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看向张四维,轻声道:“你这个儿子,有点意思,朕很喜欢他,当个皇商,也屈才了……”
当个皇商,也屈才了。
是不是说,面试失败了。
那也不对啊。
面试失败了,怎么还有朕很喜欢他呢。
朱翊钧这句用寻常语气说的话,让张四维愣神思考许久,仿若置身迷雾之中,摸不清圣意。
正当张四维思考如何回话之际,冯安脚步轻盈地端着一个精致木盘步入殿内,其后跟着的是锦衣卫指挥使张国之。
二人行至御前,冯安将木盘放在了御案上。
那木盘上覆着一块色泽素雅的锦布。
“陛下,现在打开吗?”
“打开。”
“是,陛下。”
说完之后,冯安双手轻轻捏住锦布两角,缓缓掀开,恰似揭开一场神秘仪式的帷幕。
只见盘中静卧着几个形状奇特之物,其形如纺锤,表皮呈淡红棕色,带着大地的质朴与深沉,仿佛被岁月晕染过一般,浅浅的沟纹顺着其形状蜿蜒分布,像是大地镌刻的神秘符文。
顶部尚留着些许纤细干枯的藤蔓残茎,似在诉说着它的来处,底部则略显圆润饱满,整体散发着一种来自泥土的独特气息,在这威严的殿堂之中,显得格格不入却又莫名引人瞩目。
朱翊钧看到之后,不自觉地站起身来,眼中有着些许的惊喜。
他迫不及待地伸手拿起一个,修长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那粗糙却又充满生机的表皮,翻来覆去地仔细查看,时而凝眉思索,时而舒展笑颜。
这一幕,可是让殿内的诸人,摸不着头脑了。
“陈矩……”
一直在朱翊钧身后站着的陈矩,赶忙应道:“陛下。”
“拿下去,让膳房给蒸一下……”
“是,陛下。”陈矩说着,赶忙双手接过朱翊钧递过来的东西,而后,离开了乾清宫。
朱翊钧如此失态,是因为木盘上放着的是红薯。
在万历五年初,朱翊钧都有一个想法,根据每年各地的粮食产量,来拟定明年,朝廷需要在外采购的粮食数额,船队出去售卖东西,除了所获金银之外,还可以运回来粮食,也就是差额的粮食。
民以食为天,吃的东西是最重要的。
当然,海上航行有了进展之后,找寻红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这样的高产作物,便在小冰河世纪的大明朝,显得格外重要。
也就是在万历五年初,朱翊钧让张国之派人跟船出海,到吕宋找寻美洲的这两种农作物,并详细叙述了一番。
张国之派遣出去的人,还没有回来,却又有去广东办差的锦衣卫,在虎门发现了皇帝陛下形容的红薯……
因为资料是内部流通的,这次锦衣卫在虎门发现,也都是机缘巧合。
发现的时候,是在天子大婚之前的一个月,而后,张国之便亲自去了一趟虎门,确定之后,将其带回了京师,随他来的,还有种植地瓜的主人,陈益。
而这个陈益,也是一个商人,不过,他的生意是跟着安南做得,在一次当地酋长接待他们时摆出一道官菜,这道菜香甜软滑,除了非常可口外,还能充饥,这便是红薯。
陈益此后便特别留心番薯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当年就将这个红薯带回了老家,当时,陈益冒着杀身的危险,收买酋卒,将薯种藏匿于铜鼓中……
这个时候,朱翊钧非常开心,拿着红薯,不断把玩,有了它,再加上朝廷的新税制,大明朝的人口增长,才能有保证啊。
片刻之后,朱翊钧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而后不动声色地将红薯放下,而后看向张四维,继续说道:“过些时日,朕还要见见你这个儿子,当面谈谈。”
张四维微微欠身:“犬子若能得陛下召见,是他的福分,臣先代他谢过陛下……”说到这里,张四维略有停顿,而后接着说道:“陛下,您刚刚手中这东西究竟是何物?臣从未见过。”
朱翊钧重新端起红薯,眼神中透着期许:“朕听海外商人所言,这东西名为红薯。其亩产可达千斤,且能充饥,味道亦佳,可作辅食杂粮。若真如此,我大明百姓日后何愁饱腹之忧?”
听着朱翊钧的话后,张四维面露惊色,惊呼道:“亩产千斤?”
张四维语气中,明摆着不相信,而朱翊钧也不给他辩解,只是看向张国之:“辛苦了,发现这个的锦衣卫,升三级,赐银百两,不,去广东的那十几名锦衣卫各个赐银百两……”
张国之赶忙躬身:“谢陛下,陛下,臣此番前去,除了带回来一大车红薯之外,还将种植他的人,也请了回来。”
朱翊钧听到之后,来了兴趣,他看向张国之,静待下文。
“此人,名叫陈益,是个商人,在万历三年的时候,从安南带回此种……也就是在去年,万历五年的时候,他才将自己家的田地种满了这个红薯……”
听到这话,朱翊钧稍稍愣神,他明明记得这个红薯进入大明的时间,应该是在万历八年,第一次是陈益带回的,只局限于虎门等地,而第二次大规模进入是福建长乐商人陈振龙,他经常往来福建吕宋。也就是第二次带入大明之后,才开始在福建大规模的种植……
当时盘踞在吕宋的西班牙人,“珍其种,不与中国人”,在海关严格盘查,不允许红薯外流。
为了偷运红薯回国,陈振龙屡败屡战,吃够了苦头。他尝试过把红薯藏在箱子下面、将红薯藤条编入藤篮等多种办法,企图“蒙混过关”,每一次,都被“明察秋毫”的海关人员查出来,不但没收“赃物”,而且对陈振龙进行大额罚款。
琢磨良久,陈振龙决定把红薯的藤条绞进粗大的帆船缆绳里,然后涂上黄泥巴,吊在船舷下,这才勉强躲过海关层层盘查,把红薯带回福建老家,并赶紧试种。
回国四个月后,第一批引种的红薯终于成熟,“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让陈振龙振奋不已。
是在万历二十五年之后,才开始在福建大规模种植。
怎么虎门提前了那么久,难道是自己当皇帝之后发生的蝴蝶效应……
“好,朕等会要见这个陈益,也要赏赐……”朱翊钧心情大好。
张四维听着皇帝陛下又要召见旁人,就想着告退,却被朱翊钧否了,非要留他在这里尝尝。
过了好一会儿,陈矩才将蒸好的红薯端到了乾清宫中。
金黄的色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朱翊钧先是拿起一块,掰下一小块放入口中,细细品味,点头称赞:“果然香甜软糯,若与其他粮食搭配,定能相得益彰。”
说罢,又令冯安给张四维也送上一块,让他尝尝这新奇之物……
………………
征名,小说马上改名书测,老李征求能玩活,会玩活的书友们,给老李的小说写一个引人注目的书名,一旦采纳,老李给发红包,聊表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