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袁绍遇袭
作者:熏悟空   冒名刘辩:三兴炎汉最新章节     
    袁绍在班师回来的路上,突然遭到了张燕所率黑山军的埋伏,一时间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待重整旗鼓回到邺城的时候,进入城门的时候,又遭到了奸细的埋伏,当时城门十分混乱,伤亡惨重,据说连袁绍本人也中了一箭。

    袁绍回到府中后,立刻命人紧闭大门。

    天子派出使者亲自探望,袁绍也没有露面。

    袁绍卧于家中,正和许攸商量行军途中究竟是遭了谁的暗算。

    行军路线十分机密,尤其是袁绍本人亲自带队,除了袁绍的几位谋士,就连军中的将领也不确定明天是走左道还是右道。

    但是黑山贼却准确埋伏到了,袁绍根本不相信是巧合。

    当时袁绍带着先头部队,若非许攸带着他长子及时增援,恐怕他就危险了。

    袁绍怀疑是有人出卖了他。

    怀疑的对象就有负责粮草的田丰和负责徭役的沮授。

    这二人虽然不能百分百知道军情,但是根据手中的粮草,人口调令略加分析是可以大致猜到的。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屡屡带兵出征,这两人皆因本地人之故,都劝自己爱惜民力,适可而止。

    回城的时候,许攸给袁绍出了一个主意。

    如果袁绍中途被埋伏的事传开,那对袁绍是极为不利的,说明他带兵无方,治军不严。

    但如果做出更大的声动,派人直接在城门口做一场假刺杀,就可以给人造成一种假象,说明是有人可以在对付自己。

    自己为朝廷征战,得胜回来后,反而遭到埋伏,这一下子马上就站在了道义的最高点。

    而且,更大的好处就是,通过此事,可以名正言顺的封锁邺城,以缉拿奸细的名义探查是谁出卖了行军路线。

    袁绍答应了许攸的计划,此时他抱着养伤的名义,事实上,并没有受到伤害。

    相反的,另一边,董承却提心吊胆了起来,他没想到,有人敢在邺城对袁绍出手,这样一来,袁绍大锁全城,他的一切小动作就要暴露出来了。

    朝堂之上,他和袁绍争辩,都属于道义之争,袁绍纵是恼怒,也不敢堂而皇之对他下手,可若是他暗地里做的那些事被发现,他绝不会怀疑,袁绍会率先拿他开刀。

    董承情急之下,想把水彻底搅浑,于是他派人到外面散布谣言,说袁绍屡兴不义之师,疲惫冀州之民,百姓苦不堪言,只有杀了袁绍,河北人才能过上好日子。

    同时,董承又故意把曹操送来的财物偷偷丢在田丰沮授等河北士子的后门口,又让人冒充沮授的笔记给曹操以及西边的大元帅写信,说袁绍挟持天子已有反叛之心,希望他们能陈兵冀州边境,以震慑袁绍,维护天家尊严。

    同样想把水搅浑的还不止董承一人,曹操的人、刘表的人、还有边柳的人,都在出力,一时间,邺城风起云涌,谁也判断不了谁是忠,谁是奸。

    ……

    关中,郑县。

    边柳在听说袁术公开称帝的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反应。

    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边柳都没有贸然称帝,自然更不可能认可袁术了。

    他同样宣布将袁术定为叛逆,同时剥夺之前给予袁术的一切封号。

    不过此时边柳在关中,更耽搁凉州之事,也没有出兵征讨袁术的打算,只是嘱咐卫兹徐晃,让他们伺机行事,若有必要,可配合曹操征召袁术。

    邺城的其他事情也陆续传到了郑县,此时袁绍的内乱正好给予了边柳发展的时机。

    等袁绍解决了公孙瓒,第一时间,肯定是抢夺上党河东,边柳要取得天下,这两个地方也是必夺的。

    所以此时可谓是争分夺秒。

    关中经过一年的耕种,百姓手中总算有了一点余粮。

    不过在免税的政策下,大帅府并未从百姓手中获利,反而因为陆续迁至关中的百姓,使得大帅府一直在付出。

    也就是关中的底子还在,加上红薯土豆的产量,在生产兵团的工作下,大帅府整体还是盈利的。

    不过因为地域差异,梁县和关中的风俗有所不同,边柳从梁县带来的官吏因为语言习惯上的差异,还是生出了许多琐事。

    同样的,也有一些人在充任地方官吏后,觉得山高皇帝远,开始生出了贪婪之心,由此而闹出的事故也不在少数。

    边柳发现并严惩了一部分,但未发现的,同样还有。

    边柳抓了几个典型,开始了廉政教育。

    事实上,在边柳进入关中之后,明显感到吃力。

    在梁县的时候,地方就那么多,边柳实行的政策,很快就可以看到成效,具体人员如何作为,百姓对官吏如何评价,边柳只要带领卫队,出门巡查一天就可以知晓。

    但是边柳现在仅占据了关中的一部分区域,就已经比梁县大了数十倍。

    政策实行下去,一来一回,要许久才能见到成效,而且今日要巡查什么地方,因为距离远的关系,没等自己出发, 对法已经收到消息,很快就做出了部署,自己看到的,很可能只是别人想让自己看到的。

    随着势力的越发庞大,边柳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抛开后世的知识,边柳已经越来越像一个古人,随着后世记忆中的知识逐渐被掏空,边柳所具备的优势也一点一点在减少。

    原以为在唐庄学习了一整年,读过的经典已经够多了,但是用这些智慧去治理整个天下,还稍显不足。

    边柳在思考对凉州用兵之事之余,同样也在思考,究竟如何,才算是把一个地方彻底的掌握,是驻军,还是税收,又或是人人皆赞颂自己的名声?

    就在边柳困惑的时候,一个好消息传了过来。

    段煨那边,已经同意放开手中的兵权,来大帅府任职。

    边柳自然是亲自出城相迎,并把之前允许的一一实现,尤其是财物方面,更是多出了许多。

    同一时间,弘农人董遇及其兄长董季中也成为了边柳的谋士。

    这两人是弘农本地人,和刘辩祖母董太后的董并没有干系。

    边柳与二人洽谈之后,发现二人确有大才,于是马上就委任了事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