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清末四大悬案(八)
作者:疯龙帖   短视频通古今,全员破防了最新章节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被誉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其影响力横跨戏曲、电影和电视剧等多个领域。

    此案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它起初只是一起发生在浙江的普通风化案件,更因为其最终引起了慈禧太后的特别关注,促使她亲自介入,要求案件重审,最终导致一百多名官员受到处理。

    案件的背景设定在风景如画的浙江余杭。

    主人公杨乃武,时年32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举人。

    而被称为“小白菜”的女子,本名毕秀姑,年仅17岁,风华正茂,她的丈夫葛品连在当地一家豆腐店工作。

    这对年轻夫妇租住在杨乃武的家中,原本只是房东与房客之间的普通关系。

    小白菜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向杨乃武请教读书识字。

    杨乃武,这位年轻的举人,因其夫人一年前不幸难产去世,家中常常显得冷清,有时为了排解寂寞,他会与毕秀姑夫妇共进晚餐。

    葛品连,毕秀姑的丈夫,是个勤劳的豆腐店工人,由于工作性质,他常常早出晚归,不在家。

    在这种情况下,杨乃武与毕秀姑同住一宅,难免会引起旁人的闲言碎语。流言蜚语如同瘟疫般蔓延,有人开始暗中议论杨乃武与毕秀姑之间的关系,甚至有人戏称“羊吃小白菜”。

    正如古语所说,“三人成虎”,流言的力量是巨大的。

    葛品连虽然地位卑微,但同样重视名誉。当他听到这些关于妻子的流言蜚语后,感到非常不安,决定不再租住杨乃武的房子,带着毕秀姑搬离。

    然而,就在他们搬走不久之后,一场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葛品连在家中突然病逝,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由于之前关于杨乃武和毕秀姑的流言,人们开始怀疑葛品连的死并非偶然,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余杭的街头巷尾流传着各种小道消息,而最让人咋舌的,莫过于葛家的悲剧。

    葛品连,一个普通的豆腐作坊工人,突然在一夜之间暴毙,而他的死,似乎并非那么简单。

    葛母,一位历经风霜的老妇人,听到了街头的流言蜚语,她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她的儿子,怎么会无缘无故地死去?

    那些关于“小白菜”和杨乃武的闲言碎语,是否隐藏着什么秘密?在一番挣扎后,她决定将疑虑上报官府,希望能找到儿子死亡的真相。

    余杭知县刘希彤,一个年近古稀的老官僚,原本打算安稳度过余生,却因为杨乃武这个名字,激起了他心中的波澜。

    杨乃武,不仅是个举人,更是个爱管闲事的刺头,他那犀利的言辞和不畏权贵的态度,让刘希彤感到无比的厌烦。

    当刘希彤得知被告人竟是杨乃武时,他的心中不禁生出了一丝得意。这个让他头疼不已的杨乃武,终于落在了他的手里。

    他暗自思量,这或许是个机会,一个可以一展身手,同时也是报复的机会。

    “老杨啊,你平日里不是自诩清高,喜欢打抱不平吗?”刘希彤在心中冷笑,“如今,你吃白菜的事,可算是犯到我手里了。我倒要看看,你这次如何脱身。”

    刘知县,出于个人的私利,未进行恰当的尸检以确定死因,便急切地逮捕了小白菜,并动用了极其残忍的刑罚以逼迫她招供。

    刑罚包括用烧化的锡水浇背,这种痛苦难以言表,以及用木棍夹手指,这种针对女性的酷刑足以造成终身残疾。

    小白菜,一个弱女子,在如此残酷的折磨下,很快就屈服了,被迫编造了谎言,声称杨乃武给了她毒药。

    在她的虚假供词下,杨乃武也遭受了无情的拷打,最终在酷刑下被迫承认了莫须有的罪行。他们被控告合谋,在药堂购买了致命的砒霜。

    在签字画押之后,县里的判决是残酷的:杨乃武被判斩立决,小白菜则被判凌迟处死。这一判决,未经彻底审查,几乎成为了他们的终审。

    清朝的司法程序对于死刑案件的处理极为严格和复杂。

    首先,案件需要经过州县衙门的初审,这是地方级别的初步审理。初审完成后,案件将上报至府衙,相当于现代的市级法院,进行进一步的审理。

    随后,案件将被提交至省一级的按察使司,这相当于省级的高级法院,负责对案件进行更高层次的审查。

    按察使司审查无误后,案件将上报给督府,即省级的主要领导,他们对案件进行最终的审核。

    如果督府没有异议,案件将被转至刑部,这是清朝的最高司法机构,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

    刑部在审理后提出意见,并提交给三法司会审,这是由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组成的最高审判机构,它们共同对案件进行最终的审议。

    即便经过了这一系列的司法程序,案件的最终判决还需要得到皇帝的亲自批阅和批准,这是清朝司法体系中最高的权威。

    然而,对于民间的奸杀案件,尽管司法程序看似严格,实际上一旦县级的意见明确,后续的程序往往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

    面对即将到来的死刑,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她决定冒死进京,叩阍告御状,希望得到皇帝的亲自审理。

    “京控”,古称叩阍,意指直接向皇帝申诉,拍打宫门以求公正。这一行为在当时是极为罕见且危险的,但杨菊贞不顾一切,只为洗清弟弟的冤屈。

    消息传到了慈禧太后耳中,她对此案产生了兴趣,并下令将案件发回重审。

    然而,负责重审的浙江巡抚杨昌军,似乎对慈禧的指示并不以为然。杨昌军,号称湘军儒将,是太平天国运动后在各地担任要职的众多湘军将领之一。

    在清宫的政治格局中,慈禧和慈安两位皇太后共同执掌朝政。

    杨昌军与东宫慈安关系密切,因此对西宫慈禧的意见并不十分重视。在这种背景下,他对案件的重审显得敷衍了事,最终维持了原判。

    难道事情就这么结束了?接下来还会有转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