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西疆乱起
作者:寒冰910   大汉风云之汉宣帝传奇最新章节     
    刘询看过图后,十分惊诧地问道:“这难道就是刘贺?”

    “回陛下,这人正是刘贺”张敞说道。

    刘病已听了嘴角露出了微笑,说道:“想不到刘贺竟成了这副模样。张敞,你说的不错,如此刘贺,即使别人把帝位给他,他也未必敢坐,朕根本无需担忧。”

    “张敞,你回去吧,回去后就不用再替朕监视刘贺了!”刘询说道。

    张敞一听,立即跪下说道:

    “陛下,臣斗胆恳请给臣换个地方,这山阳郡太清闲了,臣是个闲不住的人,实在不想继续在山阳郡待了!”

    “你是嫌地方上为官清闲,想到长安来做官吗?可是眼下朝廷里一时也没有合适的空缺的职位安排你啊!”刘询犯了难说道。

    “哦,不,陛下想错了,臣不是想回中央做官,而是希望陛下能把我换到渤海、胶东国为官。我在山阳郡时听说渤海、胶东国两地盗贼横行,人民苦不堪言,而当地官员又不能约束他们。我张敞别的本事没有,唯独这打击盗匪的能力还能引以为豪,正适合渤海胶东二地。所以请陛下恩准!”张敞解释道。

    张敞说完,刘询乐了。渤海胶东二地盗贼横行之事,已屡有官员向他上奏。尤其是胶东,此地乃是汉景帝之子刘寄的封国,目前在位的是刘寄的曾孙刘音。刘音年少不更事,主政的太后王氏专喜游猎,政务益弛,对盗匪和民怨不闻不问。

    刘询也想找个能干的人来治理胶东,正愁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治理此地,却不料这张敞竟主动来请缨。

    “好,渤海朕已派了龚遂为太守,爱卿你就去做胶东国相吧!胶东国王太后为人骄横,之前几任胶东国相都惧怕她,对她的骄横行为不敢管束。”

    “所以,朕赐爱卿宝剑一把,黄金三十两,你去了胶东国后,务必要劝善惩恶,严明赏罚,无论是谁,胆敢违法横行,爱卿可便宜行事,切不可留情。总之,务必要恢复胶东国的太平安宁!”

    刘询说完,立即有太监捧着一把鎏金宝剑和三十两黄金过来。

    “是,臣叩谢圣恩”张敞跪地谢恩,接过宝剑和黄金。

    张敞走了,刘询对刘贺的担忧算是的解除了。一年后,汉宣帝正式下旨封刘贺为海昏侯,封地为豫章郡海昏县。同年四月,刘贺前往海昏就国,四年后在国内郁郁而终。

    汉废帝刘贺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直至两千年后,南昌郊外的一处工地上,海昏侯墓被意外发掘,大量的陪葬品和历史文物的出土,才让这位汉朝废帝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

    刘贺走了,可刘询并未得安宁,就在他降旨封刘贺为海昏侯那一年,安静了多年的西北边陲突然间竟因为一件小事热闹起来。

    公元前六十三年,汉宣帝刘询任命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为特使,奉命巡视河西走廊附近的西羌诸部落。

    西羌部落中最强大的先零羌首领杨玉面见义渠安国时表示,眼下的定居区牧草不丰盛,请求将定居区从湟水南面迁往湟水北面。义渠安国未奏请朝廷当即许诺,答应杨玉的请求。杨玉大喜,随即带领先零羌部众开始渡过湟水北进。其它羌族部落眼见先零羌向北迁徙,便争先恐后向北迁徙。

    湟水北岸毗邻汉朝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各地的守官,见西羌诸部落蜂拥渡河,有的甚至开始骚扰河西一带的汉朝百姓,十分惊慌,立即向朝廷告急。

    奏书一送达朝廷,立即引发朝臣们一片热议。这不,还不等刘询主动传诏,便有一人主动找上门来了。

    已是深夜,宣室殿的灯火还是亮的,刘询一边看着手边的两卷奏书,一边瞧着对面不远处放着的一幅巨型屏风地图。地图中河西走廊,及其附近湟水流域的山川地理形势一目了然。

    湟水以南广袤的草原和戈壁是西羌诸部落的定居区,湟水以北有一小片长条形的谷地则是汉朝和羌人部落的缓冲地带,再往北便是汉朝的河西四郡:威武、张掖、酒泉和敦煌。

    此四郡皆是汉武帝时期从匈奴人手中夺来的。因为土地狭长,连接汉朝内地与西域,又被称为河西走廊。

    “陛下,后将军赵充国求见”石显试探着小声说道。

    “嗯,让他进来吧”

    刘询说完,石显立即出去请赵充国。很快,赵充国便进了殿中。赵充国现年74岁,是三朝老将,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白须飘飘,然而他的眼神依然炯炯如火,走路依旧是稳健如常,完全不像是年过古稀的样子。

    “臣赵充国见过陛下!”赵充国一见到刘询便立即下跪行礼。

    可刘询怎敢让老将军跪,立即说道:“老将军请起,您年事已高,以后见朕就不用再跪了。”

    “臣谢陛下隆恩”赵充国起身,立即说明来意:“老臣深夜打扰是为了河西守军的奏书。臣以为,此次事端非同小可,依臣看羌族诸部落此番来势汹汹,恐有反叛之意!还请陛下速速调兵遣将,平息叛乱。”

    “哦,老将军认为此番羌族部落要作乱?不过光禄大夫义渠安国的奏书,朕刚刚也收到了,他对此做出了解释,您也看看吧!”

    刘询说着把手中其中一卷奏书递给了石显,石显又转交到了赵充国手中。

    赵充国迅速读完了奏书,然后把奏书还给了石显,一脸气愤地说道:“义渠安国误国,未经上奏擅自答应羌人的条件,这才引发了这次的纷争,陛下当斩之!”

    刘询听了忙安抚道:“老将军息怒,斩不斩义渠安国,朕自会考虑,朕想问你的是咱们该如何应对羌人的行动?”

    “回陛下,眼下羌人已有行动,想要一纸诏书再让羌人们退回到湟水以南已不现实。不过,眼下正值盛夏,地面干燥炎热,此时出兵时机不当,而且调动大军也尚需时间。所以,臣以为,眼下应先下诏书安抚,以拖延时间,同时加强河西四郡的守备,以防止羌人的进攻。待冬去春来之际,朝廷再发大军进驻湟水,恩威并施,到时候羌人自会乖乖归降!”

    赵充国说完,刘询点了点头,说道:“老将军的意见,朕已知悉,不过对外用兵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虽然近几年国家安定,国库里攒了点底子,但也不能随意挥霍。所以要不要对西羌用兵,朕还要与丞相和御史大夫们一起慎重地商量一番,之后再做决定。今天,老将军还是先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