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决胜千里(下)
作者:柯久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最新章节     
    \"倘若土司犯上作乱,仅凭数千石柱将士,怕是难以建功吧..\"不知过了多久,兵部尚书忧心忡忡的声音终是于暖阁内响起。

    在天子的\"引导下\",一向善于深谋远虑的王在晋终是意识到川中虎视眈眈的土司们隐藏着何等隐患,其思绪也不由得飘至数千里外的西南。

    听得此话,已是不知不觉起身行至暖阁另一侧,紧紧盯着墙上舆图的朱由校便是眉毛一挑,脸上露出了一抹若有若无的笑容。

    涉及数千军马调动,且路程横跨数千里,除了要得到他这位大明天子的首肯之外,由王在晋掌管的兵部\"堪合\"也是必不可少。

    尤其是此次调兵遣将乃是秘密进行,不宜大动干戈,以免永宁奢氏在闻讯之后率先发难。

    \"除了石柱将士归川之外,朕还有心自京营抽调数千精锐,一并赶赴川中,整饬行伍。\"

    因为西南边陲承平日久,加上大明自成祖之后,便一贯在西南奉行\"以夷制夷\"的政策,故而四川当地的卫所官兵们定然是指望不上。

    如若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奢安之乱\"扼杀在摇篮之中,以免其效仿辽镇建奴,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朝廷必须采取足够的重视,并予以雷霆手段,将其镇压。

    \"陛下,这沿途花费?\"

    对于朱由校的决定,王在晋脸上没有露出半点意外之色,只是转而关心起后勤辎重。

    自朱由校继位以来,曾经名存实亡的京营便是焕发了新的生机,并且在京营总督秦邦屏的认真整饬下,早已今非昔比。

    天子有心令其\"亲军\"赶赴川中平乱,也在情理之中,但数千人的吃喝用度,沿途花费,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依着大明的惯例,每逢大军出征所需辎重,都是由沿途府县承担一半,中枢承担一半。

    但如此大张旗鼓,势必会闹得人尽皆知,以至于打草惊蛇。

    \"皆由朕的内帑出。\"

    关于大军沿途花费的问题,朱由校心中早有准备,此时自是不会与眼前的兵部尚书\"讨价还价\"。

    在查抄了山西八大晋商以及\"诸王最富\"的福王朱常洵之后,他的内帑还算充盈,完全可以独立承担此番大军开拔的调费。

    \"如若石柱将士归川,这京营事由?\"稍作犹豫之后,兵部尚书铿锵有力的声音再响。

    总督秦邦屏以及其麾下石柱将士对于京营的影响有目共睹,倘若石柱将士归川,好不容易在重新焕发了一丝生机的京营再度废弛又该如何?

    \"朕已授意大同总兵杨肇基回京述职。\"闻声,朱由校脸上的笑容不减反增,清澈的目光中满是笑意。

    在他的设想中,似童仲揆这等沙场经验十分丰富,但却早已上了年纪的老将们本就不宜继续于前线履职,而是应坐镇后方,整饬行伍,发挥余热。

    倒是似秦邦屏,杨肇基这等正值壮年的武将们,理应在前线发光发热,建功立业。

    \"陛下,英明。\"听闻天子心中早已规划好一切,兵部尚书王在晋便是轻轻一叹,心悦诚服的朝着眼前的天子躬身应是。

    他虽是总管天下军马大权的兵部尚书,但在天子面前,却总是有些相形见绌之感。

    \"劳烦爱卿了。\"深吸了一口气,大明天子转而将目光自眼前的舆图移开,朝着愁眉苦脸的兵部尚书闻言宽慰道。

    他虽是有心向西南增兵,但这些话却不能由他亲自宣之于口,只能由兵部尚书王在晋\"代劳\"。

    辽镇战事才刚刚结束,朝廷对于有关将士的奖赏及抚恤尚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但作为兵部尚书王在晋的却是要\"心血来潮\",派遣大军护送老成持重的童仲揆归川,势必会在朝野间引起些许非议。

    \"臣不敢,\"见朱由校似是没有多余的事情要吩咐了,心情跌宕起伏的王在晋便是赶忙起身,行礼告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虽说此番花费皆由天子一力承担,但其中的诸多细节却需要他尽快落实,以免纰漏。

    不过在疾步迈出乾清宫之后,颇有些焦虑不安的兵部尚书王在晋方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他似乎是忘记询问天子,此役京营出京由谁为帅了?

    ...

    ...

    及至兵部尚书王在晋的背影消失不见,朱由校方才隐去了脸上的淡笑,转而轻轻敲击着眼前的案牍。

    自\"土木堡之战\"过后,军权由于少保手中回归兵部,涉及兵马调动,朝中的争议便是更迭不休。

    历史上的\"奢安之乱\"之所以闹得如此轰轰烈烈,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朝廷在事发后的第二年,方才筹措军马,前往西南平乱,继而错过了最佳时机,导致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已成气候。

    正因如此,他方才在\"廷议\"过后,没有忙于对\"东林\"赶尽杀绝,而是迫不及待的将兵部尚书王在晋召至暖阁议事。

    只希望,他的未雨绸缪,能够将在原本历史上持续十余年,惹得西南地区资源耗尽,百姓死伤惨重,方才最终得以结束的\"奢安之乱\"能够以最小的代价结束。

    \"陛下,\"见朱由校似是心情不错,御马监提督太监魏忠贤稍作犹豫之后,便是小心翼翼的回禀道:\"礼部给事中阮大铖又递了折子..\"

    对于\"雷厉风行\"的阮大铖,他心中其实欣赏的很,但苦于不知晓天子的真正态度,也不好轻举妄动。

    \"何事?\"闻言,朱由校便是面不改色的询问道。

    \"阮大铖上书弹劾督查院左都御史张问达,结党营私,私交藩王..\"迎着朱由校似笑非笑的眼神,日渐阴沉的老太监不自觉的降低了声音,不敢与天子的眼眸对视。

    \"呵,\"听得此话,朱由校的瞳孔便是一缩,心道这\"东林叛徒\"阮大铖果然嫉恶如仇,这是摆明了要对东林赶尽杀绝呐。

    只可惜,如此咄咄逼人,势必会导致朝野愈发动荡,并且还会令首辅方从哲拥有更大的声势。

    这可不是他想要见到的呐。

    \"驳了吧。\"少许,年轻天子便是做出了最终的决断,引得本打算对\"东林\"赶尽杀绝的大太监魏忠贤心中为之一颤。

    君心难测!还好他没有自作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