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河东弘农分田事宜
作者:熏悟空   冒名刘辩:三兴炎汉最新章节     
    从敌人身上总是更能发现自己的缺点,想到刘备以曹操为镜子,自己未尝不能以袁绍为镜子。

    不过勤俭令更多在于节源和正人心,或许这个政令,可以和之前的盗粮一事结合起来,给大帅府官吏做一些思想教育。

    “除此之外,你觉得这一年里,我们还有什么可做的吗?”

    “学生思来想去,大帅在嵩山和梁县多有分田之策,而进入关中之后,则是大搞生产兵团,分田之事,反倒耽搁了,学生有些疑惑。”

    其实边柳进入关中后,也有搞分田到户的措施,不过相比起生产兵团,声势倒是要小了许多。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想,会不会是关中人口过少,所以大帅才不得已用此种办法,把人力物力都集中起来。”

    “没错,正是这个道理,嵩山梁县地处偏颇,多有百姓逃入其中,即便如此,本帅还是招揽四方流民,才得以开展分田垦荒工作。如今的关中,人口与土地相差甚大,若再把人力分散了,恐怕荒芜会更多。”

    “大帅以实情治民事,学生受益匪多。可陇右汉阳之地、东边河东弘农之地,人口相对稠密,大帅为何不行分田之事呢?”

    为什么不再这些地方搞分田,那自然是因为这些地方大帅府的掌控力度还比较弱。

    “大战在即,本帅有些担心,此举会弄的人心惶惶,群情反对。”

    “大帅认为,分田之事,对百姓是否有利,对大汉国力是否有利?”诸葛亮义正严辞的问道。

    “民有其地则心安,心安则克勤克俭,百姓勤俭故而有余粮奉于朝廷,大汉方可国强,分田自然是有利的。”

    “既然是有利的,大帅为何不立刻试行呢?莫非大帅要等到天下太平,战争结束之后?学生认为,大战在即,正是行改革之事时。

    昔日大帅在嵩山时刻有存亡之危,大帅以分田之举得百姓之心。如今大帅已经富有关中,天下能与大帅为敌者不过区区熟人,大帅何以瞻前顾后,畏首不前了呢?”

    今日本是召诸葛亮浅谈一下冀州之事,此时诸葛亮的言语,却如同雷鸣一般,激荡起了边柳之心。

    当初在嵩山的时候,边柳是真的天不怕,地不怕,反正一无所有,大不了换个地方重头再来。加上那时候穿越过来不久,心中一腔抱负,所以想到啥就放手实施。

    可如今地盘大了,手下的人多了,自己反而束手束脚了,既怕碰着锅,又怕摔了碗。还有一点,那就是穿越带来的福利,几乎都快用完了。

    原来不是他的行为方式越来越像古人了,而是他心里忌惮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诸葛亮的言语给了边柳振聋发聩的质问。

    是啊,有什么好担心的?

    区区袁绍,不过是曹操的手下败将,自己用得着将他当做生死大敌吗?

    还有这弘农河东的世家?

    既然分田之事有利于百姓,有利于朝廷,自己怕他们反弹吗?

    此时谁敢反对,谁就是勾结袁绍,意图不轨!

    ……

    见到大帅眉头舒展,诸葛亮继续说道:“大帅若维持现状,那大战之时,粮草动员皆须看郡县本地势力脸色,可若是大帅贯彻分田之时,由此而获利之民皆会为大帅赴汤蹈火。”

    一言点醒梦中人。

    袁绍官渡为什么会失败?

    就是因为一部分支持他的世家在出力,而那部分希望缓图慢战的人一直在拖后腿。

    田丰被袁绍下狱,可是田丰身后所代表的河北世家袁绍却动不了。

    边柳可以忍受同样的情况吗?

    显然不能。

    边柳在嵩山梁县获得的成功皆是由分田而来。

    百姓获利,有田可种,有粮可收,故而大帅府的政策,他们紧紧拥护。

    可打进关中,收服凉州,巨大的成功让边柳迷失了双眼,虽然他告诫自己一定要谦虚谨慎,可真正的骄傲自满是由内心所生,可能他自己都没察觉出来。

    他差点就忘记了自己的根本是什么!

    大帅府在关中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都让关中经济得到了恢复,可是这种恢复不涉及到根本。

    调养身体和祛除顽疾,这是不同的。

    边柳盯着诸葛亮,不愧是千古留名,一人赋予一姓智慧的智者。

    虽然演义中把诸葛写的多智近妖,可诸葛在历史上真正的杰出之处,演义却写的稍逊三分。

    或许说诸葛亮在军事上只能摸着武庙门槛,可诸葛亮在内政上可是媲美管仲萧何也不遑多让的。

    此时的诸葛亮还稍显稚嫩,不过一个人的智慧其实在成年后基本就没什么变化了,随着年龄而增长的只有经验和阅历,当官也只是多熟悉一些规章制度罢了。

    边柳随即找来了舆图,看着河东弘农一个个重县,凡是接下来大战涉及到物资调动还有人员征辟的,都应该要肃清吏治,开展动员工作,而这,最重要的就是让当地百姓看到大帅府治理和昔日朝廷治理最大的不同。

    边柳琢磨着时间的问题,此时刚刚开春,如果立刻行动的话,应该来得及在春耕之前完成,这样一来,来年的粮草就可以保证了。

    想到这,边柳着急派人去把徐庶喊了回来。

    他看着诸葛亮,询问道:“这些事情都是你一一琢磨出来的?”

    “这些不都是大帅在嵩山梁县时所做的吗?学生只是好奇,大帅进入关中之后,为什么把这些给放下了。”

    边柳叹了一口气,主要是当时的关中太缺人了,所以忙于建设生产兵团了。

    不过此时开始也恰到好处,有凉州和并州大量的士子来投,才方便把大帅府的政策执行下去。

    几日后,徐庶自南面巡查回来,边柳又召集杨阜、董遇、王晨及一众士子,由徐庶开展培训工作,将嵩山梁县丈土分田的经验分享出来,之后,又迅速将他们派往东面诸县。

    同时,边柳派遣军队,直接为此件事宜进行护法,以显示决心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