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古代七尺男儿有多高?袁老:人类巨星闪耀时刻
作者:思不诗   震惊!盘点历史短视频给各朝帝王最新章节     
    【古代七尺男儿有多高?#科普#二次元动画#冷知识】

    “你知道古代七尺男儿有多高吗?”

    “古书记载关羽身长九尺,如果按现在一尺33厘米计算,关羽身高接近3米,这可是姚明都得仰望的高度呐!”

    “其实啊,古代的一尺比现在的一尺短很多,而且每个朝代也不尽相同。”

    “秦朝时期一尺是23.1厘米,三国时期一尺是24.2厘米,隋唐时期一尺是30厘米左右。”

    “到了宋朝以后,一尺才超过30厘米。关二爷身长九尺,也就是2.1米,在古代那可是妥妥的大高个!”

    “项羽8尺2寸,身高有1米9。”

    “孔子是9尺6寸,身高有2米2。”

    “而曹操七尺,身高其实只有1米61。”

    曹操:感觉心里被扎了一刀。

    “秦始皇八尺6寸,身高有1米98,秦佩剑长七尺,也就是1米61,所以说秦始皇腰间配着一把曹操。”

    ???!

    曹操:你多冒昧啊!!!

    二营长,救我: 【一头撞上秦王剑,血都彪不到秦王脸?】

    洛语沐谦: 【我在这笑一半突然反应过来我没剑高(微笑】

    关于我: 【秦始皇一米九,秦始皇的剑一米六,我一米六=剑人?】

    —

    恋栀夏: 【秦始皇还不如拎着我砍,我还会咬人。】

    有网友回复: 【但是你比秦王剑重~】

    【杀人诛心了,我们只是网友……】

    “……”

    始皇帝:神经,害我笑了一下。

    【一生为稻梁谋,一世为民生计#袁隆平】

    历朝历代众人看见文案名字,表情都纷纷变得正色,袁隆平这个名字在上次科普番薯曾出现过。

    一定是与陈振龙那般人物!

    视频的内容是纪录片,主持人边播放着画面边讲解,入眼是一片稻绿田野,几名男人围一名老人为首,跟着他检查巡查着水稻。

    “1959年发生了全国性粮食短缺,袁隆平意识到要吃饱饭,首先应当关注主要的粮食作物。”

    “他当所有热情投入到了水稻的研究,一株特殊的水稻引起了他的注意。”

    画面镜头一转,是采访袁隆平先生当时的场景,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声音略有低沉:

    “——这株穗子很大,颗粒也很饱满。”

    “灵感开始在他的脑海中闪现,如果可以人工培育杂交水稻必将大大增产。对此,他必须打破水稻自然授粉。”

    “袁隆平用手工的方式一株又一株,检查了14万株的稻穗,找到6颗水稻雄性不育株。”

    “杂交水稻育种的攻关,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幸好袁隆平带着我们能够把它坚持下来。”

    “坚定的信念是支持袁隆平度过艰难时光的法宝。”

    画面再次转变,先生布满皱纹的脸颊依然和蔼,他扬起一抹笑容,说道:“我对我是有信心的。”

    “水稻有杂种优势,它是个普遍现象,水稻也不例外的。”

    —

    “经历了迷茫、伤痛、讥讽与恶语,袁隆平用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去开启梦想的大门。”

    “他依然俯身于他的麦田当中,年迈让他佝偻了腰,岁月让他步履缓慢。”

    “他就这样慢慢走在这片绿色的田野当中,一步一步的行走在他已经无数次行走的道路上,清风飞扬麦苗疯长。”

    【原来,您已经离开了三年,可那背影清晰可见,好像,你依然还在。】

    【袁老将自己的腰弯下,立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这一片麦田之下,是那个饥荒和贫苦占据的时代,而麦田之上是我们当下的生活。”

    “我们这个每一天都在变化无穷色彩的时代,就是被他这样的人给创造出来的。”

    配音陡然变得伤感,主持人的声音莫名有些哽咽,她极力维持着职业素养,颤着声说:

    “而创造了这个时代的人,正在慢慢离开我们…”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病去世,享年91岁。”

    “(2021年)我们国家已有14位院士离我们远去了,他们缔造了这个时代,而他们也终将离开我们。”

    【人类巨星闪耀时刻】

    【他们都是纯粹的人,永远缅怀!】

    【袁老千古,诸位先生大义!!】

    “而我们只能是热泪盈眶,怅然若失……”

    袁隆平先生曾说:人要做一颗种子,作为一颗好种子。

    而他这颗种子长出了参天的稻苗、遮天蔽日,把我们保护在他的身下,他对我们没有什么要求,也不是想要我们感激他。

    他只是对我们说:要吃饭,要吃饱要吃好,仅仅如此…

    ——吃米不忘研稻人,致敬袁老先生。

    不知道为什么,诸天万界此时静默无比,视频早已结束,他们却是有些…怅然若失。

    “记录下来了吗?”

    “全部都记录下来了!”与此相似的话语在诸天万界响起。

    对于后世颗粒饱满的水稻产量,他们一直渴望已久,却没想到研究出的人如此伟大。

    值得尊敬,值得致敬。

    从开头到视频结束,弹幕全是网友们的致敬诉说,这些后世子孙也从未忘记过逝去的伟人。

    “难怪后世能那么迅速发展强大起来,全是像袁先生这般无私奉献一生的人。”

    “是啊,这样的人值得华夏儿女铭记一生。”

    “从来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而古代农业科学家们则很不理解,水稻农作物难道还分雌雄吗?又是怎么分辨出来雌雄?

    如果他们也能研究出来,那将造福千万家百姓人民,而之后老祖宗们便知道,培育杂交水稻是面临多大的困难。

    老祖宗们可以尝试培育杂交水稻,但成功的可能性较低,且面临的挑战较大。

    首先,杂交水稻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在古代,虽然人们可以通过常规杂交育种、人工去雄等方法尝试培育杂交水稻,但这种方法工作量较大,且成功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