现在还年轻,哀家跟皇帝商议着,准备派出使节团周游列国,公主们每日被困在宫中,日子过得无聊乏味,不如随之一起出行,权做是去留学开拓眼界了。”
此时的大清底层人民是封闭的,但是上层对国外的发展情形却一直都有关注。
前段时间收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为帝的消息,这位女皇波澜壮阔的一生才刚刚开始。
沈婳虽然穿着一身保守的旗装,一举一动都体现出皇太后的尊贵,但她的内心却不甘于此。
只是现在的大清处于封建王朝中央集权的最巅峰,没有女性继承人发展起来的土壤,底层的女性大多也只负责生儿育女。
想到因为闭关锁国而导致的国家衰落,沈婳劝动了皇帝,放他的妹妹们出去看一看这个广大的世界。
“咱们这辈子一半的时间在家中后宅,剩下的时间则是待在宫里,连下江南游玩,都只能坐在船上隔水赏景,想想真是挺遗憾的!”
“咱们见识不到的东西,若是能让孩子们看过之后回来讲给咱们听,想来大家都会很开心的。”
虽然有人舍不得女儿,但是先帝去世之后,太妃们困守后宫的这几年,日子都过的很平静,犹如一片死水,泛不起一丝涟漪。
有几个蒙古嫔妃带头,将女儿的性子养的犹如想要飞出巢穴的小鹰,去往更远的天空享受自由。
剩下的人也不愿意公主活得跟她们这些老太妃一样,一辈子只能在宫中和后宅里打转。
直到数年之后公主们返回家乡,一个个都找不回当初循规蹈矩的淑女样子。
见识过天空的雄鹰怎么愿意再把身躯缩回到狭小的巢穴里。
作为有大批护卫陪同的留学人士,她们从国外带回了各种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从上至下开启了新时代的改革。
让国家不至于衰落到一片混乱,然后从废墟之中重建,没有人知道他们躲过了一场多么大的浩劫。
这种事情能不发生当然是不发生的好,苦难确实需要铭记,但是人生下来不是为了吃苦的。
能够看着国家在微小的阵痛中发展的越来越好,沈婳这一代人的功绩也被永远铭记在史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