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窦妙(五)盖棺定论
作者:史嗑郎王   封建历史女权人最新章节     
    公元 172年的夏天异常炎热,阳光如火焰般炙烤着大地,仿佛要将一切都融化。就在这个酷热难耐的季节里,窦妙怀着深深的忧虑和悲愤,悄然离开了人世。

    历史对窦妙的出生日期,并没有详细的记录,这使得人们难以确切知晓她出生的确切年份。然而,根据她入宫的时间,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她的年龄范围。

    公元165年,窦妙进入汉桓帝的后宫,成为了贵人。到公元172年去世,她在后宫的时间,不过七年。按照汉朝女子平均入宫的年纪推算,窦妙入宫之时不会超过二十岁。由此可见,窦妙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就香消玉殒了。

    可以预见的是,那一场宫廷变故,给她的娘家窦氏,以及她的内心深处,是多么的巨大的。以至于,她在那场变故之后,忧郁成疾。最终,愤恨离世。

    窦妙的离世,给那个时代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疑问。她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从宫廷的权力斗争到家族的兴衰,无不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复杂。

    可是,在窦妙离世之后。那些对她和她的窦氏怀恨在心的宦官集团,仍然不打算放过她。不仅对于她的后事,给予了贬低和羞辱。还建议汉桓帝,将窦妙的安葬规格降级。

    幸亏,当朝的许多明智志士,心里还是有良心的。他们纷纷奏请汉灵帝,对于窦妙的身后事要按照规制办理。而汉灵帝也算是个有良心的人,在他的拍板之下。窦妙还是以汉桓帝皇后的身份,和汉桓帝合葬。

    并且,窦妙所获的谥号是“思”,后世都习惯称她为桓思皇后。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丰富而深远的意义。

    谥号,乃是对一个人历史人物的一生,功过是非的高度概括和评价,是历史给予的定论。而“桓思皇后”这个谥号,每一个字都承载着特定的含义和考量。

    “思”字,则往往蕴含着追思、怀念,也许是因为她的离去令人惋惜,她的品德和行为令人难以忘怀,让后人心生思念之情。

    “皇后”这一尊贵的称号,更是彰显了她在宫廷中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这个称号并非仅仅是荣耀的象征,更伴随着沉重的责任和无尽的约束。

    将“桓思皇后”这一谥号综合起来看,它仿佛是一幅细腻而深沉的画卷,勾勒出这位皇后一生的轮廓,让后人在这几个字中去探寻她曾经的足迹,感受她在那个特定时代的存在和影响。

    这一谥号既是对她过往的总结,也是留给后世的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忆,让人们能够透过这简单的几个字,去想象和揣测她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回首窦妙的一生,她的命运充满了矛盾和复杂。然而,如果从整体来看,她的人生仍然被悲情所笼罩。窦妙出生于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拥有高贵的出身和良好的机遇。入宫后不久,她就陷入了,各方势力的纷争与权谋之中,但最终却幸运地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这个看似辉煌的成就背后,隐藏着无数的辛酸和无奈。窦妙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或能力而成为皇后,而是被各方力量推上了这个位置。她的晋升并不是因为个人魅力或者智慧,而是受到家族背景,宫廷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她的地位变得脆弱且不稳定,随时可能被其他势力推翻。

    为人妻,为国之后的她,并没有得到皇帝丈夫的宠爱。相反,在皇帝丈夫汉桓帝的心里,窦妙的上位,是自己权利被制衡的耻辱。

    因为,在汉桓帝的意愿之中,他的后位是要留给自己宠爱的妃子的。可是,半路却杀出了窦妙。为了政治的平衡和妥协,汉桓帝只能妥协,被迫将皇后之位给了窦妙。所以说,在皇帝的心里,对于窦妙,应该是非常有看法的。

    因而,在窦妙成为汉桓帝皇后的后宫生涯里,她并没有得到汉桓帝足够的重视和尊重。甚至,在汉桓帝态度的影响之下,窦妙在后宫都没有得到皇后位置应该有的排场。

    汉桓帝和他的宠妃们,甚至于那些后宫的宦官们,都没有将窦妙这个皇后放在眼里。此时的窦妙,除了隐忍,没有任何的办法。可以说,在这个时期,年轻的窦妙就已经在心中积攒怨气和仇恨了。

    唯一庆幸的是,窦妙这种难熬的日子,就过了两年的时间。随着汉桓帝的病逝,成为皇太后的窦妙迎来了人生的转折。

    在汉桓帝的灵柩之前,窦妙就迎来了自己情绪的爆发。她也许不能将汉灵帝怎么样,可是汉灵帝留下的那些宠妃,那些不尊重她,轻视她的情敌们。都可以成为她处置的对象,此时她就拔刀当场处决了汉桓帝生前最宠爱的妃子,长舒胸中的一口恶气。

    虽然,此时的窦妙面对的是丧夫守寡,但是,窦妙总算是得到了对应的地位和权力,不必在忍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和冷遇。因此,对她来说,是塞翁失马。

    除了报复那些与自己争风吃醋的后宫女子外,窦妙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拥立新的皇帝。由于汉桓帝膝下无子,所以在父亲窦武的建议之下,他们决定拥立宗室刘宏,也就是汉灵帝。

    自然而然,成为皇太后的窦妙,开始了属于她的临朝称制的时代。窦妙临朝之后,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果敢的决策,开始广泛征集天下的名贤之士。

    他们纷纷被列于朝廷,成为朝廷中的重要力量。窦妙赋予他们重任,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共同参与政事的商讨与决策。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天下的有志之士,无不满怀期待,“延颈想望太平”。这种渴望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社会的种种困境以及对贤能之士的信任。

    每逢乱世,人们总是对能够带来安定与繁荣的统治者,和贤臣充满了殷切的期盼。窦妙广纳贤才的举措,正契合了这种文化理念。

    当时,在窦妙当权之时,她大胆启用了数量众多的“女尚书”。这些女尚书皆非泛泛之辈,她们具备出色的才能和敏锐的洞察力。每日,从晨曦初现直至夜幕降临,女尚书们始终陪伴在窦太后的身侧,形影不离。

    窦妙多次派遣女尚书外出宣读诏命。在这些关键时刻,女尚书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她们需以清晰而坚定的口吻,传达窦太后的旨意,不容有丝毫的偏差和误解。

    例如,在某次重要的官员任免之际,女尚书凭借其出色的口才和对旨意的精准把握,顺利完成了诏命的宣读,使得朝廷上下对新的人事安排得以明晰。

    不仅如此,窦妙还对这些女尚书们进行了封拜。有的因其在处理政务时,表现出的果断和明智而获封,有的则因在传达诏命过程中,从未出现差错而得拜。

    这种封拜并非随意之举,而是经过窦妙的深思熟虑和对她们功绩的公正评判。窦妙任用女尚书并对其封拜的举措,在当时的封建王朝中实属罕见,打破了传统的性别限制,为女性在政治领域的发展开辟了一定的空间。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当时社会中男尊女卑的固有观念。

    可是,这种女尚书的制度,也给当时的政局埋下了隐患。女尚书作为窦妙的传话人,涉及的事物是方方面面的。稍有不慎,就容易被她们带偏。

    果然,后来的女尚书和宦官势力搅和到了一起,给窦妙乃至于朝廷的政局带来了很大震荡。导致窦妙失去了权力,被幽禁起来。

    要说窦妙临朝,最大的争议,莫过于她对待宦官的态度。窦妙临朝之际,宦官中常侍管霸,展现出了非凡的才略,得以专制省内事务。管霸此人,心思缜密,手段高明,在宫廷内部,权势熏天。

    窦武见此情形,深知管霸等宦官专权,对朝政的危害极大,于是苦口婆心地劝说窦妙,将中常侍管霸、苏康等人逮捕。

    窦武向窦妙详细阐述了,这些宦官专权乱政的种种劣迹,以及他们对朝廷纲纪的破坏和对百姓福祉的损害。最终,窦妙下定决心,将这批宦官全部下狱,并下令处死。

    紧接着,窦武又劝窦妙诛杀曹节等人。曹节在宦官中势力庞大,关系错综复杂,窦妙深知此事牵涉甚广,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宫廷内乱,危及自身地位和朝廷稳定。因此,面对窦武的劝说,窦妙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之中,迟迟未能做出决断。

    宦官专权在古代王朝中屡见不鲜,往往导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窦妙所处的时代,正是这种矛盾尖锐的时期。窦妙在面对诛杀宦官,这一重大决策时,不得不谨慎权衡。窦妙的犹豫,也是出于对各方利益平衡的考量。

    不论窦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总之她对于如何处置宦官一党的犹豫不决,给自己带来了不可悔恨的结果。

    后来,就是宦官和女尚书沆瀣一气。通过控制内宫,而发动了事变。导致窦妙的父亲大将军窦武自杀,窦妙的支持势力被瓦解。

    窦妙的掌权时间仅有一年,作为并不是很多。不过,在对外战争上,在她临朝之时,确实有所作为的。

    公元168年,段颎在逢义山,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与先零羌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战场上,金戈铁马,喊杀声震天。段颎率领着英勇无畏的将士们,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军。一番激战过后,段颎大获全胜,斩首八千之多。这八千颗首级,见证了段颎军队的勇猛和无畏,也让敌军闻风丧胆。

    不仅如此,此次战役还俘获了,牛马羊多达 28 万头。这些丰富的战利品,充分展示了战争的巨大胜利,也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物资补充。

    当时,太后窦妙临朝主政。得知段颎的赫赫战功后,她亲自下诏以示嘉奖。诏书中说道:“先零东羌多年来为祸一方,百姓苦不堪言。段颎从前就向朝廷陈述情况,认为必须将其彻底扫灭,以绝后患。他怀着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难险阻。在霜雪交加的恶劣天气中,白天黑夜都急速行军,不敢有丝毫懈怠。

    战斗时,他身先士卒,亲自面对敌人的矢石,毫不退缩。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让他们个个奋勇杀敌。不到十天的时间,敌寇便在我方的强大攻势下仓惶逃跑溃散。战场上尸体相连,一片狼藉。我方还活捉了众多敌军,其数量之多,简直无法统计。

    段颎此次出征,洗雪了百年来的败恨,让那些曾经为国家捐躯的忠将们的亡魂得以安息。他的功劳显着,朝廷对他极为嘉赏。等到东羌被完全平定之时,应当一起记录他的功勋,让后世铭记。现在,特赐段颎钱二十万,并且允许他用自家一人为郎中。”

    与此同时,窦妙展现出了其果断的决策力和对军事的高度重视。她毫不犹豫地下令让中藏府迅速调拨大量的金钱,丰富的财物,以此来增加助力军费,确保军队在物资方面,得到充足的保障,从而能够更加英勇无畏地投入战斗,为国家的安定和百姓的安宁奋勇拼搏。

    不仅如此,窦妙还亲自任命,段颎为破羌将军。段颎此人,智勇双全,在以往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是一位备受敬重的将领。

    窦妙深知段颎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坚信他能够担当起这一重任,带领军队战胜羌敌。这一任命,不仅是对段颎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向全军乃至整个国家传递出了一个坚定的信号。朝廷对于平定羌乱,维护国家稳定的决心坚如磐石。

    都说盖棺定论,如果从一般封建历史人物的角度去定义窦妙。我想,她的一生最大的标签就是悲情。

    而如果从女权人的角度,来定义窦妙。我想她的成绩,是非常的不合格的。与封建历史的大多女权人相比,窦妙的女权人角色,道行太浅。她的掌权时间就一年,各种作为也非常的少,留下的贡献,更是寥寥无几。

    反而,在她身上,留下的是那种犹豫不决。纵观历史当权者,最为忌讳的也许就是当断不断。宁可错杀,不可放过。而窦妙不知道是出自何种的忧虑,没有拿出应有的决断。最终,导致自己和自己的娘家人遭受到了反噬。

    被迫交出了自己的权力,也交代了整个窦家的命运。要知道,这就是绝对权力,你掌握的住她,那你就是腾飞在云霄之上,翻云覆雨。

    如果你驾驭不住她,那最终你必然会遭到她的反噬,亮出你的底牌。而你的底牌,就是身家性命,乃至于整个家族的兴衰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