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岩,走了,要迟到了。”陈寂在对面急切地喊他。
沈钰已经从那些师兄师弟的围拢之中脱身而出,正与时迹白轻声交谈着。
崔碧君轻轻一笑,说道:“你快去吧。”
林岩颔首应道:“师妹……那……那我便先去上课了。”
沈钰这边,时迹白拉着沈钰低声嘀咕,所言皆是林岩定然钟情于崔碧君之事。
“你瞧瞧他那副心驰神往的模样,便是傻子也能瞧出他对师妹的情意,罢了,与你说这些,你也未必能懂,毕竟你年岁尚小。”时迹白说道。
“喜欢师姐实属正常,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沈钰神色平静地回应道。
“呵,真没想到你居然还懂得这些道理!我原本一直以为你满心满眼就只有学习、埋头看书以及撰写文章之类的事情呢。”
时迹白先是微微一愣,随后忍不住仰头哈哈笑了起来,那笑声在安静的角落显得格外响亮。
沈钰看着时迹白肆意的笑容,不紧不慢地说道:“这些道理自古以来便是常理,我知晓也并非什么稀罕之事。”
时迹白止住笑声,略带惊讶地看着沈钰,“想不到你年纪不大,懂得倒不少。”
“不过啊,这男女之间的情愫,可不是你从书本里能完全领悟的。”
上午的课程结束,崔先生让众人自由温习,却将沈钰单独唤了出去。
“沈钰,此次你着实令我大为惊诧,未曾料到你小小年纪便已在县城扬名。”
“虽说此番众多人皆知晓了你沈钰之名讳,然你万不可心生骄傲,务必要切忌焦躁。”
“先生放心,学生知晓。”
“沈钰,如今你当将心思全然置于学习之上。你当下所写之文章甚是出色,我有意让你参加明年的县试。以你现今之水平,获取童生之名不在话下。”
“至于秀才……你则需再加把劲了。离明年二月尚有五个多月的时日,你需多多加油,这段时日怕是要辛苦一些。”
崔先生一面说着,一面伸手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沈钰面色郑重地点了点头,“皆听先生的,我自当不懈努力,定不会让先生失望。”
崔先生欣慰地点了点头,言道:“你年纪尚幼,便能如此沉稳,实为难能可贵。学习虽枯燥乏味,然学成之后,自会颇有成就感。”
“先生放心,我定然不会让您失望。”
午饭过后,在回教舍的途中,林岩凑至沈钰身旁问道:“先生与你说了些什么?莫非是让你参加明年二月的县试?”
沈钰未想到他竟一猜即中,轻轻点了点头。
“我明年亦要参加,还有时迹白与周决,此次咱们私塾参加县试之人众多。”林岩说道。
沈钰略作思索后问道:“你们此前未曾参加过县试吗?”
毕竟林岩已经十七岁,周决也已十八岁,且他们学业亦颇为出色,按理不应未曾参加过县试。
“此事说来话长,前年我们曾参加过县试,得以通过,然却在府试之时,我与周决不慎吃坏了肚子,卧床两日,因而错过了府试。”
林岩叹了口气,继而说道:“只盼明年莫要再发生这般状况。”
“沈钰,你要参加明年的县试?”时迹白恰好追赶上他们,恰好听闻他们提及县试之事。
沈钰点了点头,回应道:“去试试。”
“你去试试肯定能行,我明年也去试试,就不知道能不能行。”时迹白说道。
“还有时间,我们这几个月多努力,不要松懈。”沈钰回应道。
“对你来说肯定简单吧?毕竟你可是我们私塾最厉害的学子。”时迹白一脸羡慕地说。
下学的钟声响起,沈钰迅速收拾好自己的书袋,跟时迹白他们打了声招呼,便匆匆离开了私塾。
回到家中,大花已经做好了晚饭,正安坐在院子里专心研究着琴谱。
只见她眉头微蹙,目光专注地在琴谱上移动,口中还念念有词,反复琢磨着。
阳光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美好的画面。
“宝儿你回来了?我今天已经把这本琴谱基本的音律掌握了,这琴谱讲解得可真详尽。”
大花抬起头,脸上满是欣喜,神情生动而欢快。
她迫不及待地向沈钰分享自己的成果,“你看,这几个音符的组合,我一开始怎么都弄不明白,反复对照着后面的解释,琢磨了好久,终于搞清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说着,大花手指轻轻点着琴谱上的符号,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沈钰微笑着凑过去倾听她讲述“大姐,你太聪慧了,仅仅一天时间就学会了这么多,理论知识也熟悉了,晚上吃完饭我教你弹奏。”
“可我们没琴啊?”大花面露难色。
“我有,是之前师兄们送我的,我一直没拿出来,你先用着学,等有时间我送你一把新琴。”沈钰宽慰道。
大花显得格外高兴,“不用你送,大姐有钱,我自己买。”
没过多久,沈家众人都从食肆归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晚餐。
沈钰趁着这个机会,将明年要参加县试的事情告知了大家。
“参加县试?明年?”沈老头听闻,满脸震惊。
“真的吗?儿子?你都能去考科举了?”沈三木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沈老太笑得合不拢嘴,“我就说咱家宝儿很出众,才上了几年学,就能去参加考试了。”
“只是去参加……”沈钰的话还未说完,沈老头立刻一脸严肃地看向众人。
“宝儿考试期间,大家做事都动作小点,多给他做些补身子的吃食,还有衣服鞋袜什么的,多做些新的,明年去考试要穿得好、穿得新。”
沈家众人纷纷点头,对沈老头的话表示赞同。
“不过,你也得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如果累了就歇息,切不可逞强,别把身子给累坏了。”沈老太轻轻揉了揉沈钰的脑袋,满是关切地说。
沈钰郑重地点头,“我会的,我会劳逸结合,不会一味埋头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