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我是李成医生,很荣幸认识你
作者:红米饭南瓜汤   重回九零做手术,全体医生沸腾了最新章节     
    这种程度的物理降温,龚亮第一次见,甚至他都有些于心不忍。

    这么个吹法,病人会不会太冷,万一感冒了怎么办。

    就在龚亮心中忐忑,监护仪上,病人原本还有些快的心率,居然降到了正常范围。

    这可把龚亮看呆了。

    他连忙用手去感受病人的皮温,发现没有原来那样烫手了。

    龚亮要来一根水银体温表,给病人夹上,五分钟后,他看向体温表上的刻度,表情意外。

    “病人的体温,居然这么快就降到了37c!”

    龚亮熬了一宿,用尽各种办法,也没能让病人降下来的体温。肖晨光居然用了台电风扇,就把问题解决了。

    “效果这么好?”

    刚忙完的王佳,也凑了过来。

    龚亮将体温表递给她,后者看了,惊叹连连。

    “还是肖主任厉害,病人刚来,我给他测体温,刚夹上一分钟,体温就快爆表了,没想到,才过去这么短的时间,病人的体温就降下来了。”

    王佳也没想到风扇物理降温的效果这么好。

    以往她们给病人降温,除了敷毛巾就是夹冰块。

    实在不行,就用退烧药。

    可眼前这个病人,皮肤大部分缺如,寻常物理降温的方法,根本不敢用。

    而退烧药,听龚亮讲,他早就在急诊的时候,就给病人用过了,根本不管用。

    怎么现在,一台电风扇就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见他们心中疑惑,肖晨光简单的解释了两句。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体温散热器官。

    一旦损伤,无法通过辐射、蒸发等作用进行散热,就会出现持续性的高热。

    这时候就需要对流的方式进行降温。

    其实这些知识,上过初中生物,老师都会讲。

    操作起来也很简单。

    只是有时候碰到棘手的病人,大家一着急,很多事情就被忽略了。

    肖晨光将电风扇的档位调整好,左右摆头,进行降温。

    “交接下去,时刻注意病人体温,一旦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就暂停物理降温。”

    电风扇也不能一直吹,需要观察好病人的实际情况。

    毕竟病人的皮肤,已经丧失了体温调节功能,一直降温,很有可能出现体温不升的情况。

    这需要医护人员时刻在旁边观察。

    没有办法,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在住院治疗方面,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麻烦事儿。

    处理起来也费时费力。

    但再费时费力,一条人命摆在面前,大家再苦再累,依旧会打起百分百的精神,积极的处理。

    这才是医护人员应该做的事情。

    “这个时候,要是有医用冰毯就好了。”

    肖晨光有些遗憾。

    他说的冰毯,也叫双重体温调控仪,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加温降温等措施。

    而且它还具备智能调控系统,只要腋窝夹根线,就能实时进行病人的体温监测。

    可随时调整冰毯的温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随着一系列的措施,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情况终于有了好转。

    针对接下来的治疗,肖晨光也做好了规划,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走。

    “肖主任,手术的病人醒了。”

    这边刚忙完,肖晨光手里的病历记录到一半,王佳的声音传来。

    “指导员,醒了?”

    肖晨光听后,放下铁病历夹子,来到指导员身旁。

    简单问了两句,做了几个遵嘱训练,发现指导员的身体,比他想象中恢复的还要好。

    当兵的身体素质就是不一般。

    刚经历过严重创伤,又做了台联合大手术,这才过了一个晚上,就能遵嘱活动。

    甚至术后经常出现的肺不张,膈肌功能减退,在指导员身上,没有任何症状。

    如果不是他刚做了骨盆骨折的手术,肖晨光甚至觉得他今天就能从小监护室里转出去。

    很不错。

    肖晨光又鼓励了指导员两句,让他安心养病,等下家属会过来看他。

    而后一早赶来的林高阳,跟肖晨光交了班。

    该注意的事项,又交代了一遍,从监护室走出来,已经快中午了。

    外面阳光甚好,肖晨光顿时感到身上暖洋洋的。

    由于明天是他第一天专家门诊,再加上小监护室还有两个重病人要守,肖晨光也不打算回出租屋了。

    他准备回普外科看一下庄教授,然后就在值班室休息了。

    这时,在外面守了快一天的廖长弓,见肖晨光从小监护室出来,立马迎了上去。

    “肖…主任,您好,还认识我吗?”

    廖长弓此刻有些局促,特别是昨天开车来到急诊,才知道这些天,胜利医院又发生了好几件大事。

    而这些,都跟眼前的肖晨光有关。

    无论是批量车祸伤的救治,还是这次现场火灾的救援,肖晨光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无人替代。

    甚至,作为胜利医院最年轻的科主任,肖晨光的成长速度,让廖长弓感到心惊。

    “廖记者,你怎么来了?”

    眼前熟悉的面孔,让肖晨光神情一怔。

    市台记者,亲自等在这,要找他。

    难道之前的采访有问题?

    见肖晨光面露疑惑,廖长弓知道他喜欢直来直往,便开门见山,说了诉求。

    “原来是人物专访。”

    肖晨光恍然大悟,像这种采访,前世他就熟门熟路,可以说比一些刚入职的记者还要专业。

    “行啊,有需求你说,我配合你。”

    肖晨光没有拒绝,此刻对他而言,这是好事。

    扩大宣传,也能更好的开展新技术,肖晨光不介意市台多做几期这样的节目。

    “那真是太好了。”

    不知为何,在肖晨光答应的瞬间,廖长弓竟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或许在他看来,肖晨光能在百忙之中接受市台的采访,已经很给面子了。

    立马开机,拍摄,记录工作日常。

    一切都很顺利,拍摄结束,廖长弓百般感谢后,又要了急诊车祸伤的监控记录,便火急火燎的回到了市台,为最后的阅片做努力。

    一天无事,肖晨光吃饱喝足,美美睡了一觉,第二天很早就来到了门诊。

    门诊工作,相较于病房和急诊而言,其实轻松了不少。

    特别像肖晨光这样的“忙碌命”,相当妥妥的在休假。

    他在分诊台拿到自己的专家号,签字确认后,来到诊室。

    诊室不大,即便专家门诊,也只比普通诊室大那么一丢丢。

    布局简单,一桌一椅一诊床,墙上挂着阅片灯,方便医生诊断。

    渐渐的,今天坐诊的医生,陆续来到门诊。

    “哟,肖主任,早啊。”

    “吃了吗,要不要给你拿俩包子?”

    由于肖晨光的诊室靠近门诊的分诊台,属于走廊最外侧的诊室。

    路过的医生,在看到这位年纪轻轻的新锐主任后,都很热情的打着招呼。

    特别是同属外科的医生,跟肖晨光显得更加亲近,毕竟他那如同百宝箱般的新技术,让人垂涎三尺。

    “肖主任,方便吗,能麻烦问一下,心脏血管这一块,最近有什么好的微创新技术,可以开展?”

    由于还有些时间,跟肖晨光对门的医生,走到他诊室,耐心请教。

    “心血管?”

    正在闭目养神的肖晨光,睁开眼,抬头看去。

    一名面目慈善,长相憨厚的中年男子,站在诊室门口,面带微笑。

    “你是?”

    “我叫李成,心血管内科的,初次见面,很荣幸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