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对外输出纸张
作者:种土豆得西瓜   系统,我和你有仇吗?这样玩我最新章节     
    周循看着围满了人的澄心堂,脸上十分难看。

    周循已经在买纸的人当中,看到不少自己这边的老客人了。

    可是,对于澄心堂的这种做法,周循根本没有什么反制的办法。

    澄心堂以二十文一张的价格售卖纸张,而他的店铺,不可能把纸卖到这个价格。

    不过,周循认为,澄心堂这不过是临死之前的垂死挣扎而已。

    二十文一张纸的价格,恐怕也就支持一两天吧。

    想到这里,周循有了一个决定,他准备让自己的手下拿钱来购买澄心堂的纸。

    反正澄心堂的纸只要二十文一张,自己买了存起来,等澄心堂无力继续进行低价售卖以后,自己再把这些纸拿出来卖,到时候,就算卖三十一张,自己也有得赚。

    于是,周循立刻安排人员去购买纸张。

    而且是大量购买。

    翌日,周循想象当中的情况没有出现,澄心堂依然在以二十文一张的价格售卖纸张。

    澄心堂的纸不但没有被买光,反而还越来越多。

    周循之前购买的大量纸张,不但没有为他赚钱,还让他亏了很多钱。

    ……

    秦楚边境。

    “布谷,布谷,布布谷!”

    一名楚人站在一艘船上,对着岸边的一片树丛不停的发出布谷的声音。

    一阵声响过后,只见有人从树丛当中走出。

    “是来领货的吗?”

    “是!”

    只见岸上的人一挥手。

    一群人扛着一些木箱走出了树丛。

    船上的楚人走上岸来。

    “一共有多少张纸?”

    “这次一共是四万张纸。”

    “还是原来的价格吗?”

    “自然。”

    “好,四万张纸,一共是五十两黄金。”

    两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楚人看着一个个木箱被抬上船,忍不住露出了一抹笑容。

    这些秦国生产的纸的价格不过十二文一张,自己运回楚国,就可以轻轻松松卖上五十文一张。

    在中间的利润超过了三十五文,这买卖真是太好了。

    魏国和楚国发生的事情,在其他国家也在发生。

    原来,随着竹纸的生产工艺越来越成熟,竹纸的生产数量便越来越多。

    而且,李言早在竹纸大卖以后,便扩充了竹纸的生产规模。

    蜀地新建立的造纸之所,规模是雍城的十倍以上,一天足足可以造纸十万张以上。

    加上其他地方的造纸之所,秦国如今一天造出来的纸张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自身的需求。

    所以,李言早就已经逐步将纸张的价格降了下来,纸张的价格已经降低到了二十文一张。

    至于说,秦国其他的造纸之所,并没有因为竹纸的出现而倒闭。

    因为,李言将竹纸的制造之法,教给了秦国所有的造纸工坊。

    当然,不是无偿的,而是要花钱的。

    李言很清楚,纸这种东西,不合适由国家独造。

    事实上,任何民生物品,最好都不要让国家形成垄断。

    因为,一旦有东西国家被垄断了,带来的利润固然惊人,但是,产生的问题也是惊人的。

    其中,一个最常见的问题便是,产品的质量。

    因为垄断的民生物品,基本不会担心销路问题,所以,制造的时候,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质量很可能会出现大范围的降低。

    所以,李言没有将纸张收为国有,而是,国有和私人并存。

    这样,不管是国有造纸所还是民间的造纸所,为了生存,必然不会生产质量不好的纸张。

    而大秦的造纸事业蓬勃发展也带来了一个问题。

    纸张产量过剩 。

    于是,为了缓解纸张数量过剩,同时,赚一些钱,李言便决定,向诸国输出纸张。

    对于诸国输出纸张的方法有两种。

    主要是根据不同国家的规定不同来进行的。

    像魏国这种自由买卖纸张的国家,秦国会寻找魏国本地商人,然后让这些魏国商人成为秦国的代言人。

    这些魏国商人从秦国购买纸张,然后直接在魏国境内进行售卖。

    价格多少秦国不会去管。

    第二种则是和秦国一样,对纸张价格有规定的国家,像楚国便是如此。

    于是,秦国采取的策略是,和楚国的商人进行沟通 以走私的方式,将秦国的纸张输入楚国。

    尽管走私这种方法在楚国不被允许,但是,面对秦国纸张区区十二文一张的超低售价,楚国可忍不住。

    毕竟,楚国的制造售卖价格是国家规定的,也是五十文一张。

    秦国纸张是以十二文一张卖给楚国商人,利润如此之高,楚国商人自然不可能不买秦国的纸。

    于是,不管是自由售卖纸张还是定价售卖纸张的商人,在秦国输出大量纸张以后,都开始面临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果不购买秦国的制造,靠自己原先的纸张,根本无法生存下去。

    魏国的纸张商人,在面对十几文一张的纸张时,不可能竞争的过秦国纸张。

    毕竟,魏国纸张的成本还保持在二十多文一张,可以说,魏国的造纸坊造一张纸,足够从秦国买两张纸了。

    而楚国的造纸商人同样发现,从秦国那里买纸,他们的利润可以最大化。

    于是,在秦国这波大肆纸张输出的情况下,诸国的造纸坊纷纷迎来了破产。

    毕竟,秦国的纸张实在太便宜了。

    大量造纸坊破产,导致大量的造纸工匠失去了工作。

    而在诸国的造纸工匠失去工作以后,秦国又派人将这些造纸工匠一一招揽了过来。

    在工作的诱惑下,大多数失业的造纸工匠纷纷选择前往秦国工作。

    而对于秦国大肆招募造纸工匠这件事情,诸国并没有多少反应。

    主要是,纸张这种东西,对于各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十分要紧的存在。

    相比于盐铁这些战略物资,纸张根本不算什么。

    毕竟,就算没有纸张使用,用竹板,木板也是可以的。

    纸张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毕竟,这个世界,读书这种事情,是属于极少数人的专利,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读书这种事情,是没有意义和可能的。

    所以,普通老百姓自然不会对纸张的价格有什么关心之处了。

    这东西和自己不搭边,相比于关心纸张价格,老百姓更关心自己田里的粮食产出。

    对于,各国造纸坊的破产,并没有引起各国官方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