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端着刚炒好的鸡蛋,坐在桌旁,眼前的食物却让他没有什么食欲。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秦淮如的那几句话,仿佛在提醒他院子里的每个人都在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这让他心里更加不安。秦淮如提到的那些“关心”虽然表面上似乎无害,但背后的意味却让他警惕不已。
“难道他们真的是在等着看我笑话?”李向前心里不由自主地冒出这个念头。他清楚,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多少都在院子里人的注视之下。无论是那些土豆苗,还是他为水源奔波的事情,都不会轻易逃过别人的眼睛。
院子里,住着几户人家,大家彼此之间关系时好时坏。有的靠着手艺活儿糊口,有的则靠着一点关系能多拿点粮食。尤其是东厢房的冯大妈,她家日子过得还算宽裕,每次分到的粮食总比别人多。李向前心里明白,冯大妈的女婿在粮站工作,所以她每次能从女婿那儿搞来点额外的粮食。这让院里的其他人都颇为嫉妒,但大家心照不宣,毕竟那个时候,多得点粮食就能多活几天,谁又敢得罪人呢?
李向前虽然憨厚,却不傻。他深知在这个节骨眼上,谁能多搞到一点粮食,谁家日子就能好过些。于是,他暗自谋划着怎样才能为家里争取更多的粮食。在工厂里,他平时与人相处和气,时不时还会帮同事们跑跑腿,渐渐地和厂里的保管员老胡混得熟了。老胡是个有些贪心的人,手上掌管着粮食配额的分配权,若是能和他搞好关系,说不定能从他手里弄到点额外的粮食。
于是,某天李向前趁着厂里人不多的时候,带了点烟酒去找老胡,陪他聊起天来。老胡瞧着李向前递来的烟,心领神会,两人便一拍即合。老胡暗示,如果李向前能再多“意思”一下,他不介意在配粮的时候多给他家里点好处。李向前心中暗喜,却不敢露在脸上,只是淡淡地答应了下来。于是每次发粮的时候,老胡都会悄悄给李向前多塞上几斤米面。尽管数目不大,但对于李向前家来说,这已经是莫大的恩惠了。
然而,院子里渐渐地有人开始察觉到李向前家的粮食似乎比别人多了。先是西厢房的王大叔嘀咕了一句:“这老李家怎么饭量大了?我们家一天都吃不饱,他们家竟然还能做白面馒头。”这句话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特别是住在南房的刘二婶,她素来是个喜欢挑拨是非的人。刘二婶闻言,心里立刻打起了小算盘。她知道李向前和老胡走得近,便想着是不是可以趁机也从老胡那里捞上一点。
于是,某天刘二婶趁着晚上院里没什么人,跑到李向前家里串门,话里话外地试探起他来:“老李啊,最近你们家日子过得不错呀,我看你家天天米面俱全的,这可是比咱们院里大多数人都好啊。”李向前心中一惊,知道事情已经传开了,但他并不想让刘二婶知道太多,便搪塞道:“哪里哪里,都是秀英会过日子,平时省着点罢了。”
刘二婶并不轻易放弃,她笑着继续说道:“哎呀,别谦虚了,你看我也不是什么外人,有好事儿可得想着点咱们老邻居呀。”李向前这才明白刘二婶的意思,便无奈地笑了笑,说:“二婶,咱们家哪有那么多门道啊,不过有时候厂里发的粮票多了一点,老胡那儿稍微照顾了一下,也就那样。”
刘二婶一听,心里有了谱,接着便直截了当地说:“老李,咱也不绕弯子了,我也是看你家过得不错,想着你要是有路子,能不能带上我一把,大家都是左邻右舍的。”李向前知道刘二婶不好打发,便答应有机会帮她留意一下。
可没过多久,院子里的矛盾越发尖锐。自从刘二婶从李向前那里得了些口风,院里的其他人似乎也嗅到了什么,每个人都觉得李向前家似乎走了什么“后门”,于是各种话语暗中流传。尤其是北房的周师傅,平时与李向前家来往不多,但他对粮食分配不满已久,便趁机将怨气撒在了李向前身上。
一次院里聚餐,周师傅借着酒劲,忽然拍着桌子说道:“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没盼头了,咱们这干了一辈子的人,怎么还比不上那些会拍马屁的?”这话虽没点名,但大家都知道他指的是谁,空气一时间变得紧张起来。李向前脸色一变,心中有火,却不愿与周师傅正面冲突。他知道,在这院子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旦闹僵,日子就更难过了。
不过,这件事没过多久,终于演变成了公开的对峙。一天清晨,院子里忽然来了几位陌生人,穿着统一的制服,说是要调查粮食供应的问题。李向前刚出门便被这些人拦住,他们径直走向他家,对李秀英的粮票、户口簿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原来,周师傅举报了李向前,声称他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了额外的粮食。
李向前当时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会不会真的出事。四合院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邻居们都站在院子里看热闹,有的人面带幸灾乐祸,有的人则忧心忡忡。尤其是冯大妈,她知道如果李向前的事情被查实,自己的那点“门路”也可能曝光,心里更是急得慌。
李向前从那次被调查后,心里始终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他白天虽然照旧上工,脸上也挂着一副平常的模样,但每当夜晚躺在床上,脑袋里就会开始反复琢磨那些人在院子里检查时的情形。那些冷冰冰的目光、搜查时翻动粮袋的声音,还有邻居们躲在一旁窃窃私语的模样,全都在他心里扎了根。李秀英也不再如往日般轻松,每天见了邻居,脸上的笑容似乎也多了几分僵硬。
“秀英啊,咱们是不是得小心点了?”李向前有一晚坐在床边,低声跟妻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