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不一样的赈灾
作者:才拥佳人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最新章节     
    新任长安城东抗灾主管蜀王李恪,紧急通告诸位百姓。

    自今年开春始,北方连续数个月未曾降雨,关中遭遇百年难遇之干旱,导致粮食歉收,无数人挨饿,背井离乡至长安。

    圣人与朝廷,不忍心万民遭难,誓死守卫百姓,只要干旱不退,吾等一日不会离开,与你们同在!

    但因此次受灾人数众多,人人皆有为自己奋斗之责任。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场灾难就一定会安然度过!

    从今天起,吾蜀王李恪将接管长安东部的赈灾工作。

    长安以东将进入紧急状态,全力应对这次救灾,特此颁布九道禁令,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一、禁止哄抬价格,禁止囤积居奇!

    二、禁止散布谣言,误导他人!

    三、严禁打架斗殴者,严重者驱离长安!

    四、严禁偷盗欺诈,抢夺粮食!

    五、严禁浑水摸鱼,相互隐瞒!

    六、严禁擅离职守,严反唐律!

    七、严禁推三阻四,敷衍了事!

    八、严禁敲诈勒索、贿赂赌博!

    九、严禁不听命令,不战而逃!

    有违此九禁者,无论官民于国法严惩之外,一律驱逐长安,流放岭南!

    蜀王李恪、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联署。

    这榜文一发,城墙下的众多难民的心,顿时也安稳了不少。

    毕竟看见朝廷重视他们的态度,也让难民们感受到了一些信心和关怀。

    如果朝廷对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才让他们心中最没有底气,丧失信心,从而容易自暴自弃...

    但是光光只是画饼,李恪也知道不行。

    在没有得到了最低的保障之前,这些难民就是一个随时都会被引爆的炸药桶。

    好在,李恪也不是一点准备都没有,随着他的小手一挥。

    城东开阔的的广场上,再次增添了三十六口大锅。

    一车车白花花的粮食拉到了广场上,再一袋一袋的倒进了大锅中。

    不一会便升起了袅袅炊烟。

    看到那些粮食,众人心中的担忧和恐惧,终于得到了巨大的缓解。

    他们知道,只要有足够的粮食,他们就能够在这次的灾难中生存下去。

    不光是自己,还有家人。

    随着大锅里的粮食被慢慢煮熟,开始散发着诱人的烟火气。

    由于昨夜下雨,被淋了一夜雨的众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口热乎乎的食物。

    但是,就在他们焦急着排队等待粮食的时候,李恪再一次采取了行动。

    他朝着旁边的秦怀道点了点头。

    显然秦怀道也早就收到了李恪的指示,没有丝毫的犹豫。

    在郑重的一抱拳后,随即干脆利索的带领身后一支由千牛卫组成的特别行动队,迅速出列。

    朝着那些已经习惯了排队领粥的难民,小跑了过去。

    这些千牛卫,不仅身强体壮,并且还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是李恪这次赈灾中,所能调动的唯一军事力量。

    一般而言,像这样的军事力量,就是维护现场的秩序,防止出现混乱和暴动。

    然而,这一次,他们的任务并不止于此。

    李恪还赋予了他们另外两个重要的使命......

    一开始,那些难民也没有在意这些兵人,毕竟每天都有维护秩序的士兵。

    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因为这些穿着不一样的当兵的,在来到他们身边后,详细的端详起他们。

    并且,开始询问起他们的姓名和年纪,以及一些身体状况。

    这些难民不明所以,但是还是老实的说明了这些情况。

    在到说完之后,他们每个人手上都分到了一块竹子做的竹牌,上面写着他们的名字,外加一个时辰。

    而他们也由一开始的一支长长的队伍,分成了青年、老幼、病残三支稍显较短的队伍。

    其中一个识字的难民,拿着那个竹牌,大着胆子朝着旁边,正在努力书写竹牌的书记官说道。

    “草民,黎镇,敢问足下,不知道这竹牌是何意思?拿给我等何用?”

    这话一出,顿时也引起了其他的人注意。

    场面一时间也有些嘈杂起来。

    “肃静!不要乱动。”

    听到这人引起骚动,旁边维护秩序的禁军顿时紧张起来。

    就是正在询问其他人的千牛卫,也不禁瞪了那人一眼。

    还是那位书记官安耐住了那名千牛卫,对着那个叫黎镇的难民说道。

    “本来你们手里拿着的竹牌,等下会集体给你们解释,但既然你问了,我也就简短的说上两句。”

    “这个竹牌,往后一段时间你们要收好了,它便是你们吃饭领食物的凭证。”

    解释间,那名书记官,拿起一块还没有写上姓名的空白竹牌,说道。

    “你们看这里,有一个时间,往后就是你们吃饭的时间,每个人吃饭的时间都不同,这样以后你们就不用每次排这么久时间了,只要在这个时间段过来,几乎就可以直接用饭。”

    说着,他又指了指旁边一排正在建立的木屋,对着他们说道。

    “那边,蜀王殿下还建了一个临时“惠民药局”,你们如果有人生病了,就可以马上去看。”

    听到这一句话,队伍中有人哭泣着大声喊了一声“娘”。

    就连排在最前面吃饭的位置,也顾不上了,手上残破陶碗啥时候离手了也没有察觉。

    偌大的汉子一边跑,一边不停的抽泣道:“阿娘...你有救了...有救了...”

    而在那名书记官说话的时候,巡查的郎将很快就看了过来,不敢在耽搁时间的他,只撂下一句。

    “反正,一句话,你们有幸在城东,算你们运气好,碰到了蜀王殿下。”

    说完,也不理会这些人后续的询问,又投入到忙碌的记录之中。

    只有,一开始那个瞪了黎镇一眼的千牛卫,又走到了他的身边,对着他说了一句。

    “你叫黎镇是吧,我看你会识字,你要是想早些摆脱目前的困境,不如到那边去试试,蜀王殿下,正想以工代赈,急需你这样会读书写字的书生,或许这是你的一个机会。”

    黎镇听了之后,激动的点了点头,他确实是想要摆脱目前的困境,而且他也知道,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如果自己抓住了,也许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看到这里,很多已经发现,这是千牛卫最后的一个重要的使命。

    那就是在难民中寻找那些有特殊技能的人,比如识字的书生、医生、工匠等。

    而在李恪的精心组织和调度下,那些难民们开始有序地领取救灾物资。

    尤其是老弱病残,他们都率先拿到了食物。

    并且在领到食物之后,他们还发现,今天不再是那些漆黑而且难以下咽的稀粥,满口都是粘稠的米饭。

    这无疑让他们很是激动。

    他们纷纷围上来,用颤抖的手接过米饭,眼里留下了难言的泪水。

    今日,作为辅助李恪赈灾的房玄龄,在一大早上的时候,就已经来到了城东赈灾的现场。

    只是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插手李恪的赈灾行动。

    他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观察着李恪的每一个举动。

    不同于李世民,作为与李恪接触最早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李恪隐藏在玩世不恭外表下的才华,就被其隐隐察觉。

    本以为让李恪前来救灾就是想看看李恪有没有,意外的惊喜。

    只是就算他再怎么高看李恪,还是被惊吓到了。

    只见,原本慌乱的赈灾现场,现在井然有序。

    老人、孩子率先拿到食物,要知道古人重孝,所以那些年轻人也并不会有什么埋怨。

    其实严格的说起来,是感动。

    受灾以来,他们跋山涉水来到长安求生存,加上连日以来的难民生活,让一些体质较差的难民,早已承受不住病倒。

    原本就是生死就看天意了,突然间看到了李恪愿意拯救他们那些生病的家人,也难怪他们会如此的激动。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在一旁观看的房玄龄,感觉,就这么一顿饭的功夫。

    这些难民的精气神已经不一样了。

    有了上一份告示,安定人心,趁着这些灾民吃饭的这段时间,在马周的指挥下,又有人张贴出来一份告示。

    只是第一份告示,李恪还给房玄龄通过气。

    可是这第二份告示,明显房玄龄不知情。

    所以,在其他人张贴告示的时候,房玄龄就将视线看向了李恪。

    李恪见状也不慌张,招了招手,让人拿来一张告示,递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也不愧是唐朝宰相,第一时间,也没有着急朝李恪发表见解或者训斥。

    而是接过告示,仔细地看了起来。

    只是他越看越惊,同时心中不禁生出了一股敬佩之情。

    原来,这则通告,可以说是一份私人的告示。

    告示上说,蜀王李恪,打算到他的封地蓝田县,以工代赈。

    不但管着难民的三餐,还给他们一天十文的工钱。

    他抬头看向李恪,心中不禁生出了一股敬意。

    他知道,李世民和朝廷这一次是真的找对了救灾之人。

    一些已经吃好了的灾民,这时候也纷纷过来围观着告示。

    他们虽然绝大部分不识字,但还是从其他人的口中,得知了李恪的善举,顿时,就轰然炸开了锅。

    一方面纷纷对着李恪感激涕零,一方面也开始嚷嚷着,如何报名。

    场面一度因为太过火爆,还差点引起了践踏。

    好在这个时候,李恪的先见之明就在这时候体现出来了。

    禁军、千牛卫全部出动,任何喧哗吵闹者,一律不禁任用。

    而刚才那些在灾民中挖掘出来的特殊技能人才,如读书识字者,便开始为蓝田县的以工代赈,开始发光发热...

    这才将场面控制了下来。

    房玄龄在看到这番场景之后,心中有欣慰也有担忧。

    他忍不住对着李恪说道。

    “殿下你心怀百姓,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而且,你不仅能够考虑到了赈灾中的各个方面,还能为这些难民谋求福祉,也实属不易啊!只是...”

    说到这里,他指了指乌泱泱的一大群灾民说道。

    “只是,这些聚集在这里的百姓,不下十万,人数众多,以房某对殿下蜀王府财力和粮食的估算,殿下不太可能,一下子解决这么多灾民的生存问题,这样做,是不是太冒险了一些。”

    “再则,就算殿下的醉仙楼,能够挣钱,但是现在长安城里面的粮食价格,想必就算是殿下,也买不了多少粮食吧?”

    李恪听完房玄龄的话后,看着那些四处奔波劳累的百姓们,嘴里却露出一丝笑容。

    他知道房玄龄说的都是实情,只是两者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

    所以,得到的结果,也自然就天壤之别。

    在李恪看来,这些难民,现在就是天然的劳动力。

    若不是因为受灾,平时李恪要雇佣一个人一天,不光要管吃喝,薪水差不多在十五文左右。

    现在,能够节省三分之一的工钱不说,有这么多人倾力相助,那他那个还是一片荒地的蓝田县。

    相信就会以极快的速度建立起来。

    要知道之前他还在想着从哪里雇人把足球场给建起来,现在不正是最好的时机吗?

    至于粮食,想到这里,李恪的眼神不知觉的看了一眼长安方向,有句话房玄龄说的很对,长安城其实不缺粮食,只是那些百姓缺罢了。

    所以,李恪收回视线后,看向房玄龄,对着房玄龄道。

    \&放心吧!不久之后,有的是粮食,本王已经给在蝗虫来临之际,派人给江南的产粮大户们传过话了。只是盼着在解决了这次救灾之后,房相和圣人可不要治罪于本王就好。\&

    房玄龄听完之后,对于李恪传的话,充满了好奇。

    他不明白李恪到底传来一句什么话,便能让江南那些嗜钱如命的人送来粮食。

    他想,就算是陛下,想必也没有那个能力吧?

    房玄龄正欲追问,却被李恪一句“佛曰:不可说”给打发了。

    而就在李恪和房玄龄结束谈话,准备继续推进赈灾的时候。

    一个房玄龄的家奴,急冲冲的跑了过来,来到他们身边。

    朝着房玄龄施了一礼之后,便在他的耳边快速的嘀咕了起来。

    房玄龄听后脸色一变,他有些震惊地看着家奴,对他说道:“你确定吗?”

    家奴点了点头,肯定地说道:“家主,这种大事,小人还敢骗您不成。”

    房玄龄闻言,目光再次看向了李恪,他盯着李恪的眼睛,神情严肃的说道。

    “希望,殿下刚才说的全都是真的,不然,我们这次赈灾,可能有大麻烦了。”

    “该死,那些国之硕鼠,不帮忙也就算了,这个时候了,还敢添乱,真是不怕死,这次等老夫,忙完赈灾的事,定要好好的将他们收拾一顿。”

    而听到这句话,李恪大致猜到了是什么事,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