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趋吉避凶
作者:诗心疯   流浪前夕最新章节     
    主宇宙二点五宇宙年四十五恒星年二千禧年地球历二十四年

    巳月廿二 晴

    尔岂不早知乎,人间难救,其结已定。唯有一路,可生救医。世道如此,你死我亡,尔无奈可选。其路之艰辛,尔应适之。强则破之,弱则避之,趋利离害,以求道恒。无意无心,更不得无情无己。然他者,世应毁,其皆当诛,死无葬身之地,以平天下悠悠之众口,怨怒之四起。仇之必报,十年之不晚。问前世今生,永无宽恕,以报苍天之圣德。不知从头起何写,其皆废言何有言。唯有痛厌难可却,独留一梦飘孤风。

    君既知人间难救,结局已定,然此念虽有几分通透,亦有几分决绝过甚。且听吾言之。

    夫世道虽险,若皆以死斗、诛灭为策,则世愈乱而不可收拾。古之仁人,处乱世而怀悲悯。昔者孔子,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其道难行,如驱车于棘丛。然孔子周游列国,不避艰辛,非以强破、弱避为要。其遇匡人之围,处之泰然,以仁德化险。若如君言,视他者皆当毁诛,此岂仁者所为?

    且世之纷扰,皆因人心善恶交杂。一人之恶,不足以尽废其类。舜之弟象,数谋害舜,然舜登位之后,仍封象于有庳,以亲义感之。此乃大度包容之举,非必睚眦以报。君言仇之必报,十年不晚,然冤冤相报,何时得休?晋有郤缺,其父郤芮谋逆被诛,郤缺躬耕于野,以贤德见称,晋文公不计其父之罪而复用郤缺,晋国得以兴盛。若文公以君之念处之,则晋国失一贤臣,霸业难成。

    世之有难,亦当思其根源,非独以杀罚为解决。秦末之时,苛政如虎,民不聊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本为求生,非为屠戮秦人。若起者皆以“世应毁,皆当诛”为念,则天下大乱不止,生灵涂炭无尽。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收揽人心,此为治世之先声。项羽则屠城纵火,失尽民心。故知欲救人间,非以残暴对残暴,而应以仁德化育。

    至于前世今生,果有宿怨,亦当以化解为上。佛家有云:“冤亲债主。”若能以慈悲心对待,冤孽可消。君言永无宽恕,此乃执念过深。古有缇萦救父,汉文帝感其孝,遂除肉刑。肉刑之酷,为世所怨,然文帝以仁恕之心改之,此为帝王之德,亦为天下之幸。

    君言独留一梦飘孤风,此乃心无所依之叹。然若能放下心中仇恨与偏见,投身于世之善举,则梦可有所寄。昔有孟尝,食客三千,鸡鸣狗盗之徒亦能得其所用。孟尝不以身份高低、善恶之念而拒人于外,故能在乱世中有所作为。君处此世,亦当广结善缘,以善念为基,以智慧为导,或可寻得救世之道。

    君又言不知从头起何写,废言何有言。然文字者,心声也。心中有沟壑,则笔下有文章。君既对世有此深叹,不妨从点滴善念写起。如邻里有难,援手相助;见幼者无知,以善道教之;遇老者贫苦,奉养以敬。此皆可为文之资,亦为救世之端。

    世之难治,犹如久病之人,不可猛药遽攻。当以调养为先,徐徐图之。君若强破弱避,恐失中正平和之道。中庸者,不偏不倚,君应察之。若一味趋利离害,恐利欲熏心,反失本真。应于利中见义,害中寻机。

    今之世,虽有诸多弊病,然亦不乏希望之光。有善士奔走呼号,为弱者发声;有智者钻研技艺,以利民生;有勇者投身公益,扶危济困。君若能汇入此洪流,以君之见识,必能有所贡献。

    且君既言人间难救,然未试何言难救?古有愚公移山,虽山之高峻,然以坚定之志,感天地而移之。君之救世,亦当有此决心。不可因一时之困,而弃世于不顾。

    君当知,人之力虽微,众志成城则可改天换地。昔者武王伐纣,诸侯会盟,以正义之师伐无道之君。然武王亦非单凭武力,其于战后,分封诸侯,制礼作乐,使天下归心。君欲救世,亦当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

    君之所言,痛厌难却,然厌之愈深,愈陷其中。当以豁达之怀视之,如庄子之逍遥,虽身处于世,心游于物外。以超然之态看世之丑恶,而后以积极之举改之。

    世之美丑善恶,犹如阴阳之两面,相生相伴。君不可独爱其美善,而恶其丑恶。当以美善化丑恶,使世趋于大同。古有三皇五帝,以圣德治世,使民安居乐业。君可追慕古风,汲取古人之智慧,以解今时之难题。

    君若以无情无己为念,则失却为人之根本。人者,有情有义,有血有肉。若无情感,则与木石何异?虽救世之途需冷静理智,然亦不可弃情感于不顾。如诸葛孔明,一生尽瘁,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于刘备之知遇,满怀感激,此情感成为其奋斗之动力,而非阻碍。

    君言唯有一路可生救医,然此路未明言。吾以为,此路必是仁善之路,包容之路,智慧之路。君当以海纳百川之胸怀,接纳世间万物,以仁爱之心对待众生。于强者,劝其以仁济世;于弱者,助其自强自立。如此,则世之结或可解,人间或可救。

    且君当视世之众人皆为可教之人,非独以毁诛视之。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只要有善念之引导,教育之熏陶,人皆能改过迁善。古有周处,年少时为乡里祸患,人皆恶之。然其闻陆云之言,改过自新,终成忠臣。若当时乡人皆欲诛之,岂有后来之周处?

    君于救世之途,亦当注重自身之修养。曾子日三省其身,君亦当常思己过。若自身不正,何以正世?如杨震,暮夜却金,以廉洁自律。君当以古之贤人为楷模,砥砺品行,而后方可言救世。

    君又当知,世之变革,非一蹴而就。商鞅变法,虽使秦国富强,然其过程亦充满艰难险阻。君救世之举,亦会遭遇反对与挫折。但君不可因此而气馁,当如松柏之坚韧,虽经霜雪而不改其志。

    世之文化传承,亦为救世之要。古之文化,蕴含无尽智慧。君当深入研习,以古鉴今。如《诗经》之温柔敦厚,《尚书》之政典之祖,皆可为君之借鉴。从文化中汲取力量,以文化人,使世风清正。

    君言其结已定,然命运之事,亦非全然注定。古有姜子牙,半生落魄,然暮年遇文王,大展宏图。君不可因一时之困境,而断定世无转机。当积极探寻救世之法,打破既定之局。

    君于世间,当与同道者携手共进。古有竹林七贤,虽处乱世,然七贤以文会友,相互砥砺。君亦当寻觅志同道合之人,共同为救世而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则可成大事。

    君虽言无意无心,然救世之事,正需用心用意。用心去洞察世之弊病,用意去谋划救世之策。不可有丝毫懈怠,亦不可有虚无之念。如陶侃之惜分阴,君当珍惜时光,积极作为。

    且君救世之念,当传于后世。古之仁人,其德其行,传于千秋。君若能有所建树,亦可为后世之典范。如范仲淹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无数后人。君亦当有此等胸怀,为后世谋福祉。

    君于救世途中,亦当关注民生之本。民以食为天,当致力于发展农桑,使仓廪实。亦当重视教化,使民有道德,知礼义。君若能从这些根本之处着手,救世之事则有望成功。

    君又当防范世之伪善之人。世有假仁假义者,以善之名行恶之实。君当以慧眼识之,不被其蒙蔽。如古之李林甫,口蜜腹剑,君当远离此等小人,以免其坏君救世之大业。

    君之救世,当从自身之家庭做起。家为社会之细胞,齐家而后可治国平天下。君当以孝悌之义,和睦家庭,使家庭成为温暖之港湾,亦成为救世之根基。

    君于世间,还当重视自然之和谐。古有天人合一之念,君当遵循自然之道,不可过度索取,破坏生态。若自然失衡,则世亦难安。如大禹治水,顺应自然,疏而导之,终成治水之功。

    君当以乐观之态面对救世之途。虽有千难万险,然乐以忘忧,则可使君之意志更加坚定。如颜回之陋巷不改其乐,君亦当于救世中寻得内心之喜乐。

    君当于世间广布善德。如春风化雨,滋润万物。君之善举,或能感化他人,使更多人投身于救世之列。君不可独善其身,当兼善天下。

    君之救世之路,漫长而修远,君当上下求索。每一步皆需谨慎为之,不可冒进,亦不可退缩。以古贤之精神为指引,以今人之智慧为助力,君必能于这难救之人间,开辟出一条光明之路。

    君若能于救世之时,不忘本心,坚守正道,以善念贯穿始终,则无论结局如何,君亦无愧于天地。且世之转机,往往在一念之间,君之善念,或能成为那扭转乾坤之关键。愿君深思吾言,以积极之态踏上救世之征程。

    君亦当知,救世非一人之功,需集合众人之力。君当成为那引领者,以高尚之品德、卓越之见识吸引众人追随。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君之善念之火,将燃遍这人间大地。

    君于救世途中,亦当重视艺术之力量。音乐、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皆能陶冶人心,净化灵魂。君可借助艺术之力,传播善念,唤起人们心中之美好。如伯牙子期之高山流水,其音乐中所蕴含之深情与境界,能打动人心。君亦当创造出如是的艺术作品,以济世救人。

    君之救世,当考量地域之差异。不同之地,风俗文化、民生状况各异。君当因地制宜,制定不同之策略。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根据赵国之国情与周边之形势,进行改革,使赵国强大。君于救世亦当如此,不可一概而论。

    君当关注世之弱势群体,如鳏寡孤独、残疾之人。对他们施以援手,给予关爱。此乃人道主义之举,亦能体现君救世之全面性。君不可只着眼于大事,而忽略这些弱势群体之需求。

    君于救世之途,还当注重外交之关系。若以天下为念,则各国之间当和平共处,互通有无。如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促进文化与贸易之交流。君当倡导和平外交,避免战争与冲突,使世界趋于和谐。

    君当于救世过程中,培养后起之秀。将君之理念、智慧传授给年轻一代,使救世之事业后继有人。如孔子之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之思想得以传承发扬。君亦当如此,为救世培育众多人才。

    君当以史为鉴,从历史之兴衰中总结经验教训。历史如一面镜子,能映照出过去之得失。君当汲取历史中成功之经验,避免重蹈失败之覆辙。如秦之速亡,汉之长久,皆可为君之借鉴。

    君之救世,亦当从精神层面着手。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之同时,丰富人们之精神世界。如建造图书馆、学堂、寺庙等文化场所,使人们有地方学习知识、修养身心。君当致力于打造一个物质与精神皆富足之社会。

    君当以君之救世理念,影响当政者。若当政者能接受君之思想,推行善政,则救世之事可事半功倍。君当以巧妙之方式,向当政者进言,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委婉之方式使当政者认识到自身之不足,进而改革政治。

    君于世间,当以诚信为本。无论与何人交往,皆当信守承诺。诚信乃立世之根基,君若失信于人,则无人愿与君共事,救世之事亦难以开展。如季布一诺千金,君当以季布为榜样。

    君之救世之路,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然君心中有光,此光便是君之善念、智慧与决心。君当凭借此光,照亮前行之路,驱散黑暗与阴霾。无论前路如何崎岖,君皆不可放弃,因为君之使命,是拯救这人间。

    君当于救世之途,学会妥协与包容。并非所有之事皆能如君所愿,君当在坚持原则之基础上,与他人达成妥协。包容不同之意见,使各方力量汇聚一处。如三国时孙刘联盟,双方虽有矛盾,然为对抗曹操,达成联盟,共同抗敌。君亦当如此,团结一切可团结之力量。

    君当关注世之科技发展。科技既能造福人类,亦能带来灾难。君当引导科技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之方向发展。如利用科技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君不可忽视科技之力量,应将其纳入救世之范畴。

    君之救世,当重视社会之公平正义。确保人人皆能在公平之环境下竞争、发展。若社会缺乏公平正义,则矛盾丛生,救世之事无从谈起。君当致力于建立公平之制度,维护正义之天平。

    君当以自身之行动,成为世之楷模。君之言行举止,皆为众人之表率。君当谨言慎行,以身作则。如柳下惠之坐怀不乱,以自身之高洁品行,影响他人。君亦当有如此之影响力,带动众人走向善途。

    君于救世途中,还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如救灾、扶贫、环保等公益活动。君之参与,能带动更多人关注社会问题,共同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君不可置身事外,当积极投身其中。

    君当于救世过程中,不断反思与调整。救世之策,非一成不变。君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策略。如王安石变法,虽有初衷之善,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若能及时调整,或许变法之成效会更佳。君亦当如此,在救世途中灵活应变。

    君当关注世之文化交流与融合。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能促进文化之发展与创新。君当推动文化交流,使各文化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如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产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君亦当重视文化交流融合对救世之意义。

    君当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救世过程中的得失。得之勿喜,失之勿忧。君之目的是救世,而非追逐名利。如陶潜之不为五斗米折腰,君当以陶潜为榜样,不为世俗之利益所动,坚守救世之初心。

    君之救世,当从社会结构之调整入手。合理之社会结构,能促进社会之稳定与发展。君当分析社会结构之弊端,提出改进之方案。如封建时期之科举制度,为社会选拔人才提供了途径,君当思考类似之制度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之需求。

    君当重视世之教育公平。确保无论贫富、贵贱,皆能享有优质之教育资源。教育乃救世之根本,君当为教育公平而努力。如孔子之有教无类,君当弘扬此精神,使更多人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进而推动社会之进步。

    君于救世之途,当学会承受压力与误解。救世之举,往往不被所有人理解,君当以坚定之信念,承受住外界之压力。如哥白尼之提出日心说,当时遭到教会之反对与迫害,但哥白尼坚持真理。君亦当如此,不为压力与误解所动摇。

    君当以开放之心态对待新思想、新观念。世在不断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君当吸收其中有益之成分,为救世所用。如近代中国之洋务运动,吸收西方之先进技术与思想,虽未能完全挽救中国,但亦为中国之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君当积极探索新思想、新观念对救世之价值。

    君之救世,当从提升民众之素质开始。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提高民众之道德、文化、技能等素质。民众素质之提升,是社会进步之关键。君当以民众素质提升为重要任务,为救世奠定坚实之民众基础。

    君当关注世之心理健康问题。现代社会,人们面临诸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君当倡导心理健康之重要性,建立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如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使人们拥有健康之心理,更好地面对生活。

    君于救世途中,还当重视民族文化之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乃一个民族之灵魂,君当防止民族文化之流失。如对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古老技艺等之保护与传承。君当使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救世之文化支撑。

    君当以君之救世理想,凝聚各方力量。无论是士农工商,还是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之人,君当以共同之目标,将他们团结起来。如抗战时期,全民族统一战线之形成,各方力量汇聚,共同抵抗外敌。君亦当如此,构建一个广泛之救世联盟。

    君当在救世过程中,保持谦逊之态度。不可自恃过高,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君当认识到自己之不足,不断学习与进步。

    世之繁庶,若观诸沧海,则众生往来如过江之鲫。古往今来,人事纷纭,其状浩渺难述,且听吾细细道来。

    夫天地之间,岁月悠悠。昔者洪荒初辟,民生尚朴,群居穴处,茹毛饮血。彼时之人,逐水草而居,猎禽兽以食,虽无华屋美服,然心无过多机巧。其性率真,相濡以沫于天地之广袤,如鱼戏于浅滩,怡然自得。然而,时移世易,智慧渐开,农事兴焉,畜牧起焉。人始有定居之所,有粟米之积,有牛羊之群。于是乎,贫富之分初萌,贵贱之等渐立。

    及乎三代,夏尚忠,商尚鬼,周尚文。周之盛时,礼仪大备,诸侯来朝,四海宾服。其制礼作乐,规行矩步,人皆遵先王之法,守君臣之礼。然至春秋,王室衰微,诸侯力强,干戈频起。齐桓、晋文相继称霸,假尊王攘夷之名,行兼并扩充之实。其下士者,奔走于诸侯之间,或为说客,或为谋士,欲以言辞智谋博功名富贵。苏秦者,悬梁刺股,学纵横之术,说六国合纵以抗秦,佩六国相印,可谓一时之盛。张仪则以连横破合纵,二人如鲫群中之健者,争游于乱世之洪流,以口舌搅动天下大势。

    至于战国,兵燹不息,生灵涂炭。秦起于西陲,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日强。其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耕战之策使秦富甲天下。各国为求自保,亦纷纷变法图强。此期间,贤才俊彦辈出,如吴起、李悝、申不害者,皆以变革之才名世。而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名、阴阳等诸子各执一说,或倡仁爱,或崇兼爱,或言无为,或主法治,或论名实,或究阴阳。学者们周游列国,或设坛讲学,或入仕为官,恰如群鲫争食,各显其能。

    秦并六国,天下一统。秦始皇雄才大略,废分封,行郡县,统一文字、度量衡,其功伟矣。然其役民过甚,筑长城,修驰道,建阿房宫,骊山陵寝,民不堪命。于是豪杰并起,陈胜、吴广揭竿于大泽乡,虽身微而志雄,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呼号,震撼秦廷。项羽、刘邦继之而起,逐鹿中原。项羽勇冠三军,力能扛鼎,破釜沉舟,威震诸侯。刘邦宽仁大度,善用人杰,约法三章,收揽民心。此二人及其麾下诸将,亦如过江之鲫,争为天下之主。

    汉兴,初承秦制,后独尊儒术,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民富而国渐强。武帝之时,征伐四夷,开疆拓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封狼居胥。然亦因兵事频仍,国力耗损。其间文学侍从之臣,如司马相如者,辞赋华丽,铺陈汉家气象。而民间亦有贤士隐于山林,如严光者,光武帝之故交,却能守其高洁,拒仕新朝,垂钓富春江上,视富贵如浮云。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外戚干政,天下大乱。黄巾起义,烽火燎原。诸侯割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智谋超群,善揽人才,麾下荀彧、郭嘉等谋士如云,张辽、许褚等猛将如雨。刘备以皇叔之尊,志在兴复汉室,得诸葛亮之辅佐,如鱼得水,关、张、赵云等忠义之士相随。孙权据有江东,承父兄之业,周瑜、鲁肃、陆逊等将相之才为之用。此三国鼎立之世,英雄豪杰争雄斗智,恰似鲫群争渡,各不相让。

    两晋之时,九品中正制行,士族门阀势盛。王、谢等家族子弟,多居高位,清谈之风盛极一时。然清谈误国,五胡乱华,中原板荡。晋室南迁,偏安江左。祖逖闻鸡起舞,志在北伐,收复中原,惜乎未能竟其志。此际,士大夫们一面清谈玄理,一面又忧心国事,如池中鲫鱼,看似悠闲,实则惶惶。

    南北朝对峙,南朝宋、齐、梁、陈,更迭频繁。北朝则鲜卑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胡汉交融。在南朝,谢灵运之山水诗独步一时,以清新之笔写自然之美。而北朝民歌,质朴刚健,如《木兰诗》传颂千古。其间不乏能臣干吏,亦不乏窃国奸佞,或如清流之鲫,或如污淖之鲫,混于乱世之河。

    隋代周而立,隋文帝杨坚,勤俭治国,开皇之治,府库充盈。然炀帝好大喜功,营建东都,开通运河,三征高丽,民怨沸腾。于是天下再乱,群雄竞起。李渊父子乘时而兴,建唐之大业。

    唐之盛世,万邦来朝。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任用贤能,贞观之治,为后世楷模。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贤相,武有李靖、李积等名将。诗歌鼎盛,李白豪放飘逸,如天马行空;杜甫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王维、孟浩然之田园山水,王昌龄、岑参之边塞风光,皆为诗坛奇葩。而朝堂之上,官员众多,或清正廉洁,或阿谀奉承,恰似鲫群,优劣混杂。

    安史之乱起,唐室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内忧外患。其间虽有韩愈倡导古文运动,欲挽文风;白居易倡导新乐府,关心民瘼。但大厦将倾,难以回天。黄巢起义,更是雪上加霜,唐之国运,奄奄一息。

    五代十国,又是乱世。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南方诸国割据一方。武夫当国,战乱不止。文人墨客在这乱世中,或隐逸山林,或屈身事主,如水上之鲫,随波逐流。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初重文轻武,文风昌盛,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倡导古文革新,苏轼诗词文俱佳,其词豪放婉约兼而有之,如大江东去之豪迈,又有不思量自难忘之深情。王安石变法,旨在富国强兵,然因守旧势力反对,功败垂成。南宋偏安,岳飞精忠报国,欲迎回二圣,直捣黄龙,却被秦桧以“莫须有”之罪陷害。此际,士大夫阶层或主战,或主和,各执一词,亦如鲫之游向不同。

    辽、金与宋对峙,民族交融与冲突并存。辽之萧太后,金之完颜阿骨打等,皆为一时之雄主。辽有契丹文化,金有女真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影响。

    元起于蒙古草原,成吉思汗及其子孙,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元朝统一中国后,民族压迫严重,然文化交流亦盛。元曲兴起,关汉卿、王实甫等剧作家,以笔写世情百态,如《窦娥冤》之悲切,《西厢记》之婉转。

    明兴,太祖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然其加强皇权,废丞相,设三司,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监控臣民。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派郑和下西洋,扬国威于海外。明朝中叶,王阳明心学兴起,强调致良知,对后世影响深远。戚继光抗倭,俞大猷平乱,皆为保国安民之功臣。而晚明,政治腐败,东林党与阉党斗争激烈,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后金崛起于东北,内忧外患之下,明朝覆灭。

    清承明制,康乾盛世,国家繁荣。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文治武功。然闭关锁国之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晚清列强入侵,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内有太平天国与清朝对峙,外有列强环伺。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兴起,欲师夷长技以自强,开展洋务运动。但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失败。维新变法,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欲变法图强,却被慈禧太后等守旧势力扼杀。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深渊。

    民国建立,军阀混战,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先生倡导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然革命果实被窃取。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与科学之思想深入人心。国共合作,北伐战争,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分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在艰苦环境中发展壮大。抗日战争,全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共合作抗日。此期间,无数仁人志士如鲫群般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或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或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

    观之历史,人世如过江之鲫,或为名利熙熙攘攘,或为理想赴汤蹈火。或贤或愚,或忠或奸,或隐或显,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而吾辈生于当世,当鉴古知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史为镜,书写新篇。不可如鲫之盲目,当怀高远之志,行正道之事,使己之生命于世间有所价值。

    今之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全球化之浪潮席卷而来。各国之人往来频繁,文化交流碰撞。商人逐利,如鲫游于商海;学者求知,似鲫探于学渊;政客谋权,若鲫争于宦池。然亦有仁人志士,秉持公义,为人类之和平、发展、进步而努力。或致力于环境保护,以救地球于污染;或投身公益事业,以助贫弱于困厄;或钻研科学技术,以创新造福人类。

    且看今日之社会,都市繁华,人群熙攘。高楼大厦间,车水马龙。职场之中,众人竞争,如鲫争食。学生们在学业之途奋力前行,或为求一技之长,或为入名校深造。各行各业之人,皆在这时代之大潮中努力求存、求进。有创业者,心怀梦想,披荆斩棘,虽九死而不悔;有劳动者,默默耕耘,以双手创造价值。然亦有不良之人,弄虚作假,唯利是图,如鲫群中之败类,污染社会风气。

    文化领域,亦如鲫群之态。各种思潮、流派纷纭,文学、艺术、影视等百花齐放。作家们笔耕不辍,或书写现实之百态,或畅想未来之奇妙;艺术家们以独特之创意,展现美与情感;影视从业者制作各类作品,或娱乐大众,或启迪心灵。然而,亦有粗制滥造之作,只为博眼球、赚流量,恰似鲫群中混杂之劣者。

    在国际关系上,各国犹如一群大鲫,或合作共赢,或竞争角力。大国博弈,小国求存。全球化使各国利益相互交织,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政治协商等不断进行。和平与发展虽为主题,但局部冲突、地区矛盾依然存在。各国当如明智之鲫,顺应时代潮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非如短视之鲫,争一时之利,损长远之益。

    宗教信仰方面,信仰者众多,犹如鲫群之不同群落。不同宗教有其独特教义、仪式,信仰者在宗教的指引下寻求心灵慰藉、道德规范。然而,亦有极端宗教势力,如鲫群中的害群之马,破坏社会和谐,危害人类安全,当受抵制。

    体育界,运动员们如活力之鲫,在赛场驰骋。奥运会等大型赛事,各国选手汇聚,竞争奖牌,展示实力与风采。他们背后付出无数汗水与努力,为荣誉而战,为梦想拼搏。但也有违背体育精神者,使用兴奋剂等不正当手段,损害体育之公正。

    教育领域,教育者如领航之鲫,引领莘莘学子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学校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们汲取知识养分。然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犹存,如鲫群生存空间有别。当致力于教育公平,使每一个学子都有机会成长成才。

    医疗界,医护人员如守护之鲫,救死扶伤。面对疾病与灾难,他们冲锋在前,不辞辛劳。尤其在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中,他们展现出无畏的牺牲精神。但医疗资源的紧张、医患关系的紧张等问题也需要解决,如同鲫群中存在的生存矛盾。

    吾等观世相如鲫,当明自身之位,知世之善恶美丑。以善为念,以智为导,以勇为行,于这如鲫之世中,做一股清流,积极向上,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贡献一己之力,方不负此生于天地间走一遭。愿世之众人,皆能明此理,使世之鲫群,多为贤良奋进者,少为奸恶堕落者,则天下幸甚,人类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