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高景轩的深谋远虑与阿史那氏的野心
作者:高小欠   大唐不屈战魂最新章节     
    高景轩的目光如寒冰般凝视着阿史那氏,语气中不带丝毫温度:“那又如何?此事与你何干?莫非你真以为能轻易坐上突厥女王的宝座?”

    阿史那氏闻言,脸色瞬间变幻莫测,但随即她强自镇定,轻轻摇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奴家自知力薄,不敢有此奢望。但奴家心中所愿,不过是让十姓部落重归正轨,避免落入野心家之手。我的哥哥阿史那昕,他才是正统的继承人,理应坐上那十姓可汗的宝座。我父亲遗志未了,苏禄那老贼窃据其位多年,如今他既已伏诛,其子也难逃天谴,是时候让一切回归正轨了。”

    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过往的深深怨恨与对未来的殷切期望,高景轩听后,心中暗自盘算。他深知,无论是莫贺达干还是阿史那家族,任何一方独大都将对大唐在西域的利益构成巨大威胁。

    “你的提议,我并非没有考虑过。”高景轩缓缓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深邃,“但你可曾想过,若让阿史那家族重掌大权,他们是否会重蹈苏禄的覆辙?权力之下,人心易变,谁又能保证阿史那昕不会成为下一个苏禄?”

    阿史那氏闻言,面色一凛,显然未曾料到高景轩会有此一问。她沉默片刻,方才开口:“奴家自然明白其中利害,但家兄与我不同,他心怀大义,更懂得如何治理部落,让百姓安居乐业。至于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奴家愿以性命担保,定当辅佐家兄,共谋西域之长治久安。”

    高景轩微微一笑,这笑容中却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狡黠:“你的决心我已知晓,但此事非同小可,需得从长计议。李晔将军虽位高权重,但在册封可汗这等大事上,他的话语权终究有限。真正能决定此事的,乃是远在长安的皇帝陛下。”

    阿史那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很快便恢复了坚定:“奴家明白,只是这长安城高墙深院,奴家一介女流,又如何能影响到皇帝的决策?”

    高景轩见状,心知时机已到,便缓缓道出他的计划:“我虽不能直接影响皇帝,但我在朝中有一挚友,此人位高权重,颇得圣心。我可以安排你接近他,至于能否赢得他的信任与支持,便要看你的本事了。而我,则会在安西地区继续我的布局,待到时机成熟,你我二人一内一外,共谋大事。”

    阿史那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感激:“若真能如此,奴家愿以性命相托,誓死追随将军!”

    高景轩轻轻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他知道,这场政治游戏远比战场上的厮杀更为复杂与残酷,但他也相信,只要布局得当,他便能在这场游戏中笑到最后。

    可汗,情况或许就会大不相同。”高景轩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深思熟虑后的坚定,“阿史那家族在突厥及十姓部落中根基深厚,若阿史那昕能得以复位,他或许能凭借家族威望与影响力,稳定十姓部落,减少内部纷争,这对于大唐而言,无疑是有利的。再者,阿史那昕曾在我大唐为官,对我大唐的文化与制度有一定了解,相较于莫贺达干,他或许更愿意也更容易接受大唐的管辖与指导。”

    李晔灵察闻言,眉头微蹙,显然是在权衡利弊。“你的想法虽有一定道理,但阿史那家族的历史复杂,我们如何能保证阿史那昕不会成为第二个苏禄?”他反问道。

    高景轩早有准备,回答道:“这正是我们需要谨慎处理的地方。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大唐的力量,对阿史那昕进行严密的监视与制衡;其次,通过外交手段,加强与十姓部落其他贵族的联系,形成多股力量相互制约的局面;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我们要确保阿史那昕在继承可汗之位后,能够遵守与大唐的盟约,维护西域的和平与稳定。”

    李晔灵察听后,缓缓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的想法很周全,但此事非同小可,需得慎重考虑,并上报朝廷,由圣上定夺。”他沉吟片刻后说道,“不过,在此之前,你可以继续与阿史那氏保持接触,探清她的真正意图与底线,同时,我也会派人暗中调查阿史那昕的品行与能力,看是否真如你所说,是个可以信赖的人选。”

    “末将领命!”高景轩躬身行礼,心中已有了更为清晰的计划。他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棋局,而他,已经决定要下好这盘棋,为自己,也为大唐的西域安宁。

    随着高景轩退出大帐,一场围绕十姓可汗之位的政治博弈悄然拉开序幕,而在这场博弈中,每一个棋子都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包括高景轩、阿史那氏、阿史那昕,以及远在长安的皇帝与宰相李林甫……

    李晔灵察在听完高景轩的详细谋划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震惊于这年轻将领的深谋远虑,又担忧于这计划背后的重重困难与未知风险。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沉声道:“景轩,你所言非虚,此计若成,确是大功一件。但你我身为边疆将领,手中权力有限,此等大事,非我等所能轻易决定。”

    高景轩见状,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他深知说服李晔灵察的重要性,于是进一步阐述道:“将军所言极是,但正因如此,我们才需借助盖大人的力量。盖大人在朝中素有威望,其言必能引起朝廷重视。而此次大战,将军与盖大人皆立下赫赫战功,升迁之事指日可待。届时,以二位将军的地位与影响力,推动此事,未必没有可能。”

    李晔灵察闻言,眉头紧锁,显然在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他深知此事的复杂性与风险性,但同样也被那份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所吸引。最终,他长叹一声,拍了拍高景轩的肩膀,道:“景轩,你且先行退下,此事我需深思熟虑。一旦有了决定,定当告知于你。”

    次日清晨,随着石国国王莫贺础的到来,恒罗斯城的交接仪式顺利完成,标志着大唐对西域的控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李晔灵察率部东归,沿途所见,皆是归顺的部落与敞开的城门,这无疑是对大唐军威的最好证明。

    九月初一,碎叶城下,两军会师,气氛热烈而庄重。李晔灵察带着高景轩等将领,向盖嘉运详细汇报了长途奔袭的经过与成果。当盖嘉运得知战报出自高景轩之手时,不禁露出了惊讶之色,对这位年轻将领的文采与才华表示了赞赏。然而,当得知高景轩出身贫寒、并无功名时,盖嘉运的态度却微妙地发生了变化,言语间透露出些许轻视。

    高景轩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他深知在这个拼家世、重出身的时代,自己的出身确实是一大劣势。但他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才华来证明自己的决心。

    回到营地,高景轩立即召集了李文通、方堪等心腹将领,商讨接下来的行动。他深知,要想在军中立足,除了要有过人的武艺与谋略外,更需得到上级的认可与赏识。而这一切,都需要他通过实际行动来争取。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高景轩更加勤奋地投入到训练与工作中去,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与手下士兵,还积极寻找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与智慧。他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与追求,总有一天能够在这片广袤的西域大地上书写下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恭迎将军凯旋归来!”李文通与方堪率领留守步兵将校们,齐声向高景轩致以崇高的敬意,行礼间尽显军中的严谨与尊崇。

    高景轩翻身下马,面带微笑,语气中透着几分威严与关怀:“诸位免礼。我离营期间,营中可有异动?”

    李文通连忙上前,恭敬地答道:“回禀将军,一切安好,碎叶城之围已解,大军主力次日便势如破竹,顺利入城。”

    高景轩边行边思,忽而忆起一事,问道:“哦,对了,那位来自遥远阿非利加的朋友,努尔,近况如何?”

    李文通与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不解其意,直至高景轩以通俗之语解释“阿非利加”即为“阳光炽热之地”,众人方恍然大悟。李文通随即苦笑,语气中不乏无奈:“将军所言之人,确是个奇特的存在。努尔此人,食量惊人,堪比数倍常人,且嗜睡成性,醒时唯食,食后即眠,实乃军中一奇景。”

    方堪闻言,轻笑出声,解围道:“他既被囚笼所限,活动不得,除却饮食与睡眠,又能有何作为?”

    高景轩点头,心中已有计较,对众人吩咐道:“此番归来,收获颇丰,牛羊马匹、金银珠宝、兵器铠甲,乃至珍贵毛皮,皆需妥善安置。郑三、李文通,你二人需即刻清点牲畜,寻一水草丰茂之地放牧,确保其膘肥体壮。破旧兵器送符昆匠坊,能修则修,不能则重铸。毛皮等物,暂存以待时机,金银珠宝则登记造册,数日后按功行赏,并抚恤阵亡将士。其余人等,各归其位。”言罢,他又特意对李文通道:“你且派人引我去见努尔。”

    李文通与郑三应声领命:“遵命!”

    随后,高景轩在一名士兵的引领下,来到努尔所在的营帐旁。只见一巨型囚笼置于阳光下,努尔正酣睡其中,呼噜声震耳欲聋,仿佛能撼动天地。

    高景轩不禁哑然失笑:“这呼噜,真是‘绕梁三日’啊!你们夜间如何能安睡?”

    那士兵亦是苦笑:“初时确难适应,不过数日下来,倒也习惯了。”

    望着努尔那无忧无虑的睡态,高景轩心中暗自感叹其心态之豁达,随即指向努尔道:“唤醒他。”

    士兵应声上前,拍打木柱,连声呼唤,却如石沉大海,努尔依旧沉睡不醒,甚至梦中呓语,斥骂之声隐约可闻。众人见状,皆是忍俊不禁。

    高景轩蹲下身来,仔细端详努尔片刻,忽而笑道:“看来,寻常手段是行不通了。去,取一桶天山雪水来!”

    士兵领命而去,不久便提来一桶冰冷刺骨的河水。高景轩对努尔轻轻摇头,示意士兵:“泼吧,看他还能否继续好梦。”

    士兵领命,毫不犹豫地将一桶冰水倾泻而下,努尔猛然惊醒,浑身一颤,惊愕之余,眼中满是迷茫与不解。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笑了出来,营帐周围顿时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