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叔孙通制定汉家礼仪
作者:马踏飞花   撩她上瘾by黑暗森林免费阅读最新章节     
    刘邦率领文武大臣迁都长安,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九月,刘邦下令诸侯之子迁徙到关中,以巩固新都,并下令修建长乐宫。

    长乐宫是在秦代兴乐宫基础上兴建起来的一组宫殿,在萧何监理下,工程很快完成。

    随后,刘邦把老爹刘太公、老婆吕雉、儿子刘盈以及戚夫人、儿子刘如意统统迁入了长乐宫,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

    有句话叫做:“没有受不了的罪,却有享不了的福。”刘邦的老爹刘太公犯了想家的毛病。

    刘太公住不惯豪华宫殿。

    其实不难理解,你看现在农村的老人,去城里儿子高楼大厦家里去住,他也住不习惯。

    好多老人觉得在城里没有人说话,邻居老死不相往来,不如在农村,老乡亲们在一起热热闹闹多好!

    刘太公恋家,三番五次对侍卫说要回丰邑。

    刘邦看出了老父亲的心思,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召来能工巧匠吴宽:“吴师傅,你带人去我老家丰邑,把我家的房子,邻居,街道、桥梁、田野,用画笔1:1描绘下来。”

    古代工匠身兼画家本领,比如画家齐白石最早就是做木匠活的。

    原来刘邦要把丰邑的家乡场景仿制出来,选择在郦邑这个地方建造好,让老父亲居住。

    房子街道场景仿造的栩栩如生,刘邦又把家乡老百姓迁一部分过来,陪伴在刘太公身边唠嗑,解除老爹的寂寞。

    最后刘邦改郦邑为新丰宫。

    自此刘太公再也不嚷嚷着回老家了。

    ……

    长乐宫:刘邦让三名侍女洗脚丫子。

    太监赵挫尖着嗓子传话道:“皇上,博士叔孙通求见。”

    “奶奶个腿,我一洗脚准有人求见,这特么成了规律。”刘邦没好气嘟囔着。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叔孙通。叔孙通复姓叔孙,单字通,薛邑人,即今山东枣庄人。

    年轻时,叔孙通拜孔子的第八世孙孔鲋为师,学习儒法。

    叔孙通可没他老师孔鲋正直和高风亮节。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鲋把所有的着作藏在了墙壁夹层内,使孔家的经典书本免于浩劫。

    叔孙通最初是秦朝的待诏博士,博士是指知识渊博之士的意思,即百事通。

    陈胜吴广起义后,秦二世问大臣们发生了什么事,有的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了,有的说是盗贼造反。

    秦二世就问叔孙通怎么看这件事?

    “皇上,区区一帮毛贼,何必把他们放在唇齿之间,各处郡守就把他们拿下了!”

    秦二世一听十分高兴,随后把说陈胜吴广造反的人统统罢了官,叔孙通受到了奖赏。

    从此“何足挂齿”这句成语问世了。

    事后同僚们纷纷指责叔孙通不讲真话,专挑皇帝爱听的话说,不讲原则糊弄皇上。

    最后叔孙通害怕秦二世找他的毛病,打起铺盖就偷偷溜走投靠了陈胜。

    陈胜吴广被镇压后,叔孙通转身投奔了项梁。

    项梁被章邯打败自杀后,叔孙通转身投靠了项羽,后投义帝麾下。

    项羽失败后,这不投奔了刘邦。

    这次叔孙通求见刘邦,是要为朝廷制定礼仪。

    叔孙通拜见刘邦道:“皇上,我听说您的文武大臣不讲礼仪,尤其是那些武将,喝了酒耍酒疯,有的往大殿上尿泡,有的用剑砍宫殿的柱子,没有君臣之礼。”

    “叔孙先生,你说的一点没错,这些大老粗不懂文明礼貌。”

    原来刘邦腻歪秦朝的严苛法律和繁文缛礼,把秦朝礼仪废除了。

    还有刘邦最厌恶儒生,有一次还往儒生帽子里尿尿。

    这些事叔孙通早就了解,为了避免给刘邦留下酸儒印象,他这次见刘邦时,特意脱下宽松长袖的儒生服,换上了短衣窄袖的楚人服饰。

    刘邦果然对叔孙通增加了五分好感,满口应允让叔孙通试试看。同时提出礼仪宜简单好学不宜太繁琐。

    “皇上你放心,三皇和五帝的礼仪各不相同,我根据秦朝礼仪,结合咱们大汉朝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汉家礼仪。”

    刘邦点头称是,道:“先生去组织人选演练吧,等演练差不多了,你再训练这些文臣武将们。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朝廷全力支持你。”

    叔孙通拜辞而去。

    ……

    汉朝的礼仪均来自孔子的故乡曲阜,这里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

    叔孙通赶赴曲阜要召集三百名儒生,帮助他一起制定汉家礼仪。找来找去还差两人。

    最终还是凑齐了两人。

    谁知这二人讥笑叔孙通只会钻空子拍马屁谋取利益。说他伺候了许多领导,是个投机者,不是真正的儒家大师,拒绝跟着他混!

    两个儒生还说:“战争造成的死人没下葬,伤者还在流血,制定什么礼仪?

    百年盛世才有资格讲礼仪。到处是像你这样的小人,和谁讲礼仪?”

    二人坚决不加入叔孙通团队。

    叔孙通无奈摇摇头,“真是酸儒,不识时务,莫非离开你二人就不制定礼仪了?”

    叔孙通带着298名儒生和其门生,马不停蹄回到了长安。

    叔孙通和弟子儒生找了一块平坦的广场开始了演练。

    为了减少人力成本,叔孙通用绳子顺成直线,用地上的小草搓成小草人,代替朝中的大臣。

    在司仪主持下,小草人或站立或屈膝跪拜,动作统一行动一致。

    就这样演练半个月后,叔孙通觉得弟子们掌握的差不多了。

    请来刘邦和陈平等人来观看,让这些人提提意见,也好让皇上提前熟悉一下大致程序。

    刘邦一看心中大喜,这套礼仪十分简单却不失内涵。刘邦就怕繁文缛节,怕自己记不住,也让臣子们厌烦。

    叔孙通创建这套汉家礼仪并没有费多大劲,他把夏商周的礼仪精华抽出来,结合汉朝实际情况编排好这套礼仪。

    有些事顺势而为如顺水行舟,有事半功倍之效果。

    叔孙通能够变通看问题,不像一些酸儒食古不化。

    我发现我越来越崇拜叔孙通了,他用智慧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刘邦心想:“用礼仪约束这些草根将领十分给力,让他们知道谁是主子谁是臣下,必须形成尊卑观念,以后再也没有喝醉酒以剑击柱这种事情发生了。”

    叔孙通用绳子和小草人训练礼仪的办法,受到汉高祖的高度赞扬。

    在十月来临之前,刘邦让所有文武大臣都去郊外跟叔孙通认真学习礼仪。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宫廷中的每个人在礼仪中都明确自己的位置,历史上把这件事叫做“绵蕞习仪”。

    叔孙通就是通过“传帮带”的办法,把他创建的这套礼仪普及下去。由于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新式礼仪,其含金量还是蛮高的。

    刘邦大悦赏叔孙通五百两黄金。

    叔孙通把这些奖赏都分给了那些儒生和自己的弟子,众人齐赞老师是孔圣人在世。

    然而有一件事却被弟子们诟病,那就是老师向皇上举荐外人,却不举荐弟子门生。

    叔孙通把一些豪侠、屠夫、痞子们推荐给刘邦,却不把满腹经纶的弟子们推荐给皇上。

    有一位弟子就把指责老师的话传给了叔孙通。

    叔孙通道:“天下不太平年代,皇上需要莽夫为他打江山,弟子们帮皇上守江山可以。

    大家先别着急,我会在适当时机把你们推荐给皇上。”

    “老师眼光看得远,要在恰当形势下推荐人才。”高!实在是高!

    弟子们深深佩服老师的深谋远虑,到后来叔孙通都把弟子推荐给给了刘邦。

    秦汉初年推行的历法是颛顼历,即每年十月初一为新年第一天,也就是人们在十月初一过新年。

    “正好大臣们也演练差不多了,何不借新年酒会正式实施礼仪呢?”

    叔孙通向刘邦提出自己的建议。

    “哈哈,爱卿,我正有此意,咱俩想到一起了!”刘邦深以为然。

    到了初一这一天,文武百官提前得到了通知,说今天是礼仪考试,大家把平时学习的动作做标准,表现好的有赏,做的差的受罚。

    上朝时刻已到!司礼官指挥管弦乐钟罄一起齐鸣,刘邦乘龙辇由远而来。

    文臣提前站在东边,面向西,武将站得笔直列阵西边,面向东。刘邦下龙辇入坐龙椅。

    司礼官一声跪拜,文武大臣齐刷刷磕头行跪拜礼。

    “各位爱卿平身。”刘邦说道。

    众人齐刷刷站了起来。

    “赐酒!”刘邦宣布新年酒会开始。

    文武众臣按照级别一个个向刘邦敬酒,秩序井然,没有大声喧哗。

    偶尔有站错队的被司礼官请了出去罚站。

    “别人喝酒你看着,谁也不愿意受罚。”所以人人神情肃穆加倍小心,偌大的朝堂上除了听到司礼官的号令听不到任何杂音。

    刘邦乐开了花,酒量超常发挥,居然打了一圈。

    “奶奶个腿,我平生第一次感到当皇帝的牛b,这种居高临下的感觉真爽,叔孙通果然是人才。”

    刘邦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酒会。

    此后叔孙通成了大汉第一儒家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