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寿州内乱
作者:窗外凌霄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最新章节     
    李煜猜想的不错。

    陈乔、药娘回归南唐的第三天,江北传来一个重磅消息,寿州驻守的周军内讧!

    寿州归属忠正节度使向训管辖,向训,字星民,周唐“淮南之战”的主力之一,郭荣的心腹爱将,大周正统的忠实维护者。

    引发叛乱的是寿州团练使李怀仁,外号“酒篓子”,赵匡胤的忠实追随者之一。

    “寿州叛乱”的发生,几乎是必然的。

    寿州虽然位于淮南地区,但地形呈现南北走向,几乎一半的边境线都贴着淮河,尤其境内西部平原、东部八公山脉,南部则是岗地,换句话说,从淮北渡河前往寿州,远比从淮南攀山越岭进入寿州,要容易的多。

    由于这一便利条件,盘踞黄淮的赵匡胤绝不会放弃寿州,“汴梁事变”之前,早就与李怀仁暗通款曲。

    更加上寿州下游,就是濠州、泗州,在同属于周朝军队系统下,各地守军的信息是很难保密的。

    所以,卢绛、李重进等人前往洪泽湖(泗州附近)迎接陈乔及郭宗训等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了淮南地区。

    事实上,汴梁事变、郭荣宾天、皇后及太子失踪的消息,此前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但各地守军都没有轻举妄动,原因很简单,一是后周的官僚系统仍然在正常运行,郭荣钦定的“铁三角”在把持朝政,三省六部各个机关并没有荒废。二是,皇帝挂了很正常,特别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哪个武将没有伺候走几位皇帝?除非对郭荣非常忠心、有感情的将领,其他的人也无所谓。

    老皇帝死了,换个新的上来就行了呗。

    问题就在于,下一任皇帝究竟是谁!

    是盘踞在汴梁的张永德?是镇守扬州的李重进?是占据许州的赵匡胤?

    瞎站队是要出人命的。

    现在好了,小符皇后、郭宗训出现了,人已经被李重进带到了扬州,一切猜测都没有意义了。

    郭宗训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人家手中可是握着国玺,那代表着正统!

    这时候可以站队了,也必须要站队了。

    李怀仁自然是站在赵匡胤这一队,得到郭宗训前往扬州的消息后,他立即率领手下攻占了节度衙署,胁迫寿州大小官员听从自己安排,同时在寿州全境之内张贴告示,宣布李重进劫持皇子郭宗训、盗取国玺,御前都点检赵匡胤奉旨讨逆,凡有跟随向训者,皆视为叛逆同党。

    这一套下来,行云流水,相比“黄袍加身”这场戏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就凭李怀仁的脑子,他断然想不了这么周全,事先都由赵普安排好了。

    李怀仁的行动如此顺利,是因为忠正节度使向训并不在寿州城中。

    两人“貌合心不合”不是一两日了,向训也早有准备,将自己的亲信及手下都安排在寿州东南,背靠瓦堡湖。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李怀仁作乱,他面临的情况就是“以低打高”,从西部平原向东部八公山脉运动的过程中,有大量可以设伏的地点,向训可以从容不迫、逐段阻击。另一方面,如果李怀仁得到援军,自己不敌的情况下,还能从瓦堡湖撤退,经淮河前往扬州与李重进会合。

    然后,“寿州内乱”的烈度并不强烈,双方虽然磨刀霍霍,准备的也极为充分,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寿州守军十分有限。

    寿州不大,也不是临江要冲,驻守总兵力一万有余,李怀仁手中掌控四千,向训手中掌控六千,双方基本算是势均力敌。

    “爆炸点”位于保义镇,这是寿州节度衙署所在,李怀仁行事果断,对于不肯就范的官员痛下杀手,一时间衙署内外血流成河,就连官员家属也不放过。

    向训闻听消息之后,立即亲率军士前往平叛,双方在保义镇东南的“衙门郢”展开激战。

    作战计划约等于没有,目标却十分清晰,就是彻底干掉对方!可麻烦的是,双方军士来不及改旗易帜,连穿的军服都是一样的,真正打起来之后,立即就陷入混乱状态。

    短兵相接,血肉横飞!

    总归,向训这边还是占一点人数上的优势,多出一千人投入混战,逐渐就形成了对李怀仁的包围之势,更重要的是,向训这边是有骑兵的。

    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可以形成碾压优势,尤其五百骑兵属于后周亲军卫队,在兵器、铠甲、战斗力上都更加强悍,在包围之势形成之后,向训命令骑兵侧翼出击、迅速完成对李怀仁部的包抄。

    总计一万人左右的战争规模,又是在较为开阔的地带进行战斗,包围战术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因为堵不住缺口!

    李怀仁与向训共事多年,对他惯用的战法很了解,都是集中全部兵力正面硬刚,给对手造成严重杀伤、形成心理压力,然后分兵两翼包围,再派出骑兵策应。

    所以,一发现向训出动骑兵,李怀仁立即下令后撤,回到寿州城内,企图依靠城防支撑。

    但是,李怀仁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寿州城中的人,有不少与他并不是一条心的,人家是心向大周的,赵匡胤算什么东西?老子不承认。

    还没来得及杀掉的部分官员,携带手下从城内反击,最后打开寿州城东门,迎接向训进城。

    按说,这个时候,李怀仁最优先的选项,就是带兵离开,沿着淮河北上进入阜阳地区,这里就是赵匡胤的地盘了。

    李怀仁,不愧是“李坏人”,他做了一件极其丧天良的事情——纵火焚烧寿州城!

    反正老子要走了,这里也不能留给你!

    很快,寿州城内四处起火,不仅商贾、地主、富户被劫掠一空,更多老百姓的家产在大火中变成了灰烬。

    向训即便恨得咬牙切齿,可这时候也不顾上追及,以后自己还要在这一片混呐,都烧了可怎么办?于是,分派兵力与李怀仁部打巷战的同时,还要组织老百姓救火。

    而李怀仁趁机北上,越过淮河之后,逃之夭夭。

    虽然“寿州内乱”的战争规模不大,可是造成的损失不小,最重要的是,李怀仁的这一举动,让整个后周朝廷的局势从暗流涌动,变成了“秃子脑袋上的虱子”。

    不装了,摊牌了,老子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