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错失良机
作者:杉龙有木   沦为教具的小诗最新章节     
    秦朗能感受到碧瑶对他那份关心,内心也开始变得柔软起来。

    “我又不傻,岂能做出这等蠢事?”

    “你就放心吧!”

    “有沈轻尘和莫云峰跟在我身边,没人能伤得着我……”

    虽然两人只是要分开几天的时间。

    但还是让碧瑶心里感到有些伤悲。

    “自从夫君进了琅琊城,就一直忙前忙后的,没有过片刻的休息。”

    “如今虽然军情紧急。”

    “但夫君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子,千万莫要太过劳累……”

    长时间的行军。

    早就让秦朗的身体疲惫不堪。

    但为了不让武宁城的百姓受到叛军更多的迫害。

    秦朗也必须尽快赶到武宁城,把这两万叛军击溃。

    等施文杰整备好军队,秦朗即将面临的,是整整两日的急行军。

    在这种情况下。

    根本就无法给秦朗留出休息的时间……

    对于这些事情,秦朗也没有给碧瑶解释,省的她担心。

    秦朗抚摸着碧瑶的秀发,只能笑着安慰道:“好,我会注意的。”

    “如今咱们身在灾区,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琅琊城里也并非是绝对安全。”

    “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你自己也要注意安全。”

    “若是想出去逛逛,一定要多带几个人才行……”

    碧瑶十分乖巧的点点头,眼眶却有些发红。

    “夫君,我去给你收拾几件换洗的衣物……”

    秦朗与碧瑶说了一会话,又温存了片刻,便带着沈轻尘向城外大营走去……

    在此之前。

    秦朗已经让莫云峰给施文杰送去整备军队的命令。

    施文杰真是万万没想到。

    如今城外大营才刚刚建设了一个雏形,大军马上就要出征。

    但军令如山。

    施文杰也只能让士兵们放下手里的活计,迅速把队伍集结起来,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等秦朗来到城外大营。

    五千人的军队,以及神机卫的五百人,都已经集结完毕。

    事不宜迟。

    秦朗直接跨上战马,带领着大军向武宁城的方向而去……

    在秦朗离开不久后。

    梁州刺史陆世明带人亲自去拜访了琅琊城城内的一些粮商,以及一些世家大户。

    在秦朗尚未到达琅琊城之前。

    陆世明曾宴请过这些人,并请求他们捐出些粮食来,帮梁州百姓度过这次难关。

    只可惜效果不是很好。

    毕竟现在粮食的价格,已经涨到了十几两银子一石的程度。

    这时候让他们捐粮。

    基本和割他们的肉差不了多少……

    虽然这些粮商以及一些世家大户迫于陆世明的压力,最后多多少少也捐出了一些粮食。

    但这点粮食对于梁州的整个灾情来说。

    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等这次陆世明提出以官府的名义向他们借粮,并提出会给他们一成的利息的时候。

    琅琊城内的一些粮商和世家大族们便开始有些意动了。

    此前陆世明只是让他们捐粮,而且还没有半点好处。

    他们当然是舍不得。

    但若是借粮,那就另当别论了……

    陆世明见这些人还是有些犹豫,便直接拿出了盖有自己官印的借据。

    而且忠毅侯秦朗的保证,陆世明也写在了借据上。

    这些粮商和世家大族们看到了官府的诚意,便放下了心里的最后一丝戒备。

    大多数人都同意了陆世明借粮的要求。

    这些粮商和世家大族们都聪明人。

    他们很懂得取舍。

    最近梁州地区暴乱四起,造反的灾民如割韭菜一般,一茬接着一茬,割都割不完。

    众所周知。

    这些选择造反的灾民第一会杀官,第二便会杀富户,抢粮食。

    假若因为这次灾情,导致整个梁州都进入一片动乱之中。

    即便是粮食再值钱,他们也未必能保得住。

    而且到时候说不定还有性命之忧。

    若是在自己没有丝毫损失的情况,帮助梁州官府度过这次难关。

    不但能保住自己的家业,还能获得梁州刺史的友谊,最后还能落得一个好名声。

    何乐而不为呢?

    等这些粮商以及世家大户们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仅仅在琅琊城一地。

    陆世明便筹借到了一千多石粮食……

    刘清源等官员见陆世明只是用了半日的时间,便筹集出来这么多粮食,不禁心情大好。

    多日不见笑容,也纷纷开始出现在脸上。

    等到了第二日。

    陆世明又吩咐各地县令深入乡村,准备让他们用官府的名义,开始向各地乡绅富户借粮。

    秦朗曾经说过。

    在这些乡绅地主的手里,应该有着大量的存粮。

    而且秦朗在梁州的路上,也已经派人确定过此事。

    在这个时代中。

    百姓们的生活大多还是那种自给自足的模式。

    既然不必大量的采购生活的必需品,那些乡绅地主们便没有卖掉粮食换银子的想法。

    这些乡绅地主们心里最信奉的一条信念。

    那就是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他们最喜欢的做的事情,就是把家里的余粮都存储起来。

    只有陈粮过多之时,他们才会决定卖出去一些。

    特别是在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的乡村,更是如此。

    各地知县们接到绿竹刺史陆世明的政令后,便带着账房以及拉粮车马深入了乡村之中。

    反他们在下乡之后,才突然发现。

    这些乡绅地主们都不见了……

    但凡乡里有些实力的乡绅地主,家里不是被造反的乱民抢光了,就是人去楼空。

    其实对于这种情况,大部分县令都能理解。

    大灾之年,人心不稳。

    如今梁州地区又是暴乱四起。

    这些乡绅地主又不是傻子。

    他们总不能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等着一些暴民上门杀人抢劫吧?

    等这些乡绅地主看出势头不对的时候。

    他们便直接把粮食藏起来,然后拖家带口的逃之夭夭……

    陆世明在得知这种情况后,不禁一阵扼腕叹息。

    他知道自己已经错失良机。

    若是早一些应用借粮的这办法,想必一定能在乡绅地主手里借到海量的粮食。

    但事到如今。

    陆世明再后悔也没有任何用处了……

    乡绅地主的逃走。

    让秦朗借粮的计划大打折扣。

    陆世明没办法,也只能把借粮的计划在县城以上的城市去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