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看着唐玄宗的样子,想到寿王的话,心中慌得一批,但是又不敢违背皇帝的命令,便远远的坐着。
唐玄宗并没有对杨玉环这明显的抵触不高兴,反而一边与杨玉环讨论这支舞。但是边谈边悄悄地向杨玉环靠近,一直挪到了杨玉环身边……
突然,唐玄宗一下搂住了杨玉环,并将其扑倒在椅子上,并且说道:“玉环,其实我早已深深地爱上了你,却不得不把这份爱默默地藏在心底。”
而后,李隆基欲强行与杨玉环发生关系,杨玉环吓坏了,用尽全身的力气,挣脱开了唐玄宗那双粗壮有力的大手。
李隆基有些惊讶地望着她,没有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竟然会有着如此惊人的爆发力。
杨玉环迅速起身,并说道:“陛下,玉环有些累了,失陪了”而后立马急匆匆离开。她也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将会是什么,但她还是不计后果地这样做了。
杨玉环心跳地厉害,不敢停留,害怕自己走不了,更不敢回头,害怕看见李隆基那张因愤怒而扭曲变形的脸。
那一夜,杨玉环失眠了。
她感觉前途迷茫,感觉到彷徨,心中充满了恐慌……
自己这样不给皇上面子,唐玄宗肯定很生气……
他可是在一气之下就将三个儿子全杀了的人,自己惹了他,他肯定会找个借口杀了自己,或者是杀了寿王……
杨玉环回忆起了与寿王的点点滴滴,又想象,明天,或许几天后,唐玄宗一怒之下,将令其将寿王斩杀,还有自己可能会……
她暗自慨叹:自己这个痴情女子,为何却偏偏遇上李隆基这个多情的天子!
杨玉环在焦躁不安中度过了三天,因为她认定自己肯定捅了大娄子,但她却并不后悔,不管什么结果她都将勇敢地承受,只是担心会牵连到自己的夫君李琩。
可一切都平静如水。杨玉环虽然刻意回避,却还是在不经意间又遇到了李隆基。李隆基却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热情地打招呼,亲切地与她交谈,而杨玉环却显得很不自然,很是尴尬。
这次李隆基在骊山住了十八天。在这十八天里,杨玉环日日提心吊胆,夜夜如坐针毡。李隆基却再也没有试图突破她的防线,但他内心燃起的那股欲望之火却并没有熄灭,而是变得更加猛烈。
在后宫之中,那些佳丽们绞尽脑汁地渴望得到唐玄宗的临幸,只有杨玉环对他唯恐避之不及。越是得不到的女人,他就越想得到,不过他却似乎并不着急,因为他希望得到的不仅仅是她的身体,更希望得到她的心。
在这最后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杨玉环与李琩不知道李隆基究竟还会留给他们多少时间,总是感觉今天,或许就会成为最后一天……
“十八郎,不如我们一起逃亡吧!离开这座让人感到窒息的长安城,去一个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地方,去过男耕女织的生活!”
李琩却摇摇头,绝望地说:“事到如今,我们又能逃到哪里呢?”
杨玉环也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幼稚,不论逃到哪里,总有办法可以被找到。
而寿王对于父皇的行为并不生气——生气也没用,只有恐惧,不知道父皇得到杨玉环后对他会怎么样。
自从上次骊山相会之后,李隆基就再也按捺不住对杨玉环如同潮水般的思念。
他不满足于偷偷摸摸的私会,而是希望能够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可他又担心会招致世人的指责,毕竟赤裸裸地霸占自己的儿媳是一件令人颇为不齿的事情!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李隆基忽然眼前一亮,终于找到了一个看似万全的策略。
唐朝时期,崇道成风,但李隆基为了掩人耳目,继续推祟道教,只有这样,他接下来一系列的动作才会显得不那么突兀、不那么惹眼。
但是,要推崇道教,也要有理由才行。
于是,朝会之时,李隆基对群臣们说:“朕近日梦见玄元(1)皇帝,他跟朕说,我有刻像在京城西南一百余里的地方,你等速速派人去求,我自当与你在兴庆宫相见。”
(1):唐朝皇帝自称是道教始祖老子李耳的子孙,尊奉其为玄元皇帝。
随后李隆基煞有介事地命人前去寻找,果然在盩厔县(2)楼观山找到了老子的刻像。李隆基毕恭毕敬地将老子像迎进了兴庆宫,还命能工巧匠描绘老子的画像,供奉在全国各地的开元观之中。
(2):盩厔县,1964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盩厔县改为周至县。
李隆基这一连串的政治动作使得崇道之风愈演愈烈。此时的杨玉环还不会想到这一切居然会和自己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本章完,下一章:始是新承恩泽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