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武侯之约
作者:福气泥娃娃   大唐之国舅纵横最新章节     
    窦乐一听甘蔗酒,内心就没什么好感,因为就他所知,那玩意就是大航海时代水手们喝的,刺喉、难喝。典型的极廉价的的粗制滥造的下等酒。

    马周继续讲:“这边的工艺极好,用石车将甘蔗破碎,放入一种红泥窑池之中,发发酵四年,而后再澄清。现又加入了咱们还来的蒸酒术,酒质极佳。”

    “当真?”

    “当真!”

    窦乐的国舅府,有两大酒仙。

    马周、王绩。

    他们说酒质极佳,那肯定是上等酒了。

    窦乐正准备说给自己来点尝尝,马周却换了话题:“国舅,有一事。”

    “讲来。”

    马周坐下:“我们前几天得到几个奴隶,瘦、黑。他们会说汉话,有蜀音。臣下好奇,调查了他们的来历。是程将军攻打真腊一个小城的时候,所获。再查,他们来到南诏。再查,他们与咱们有渊源。”

    马周的表情越发的严肃,窦乐起身,也没叫音乐停下,示意马周和自己出去说。

    毕竟这会大家正热闹,不知道是什么要紧事,还是不打断的好。

    厅外。

    马周的语气严肃:“国舅,可否听说汉末蜀国的一个传说,武侯之盟。”

    窦乐想了想:“是九濮,当年七擒孟获?”

    马周非常肯定的点了点头:“是。臣下以为,借此盟约,国舅便可名正言顺向南诏发出公文,斥责他们,而后调派兵马从蜀地南下。”

    “胡扯。”

    窦乐一声厉声,让马周愣了一下。

    这么好的开战理由,窦乐这反应让马周有些不理解。

    窦乐背着手,在原地转了几圈,停下脚步转头看向马周:“击鼓、升帐。”

    马周有点没反应过来,站在不远处负责近侍护卫的席君买却听到,很明显的打了一个激冷,然后扯着嗓子就开始喊了:“国舅令,击鼓、升帐!”

    多长时间了。

    就是大唐与突厥生死大战的时候,窦乐都没喊过击鼓、升帐。

    几年了吧。

    鼓声起。

    这是战鼓的声音。

    整个钦州城,所有的衙门,军营,瞬间安静了下来,每一个有资格的文官、武将,放下手上的一切,开始往钦州城的中军大帐涌来。

    来钦州城对账的谈殿、还有云开垌主,听到这鼓声,也赶紧往这边跑。

    到了帐外,问明是国舅府击鼓、升帐、聚将。

    问清了,他们有资格进帐,也赶紧跑进大屋,这里有职事校尉负责安排每个人站的位置,因为这大屋内,除了中间的一张案,没桌没椅。

    就是平阳公主李秀宁都是站在案左侧的。

    那边击鼓、升帐。

    这边,窦乐才对马周说。

    “武侯之约,便是兄弟生死之盟。这不是开战的借口,这是我们的义务。”

    片刻后,中军大帐。

    这地方,从窦乐到岭南,设立之后就没用过,空荡荡的,除了正中一张案,没桌没椅。

    因为没人感觉,这地方有用得上的时候。

    眼下,没有什么敌人值当国舅府升帐。

    窦乐一只手拿着刀在桌上轻轻的敲了几下:“什么是约定,自古相传,舍命守约的故事可以编写厚厚的一本书。诚信,是我们自古相传的美德。”

    “武侯七擒孟获,与九濮有约。朝堂上,我听闻有人希望资助蒙舍诏,因为他在六诏最南端,被称为南诏。相信,在我大唐的资助下,他有实力一统六诏。”

    “一统之后呢,与我大唐为敌吗?我不在乎。”

    “我此时在乎的时候,六诏不管是谁,是谁在压迫我们的兄弟。九濮与武侯有约,便是与我中原有约。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没有派人往长安求救,我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受什么苦难了,我只知道,他们被人卖成奴隶,在千里之外的真腊小城受苦。”

    “派人去河湟,问他们打完了没有。打完了,南下,回蜀地,重走当年武候之路,再赴九濮,告诉他们,武候承诺的,我们大唐依旧遵守这个承诺,谁欺负他们,就是在欺我大唐。”

    “写檄文。”

    窦乐将刀放了案上。

    “灭了他!”

    窦乐这语气,任谁都不会当这是开玩笑的。

    站在人群中的云开垌主很好奇的问身边的谈殿:“这武侯之约是什么约,谁把谁怎么了?感觉国舅很不高兴。”

    谈殿想了好一会,摇了摇头:“我读的书太少,不知道。”

    云开垌主又看向李道宗。

    毕竟是他的女婿,他认为可以问。

    李道宗这才解释:“这事是许多年前,有几百年了。武侯是蜀汉的诸葛丞相,当时南中一带九濮攻打蜀地,诸葛丞相带兵出战,打胜了,却放了大酋长孟获离开,让孟获整军再战。”

    “孟获就不断的找更多的部落、寨子,联兵来作战。就这样,打了七次,七次都战败了,而诸葛丞相也放了孟获七次。”

    “孟获羞愧,承诺永不反叛,而诸葛丞相也承诺只要孟获帮助蜀汉镇守南关,那么蜀汉便永远保护孟获族人,这便是武侯之约。”

    云开垌主听完,想了好一会。

    “这个,什么约,比盟更有用?”

    这问题把李道宗给问住了,李道宗认真的思考之后回答:“君子之约,血可流,头可断,只有族人一息尚存,约依旧在。”

    只是解九濮之困。

    有那么复杂吗?

    李秀宁对着地图看了一会。

    区区六诏。

    派李道宗带八千俚僚兵,前往黔州,再带一万黔州府兵,赴宁州(今昆明)

    去了,调查实际的情况,再作进一步的计划。

    蜀地可以备战,却不要急着动。

    李秀宁也有自己的理由。

    “宁州,在南朝的时候,承晋制。但宁州却是听诏不听宣,而且公文发至宁州却无用,一百年前,南朝完全失去了对宁州的控制,之后陈、魏、周也没有再控制宁州。宁州为不臣之地。”

    “大唐初立,任命爨氏为刺史,此人此族,依旧不服王化。只是在名义上,臣服于我大唐。九濮可救,却不可急往,先告天下,我大唐要护,以我大唐声威,九濮眼下的危机可以解决,若论长久……”

    说到这里,李秀宁停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