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在听完李逸讲课后,满心满眼都被新的知识所填满。 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脚步轻快得如同踩着云朵。
脑海中不断地回想着李逸在课堂上所讲的那些关于标点符号的奇妙之处,每一个例子都像是在他平静的心湖投下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
回到家中,他迫不及待地走进书房,关门的瞬间,仿佛将外界的一切喧嚣都隔绝开来,只留下他与知识的对话空间。
他在书桌前坐下,轻轻抚摸着那些古籍,心中满是喜悦。
他想:“我钻研学问数十载,本以为对文字的理解已足够深刻,却不想今日竟像一个懵懂的孩童,重新发现了文字的新宝藏。
这标点符号,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开启一个又一个未知的知识宝库。”
他对知识的渴望如同一股洪流在心中奔腾。
他看着空白的纸张,仿佛看到了一片可以尽情挥洒智慧的新天地。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喃喃自语道:“古籍之中不知还隐藏着多少被我们忽略的深意,如今有了标点符号这一利器,定能挖掘出更多古人的智慧。”
他急切地拿起笔,恨不得立刻将自己所有的感悟都写下来。
每一个想法都在他的脑海中跳跃,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沙漠中行走许久的人,突然发现了一片绿洲,那对清泉般知识的渴望让他迫不及待地投身其中,开始了重新着书的旅程,想要将这新的发现传递给后世更多的人。
早朝之上,孔颖达一脸激动地站出来,郑重地说道:“陛下,臣昨日在长安中心小学听了靖国公的讲课,深受启发,那标点符号的作用实在是神奇,臣倡议利用李逸的标点符号重新编着古书。”
李世民微微有些惊讶,问道:“孔爱卿,这其中有何深意?”
孔颖达目光炯炯有神,声音洪亮地说道:“陛下,若我们将标点符号融入到古书的编着中,那将如同给黑暗的夜空点亮明灯。
未来的学子们在阅读古籍时,能更加清晰地理解古人的思想。
这不仅是对古籍的一种新的解读方式,更是为大唐的文化传承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这将使我大唐的文化如明珠般更加璀璨夺目,照亮后世学子的求知之路。”
李世民听后,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赏:“孔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宜速速进行。”
李逸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议,臣提议新开科举,如今大唐日益昌盛,对人才的需求也更为广泛,科举可选拔出真正有才华的人,为国家效力。”
李世民沉思道:“新开科举确有必要,但如何保证其公平性与合理性?”
李逸继续说道:“陛下,臣建议实行五年轮换制。每五年对科举的考试内容、形式等进行调整与优化。这样可以避免考试内容的僵化,也能让学子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
李世民皱着眉头说道:“李逸,你这提议虽好,但南北学子文化差异较大,这科举的难度难以统一衡量。北方学子或许在经史子集的研习上更为扎实,而南方学子在诗词歌赋方面更具才情。”
李逸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既然南北学子有各自的特点,那不妨实行南方考南方,北方考北方的方式。在各自的区域内根据当地学子的水平来设置考题的难度与侧重点,这样既能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又能充分发挥各地学子的优势。”
李世民微微点头:“此建议倒是新颖,可再详细说说其中的细节。”
李逸继续道:“陛下,在南方的科举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当地文化、经济相关的考题,考查学子们对本地事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而在北方的科举中,则可以加重对经史典籍的深入解读等方面的考查。
这样,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学子,都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展现才华,选拔出的人才也能更好地为当地的发展服务。”
“陛下,如今大唐虽以经史子集选拔人才,但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比如农业,那是国家的根基所在,我们可以在科举中加入农业相关的考试。”
“陛下,在农业方面的考试,可以考查学子们对节气与农事安排的了解,像何时播种、何时灌溉、何时收获等。还可以考查不同土壤适合种植何种作物,以及如何改良土壤等知识。”
房玄龄捋着胡须说道:“此想法甚妙。若有懂得农业知识的学子进入仕途,那对地方农业的发展定能起到推动作用。”
李逸接着说:“对,房大人所言极是,比如可以出题,‘某块土地较为贫瘠,应如何改良以种植小麦?’或者‘在雨水较少的地区,何种灌溉方式最为适宜?’通过这些题目,选拔出真正懂农业、能为农业发展出谋划策的人才。”
李逸又道:“陛下,除了农业,像手工业、商业等行业也可以纳入科举考试范畴,在手工业方面,可以考查各类工艺技巧、创新思路等;商业方面则可考查对市场的把握、贸易规则等。”
长孙无忌沉思后说道:“这样一来,选拔出的人才更加多元化,能满足国家不同领域的需求。但这会不会让科举考试过于繁杂?”
李逸回应道:“长孙大人,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划分不同的科目,学子们可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选择相应的科目进行考试,这样既保证了专业性,又不至于让考试过于复杂。”
李世民听后,眼中满是赞赏:“李逸,你的这个建议为大唐的科举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进一步商讨实施细节。”
此时,杜如晦站出来说道:“陛下,这加入行业考试的科举虽好,但这出题之人必须是行家里手,否则难以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李逸点头称是:“杜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可以从各个行业中挑选德高望重且经验丰富之人来参与出题,比如农业考试的出题者,可从各地的农官以及经验丰富的老农之中选拔。”
魏征说道:“那这考试的评判也需严格,防止舞弊之事发生。”
李逸说道:“可以设立多重审核机制,在考试过程中,让不同的考官分别对考生的作答进行评判,若出现争议较大的情况,则再请其他相关行业的专家进行复核。”
李世民说道:“这些细节都需细细斟酌,朕觉得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看看效果如何,再做进一步推广。”
李逸应道:“陛下圣明,我们可以选择几个州府先行试点,根据试点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就这样,朝堂上围绕着科举加入行业考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在为大唐选拔出更多元、更实用的人才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