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号院的屋子
作者:神心难测   四合院:开局绑定最强加点系统最新章节     
    忙完空间里的规划后,刘平安就起身掀开了被子怪的封印。麻溜的穿好了衣服,将那六十斤小麦磨好的面粉直接给放进了堂屋的面缸子里。这破罐子破瓦片的,也不值得了几个钱,还又大又笨重的,以前在这儿住的老两口就索性直接扔在了原处。有半年功夫没人用了,虽然盖着木板,但是里面还是一底子的灰。

    这个简单,都不用太极图出手的,磨面就算了,这打扫卫生自己的精神力这么一扫,直接就里里外外的来了个大清洗,就将这五十来斤的面粉放了进去。顺便将整个房屋的灰尘又扫了一遍,还别说,这积累了半年功夫的灰尘还真不少,直接有两三斤,直接收进去了自己的小世界丢到一个小山包上,为自己的梦境空间增加增加底蕴,积少成多。

    看了看这屋子里的陈设,厨房的灶台靠着窗户,里面连接着倒座房里老两口给自己盘的火炕,冬天做饭的时候将灶台与火炕的连接口打开,一天三顿饭用靠近火炕的大锅烧饭,一个晚上被窝里都是暖烘烘的,整个冬天都不会冷。距离案板较近的是小灶,一般是用来炒菜的。

    要是等天气转暖和了,又不想再次动手封闭灶台与火炕的连接口,也可以用小灶来做饭。不过这年头的人们都是自己蒸馍、蒸窝窝头的,而且家里的人多,一台小灶可能一年做不了一家人的饭,所以这个洞,等到冬天出了“九”之后一般都会被封上,毕竟一年也就麻烦这一次。现在这种火炕的设计,在北方的农村还很常见,通常都会将厨房建在一家之主的屋隔壁,现在还在用。

    不过听说好多农村正在计划燃气下乡,对村里的人宣传不准在烧这种柴火灶了。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回老家的村子里是就见村长来我们家统计这事情了,也宣传了要通燃气的事情,不过每天早在自己二楼房间起来的时候看到家家户户烟筒里冒出的烟火气,好像、貌似效果不咋好。不知道各位在老家农村有房子的读者大大们那边是啥情况。

    不过刘平安现在住这倒座房对面的正屋,再说了,以他现在的体质还真就用不上这个火炕。

    看了一眼这黑洞洞的灶台,下面还有些灰色的灰烬没有处理干净,两口铁锅倒是不知道哪里去了,是被老两口买了,还是被自己的好邻居给顺走了,咱啥也不知道,反正来的时候就这样了。灶台下面还堆积着一些木柴,零零散散的,看样子都不够烧一顿饭的。

    不过这放了大半年的干木柴引火效果肯定不错。也就是老两口的三间房子够大,两间正房加一个倒座房能有个70来平米,这才能有地方在这靠近倒座房的角落里盘一个连接火炕的灶台。

    要是像贾张氏那样,一家三口人挤在一个30来平的小房间里,做饭用的一般都是生铁铸造的小炉子,连个烟筒都没有。条件好一点的用烧蜂窝煤的炉子,条件差一点的干脆直接就是三角火盆。

    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就那么大点的空间,这会儿北京人均房屋居住面积不足5平米。贾张氏一家30多平的房子都算好的。贾东旭自己这一代人也算是这四九城的本地人了。

    解放后国家在农村斗地主,分土地;在城里面也是会给当地人分房子的。像解放前就住在这院子里的人们:前院的阎埠贵一家,易中海、何大清,后院的聋老太、许富贵、刘海中一家的房子都是归他们自己家的。至于这么大一座院子的主人,早就在我军接手四九城后,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只有像刘平安这种不知道从哪里跑来的外来户,还有后来街道办帮助轧钢厂或者其他单位安置的人员住进来后才需要每个月交房租的。

    这会儿轧钢厂正在整合公私合营的事情,还没有正式的对外扩招,距离巅峰时期的万人大厂的规模还不到一半。不过自从娄半城识趣的不管轧钢厂的日常后,国家已经下大力气扶持厂里的生产建设了。

    昨天前去报到完入职后就听王大勇说,之所以这几天这段时间光是生产线就运来了好几条,所以保卫科才查的这么严的。

    这会儿轧钢厂还没有扩招,这95号院还没有成为南锣鼓巷轧钢厂的专属安置大院,这前院的阎埠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要是这会儿贾张氏能不心疼那一两块钱,在中院或者随便在这95号大院再租赁一间房子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同人文中强行给穿越者前辈们的房间上锁这一情节了。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这会儿的一两块钱可不是小钱,吃的简单点,一个成年人一星期的饭钱都够了,也不怪贾张氏这货舍不得。只能说是时代限制了她,命运的捉弄又让她中年丧夫,独自一人将贾东旭拉扯大,在这个禽兽遍地走的95号大院里,只能选择同化来作为自己的保色。渐渐的,就像画皮一样,穿上去容易,可就是再也脱不下来了。只是这个时代像她这般大的寡妇的缩影罢了。

    可是你这伪禽兽做久了,渐渐的变成了真的,这就让刘平安很不高兴,各位读者大老爷们也不高兴,当然,最不高兴的还要数这次重生归来的傻柱了。

    等着吧,舍不得你和儿媳妇秦淮茹家里的那每人两亩地一年两次的收成,等后年1957农村成立公社后,有你们家好日子过的。

    讲真的,这事情要是放在刘平安身上,要不是穿越而来,直到后面历史的大致轨迹,他也舍不得自己老家的两亩地。

    就是现在,我要是在老家也有地的,只要国家不像这会儿一样下发红头文件,强制收地,自己在农村老家的地打死了也不会出售的。

    这是自己唯一的退路了,现在在城里面没有工作没有房子的人才可怜,有房子面临断供的人才是真的可怜。

    像我这样的,回到农村老家,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说大富大贵,也不求小康了,至少不会饿死,悠哉游哉的过好每一天不是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