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解的拼搏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飘流瓶之大西北   生活,生下来,活下去最新章节     
    很多媒体或个人博主,大肆宣传鼓吹让年轻人选择自主创业,让工厂的人回乡创业,但老王今天就这个事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首先,不管你在大学期间学的是农业,商业,经济还是法律,还是农林渔牧啥的,走出校门,来到社会,百分之七十的专业知识和你以后赖以谋生的工作八杆子沾不上边,不要不信,认为我在胡说八道。

    我就说一点,富人只要不折腾,他还是个富人,穷人瞎折腾,只会更穷,甚至负债。

    单从一点来讲,你自主创业的项目有多大的含金量,有多少科技成份在里面?

    你的资金,你的人脉,你的圈子,即从商,那咱就在商言商,天时地利人和你都占了几样?

    这样说有些打击小伙伴们的信心,但还是鼓励一下大家,你们最大的财富就是年轻,是不断试错后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历练。

    这里我要说一下,为什么你要自主创业了,也无非是为了精神自由和财富自由的实现。

    为什么精神自由和财富自由一样重要?

    因为精神不自由,说明这个人不快乐,容易被他人带情绪,不能坚定自己的立场。

    而财富不自由,意味着必须出卖自己的时间,通过消耗自己的时间来获得固定的薪水,而固定的薪水,又怎么能覆盖掉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法预测的花费。

    生活风险太大!

    所以,我们生在自由的时代,就应该搞钱与搞脑两手抓,让自己活出最浓烈的生活体验。

    就像我很喜欢的蔡澜先生所说的一句话:人生真的好玩。

    人活这一遭,为了在人间活得尽兴,为了人生的好玩,我们必须坦率且长期地自我提升和搞钱。缺了任何一个,都会让人生变得不够“好玩”。

    01

    回到现实

    虽然我们都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但是现实和未来,往往有一段距离,这段路,需要我们踏实地走完它。

    拿我自己举例,我现在在一家互联网车企工作,同时也在经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这两件事就是我的求生之道,这两件事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时间。

    在我毕业的第一年,虽然在四线城市能够月入一万,但是从长远来看,我还是焦虑不已,因为一年12万的年薪,真的不够花。

    而且房子与车子,想要够的着也遥遥无期。

    是的,作为一个毫不避讳自己欲望的大俗咖,我对物质的追求一点不比别人少。

    但是按照这样的职业发展下去,我可以看到十年后,三十年后的自己,以及自己必将依旧窘迫的经济情况。

    所以从现实出发,就是问题的答案所在。

    八月份的时候,我所在的城市正在经历一年当中最严重的疫情冲击。在居家隔离的一个月内,我仅剩的工作收入也被削减了大概50%。突然空出来的大段自由时间再加上对当下工资减少的焦虑,让我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自我反思:现在是创业的好时候吗?显然不是,我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投入,我没有在一个行业深耕的经验,我在这座城市没有足够稳健的关系网……

    这些客观因素都是我目前只能继续去成为一名上班族的理由。

    但是我始终坚信一点:哪怕改变的希望再渺茫,不断试错才是正确的方法论。

    每个人从本质而言,拥有的东西只有时间,只有时间永远属于自己,如何对待时间,就决定了一个人在几年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天下午,我拿出一张纸,详细地列举了自己在职场中的优势劣势,并且从这些特质出发,慢慢缩小范围,最终把目标定在做公众号与写书上,通过打造个人Ip来改变当下现状,是一条稳健且能长期积累的路。

    我相信,把业余时间花在写作上,一定不会错,尽管前期收效甚微,但是自己并不需要有巨大的投入,只需要时间,一台电脑,与一些脑力劳动。

    我就这样踏上了写作的道路。

    02

    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机器”

    如果把我们拥有的时间比做一些材料,把消耗我们时间的事情比做机器,那么在人生的流水线上,我们的材料不变,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们拥有的这台“机器”。

    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机器,就会把你的人生加工成什么样子。

    比如在22岁大学毕业之前,我没有做成过任何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我把时间“材料”通通推入了“接受教育拿到毕业证”这台机器当中。

    最后的结果就是:22年的时间投入,产出一张毕业证。

    再比如我22~23岁这一年里,把一年的时间“材料”,推入到“互联网车企”这台机器中,最后产出的就是一年工作经验,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存款。

    所以,这就是我们人生的计算方式。你可以用它来计算你人生任何时候的投入与产出比,从而让你更明确自己的人生选择,调整自己的步伐。

    在公众号辉哥奇谭的创始人张辉的置顶文章中,他写过自己的经历:

    在一次饭局上,张辉让大家猜一下,自己在33岁时的总资产是多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房产、汽车、股票等。

    结果无人猜对,而且他们给出的答案普遍偏高很多。

    正确答案是20万。对,你没有看错,作为知识星球超1.4万用户付费的大Ip,33岁时,所有的资产加起来是20万。

    听到这个数字,很多同事的第一反应是:自己有希望了。因为在座的大多数人,年过33岁的,在33岁时总资产远远超过当年的张辉;不足33岁的,预期自己在这个年龄时的总资产会远远超过20万。

    除此之外,张辉还说,自己在35-39岁这五年获得的总收入,超过了35岁之前的收入总和。而在40-44岁这五年的总收入,又超过了40岁之前的收入总和。

    这几个阶段,张辉更换了一台又一台的“人生机器”,来加工自己的时间“材料”。由此的产出结果也各不相同。

    而人生成果的慢慢变好,一定离不开我们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做出的不同选择与不断试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去慢慢偏移安逸的轨道,才有更换“人生机器”的可能。

    有些人追求安稳,毕业后进入体制工作,一生都体制内奋斗,于是他们不会更换“人生机器”,公务员这台机器,可以保证他们一生吃喝无忧,但也决定了收入的上限。

    有些人热爱冒险,善于整合资源,便一次又一次去尝试更换人生机器,试图突破人生的上限。

    03

    好的“人生机器”,不能一蹴而就

    一台好的“人生机器”,对大多数人而言都不是从天而降的,除非你是优质投胎选手,一出生就生在罗马,或者是你天生就是某个领域的天才,老天爷赏饭吃。

    否则平凡如我们大多数人,都得慢慢摸索,一点点过渡并打造自己的人生机器。

    第一台人生机器,大概率是用我们的考试能力,去换取一张好的工作门票。

    所以现在学区房价格的暴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担忧,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第一台人生机器的打造。

    在我们国家,每年大学的本科率仅仅在4%,而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193万人。

    在这样激烈的教育竞争当中,无数考生悬梁刺股,就是为了让自己在四年之后都职场上更具竞争力。

    这个世界很残酷,沟通成本也很高,企业招聘员工,只能用有限的沟通时间与简历来筛选应聘者。因此大家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自己的第一台人生机器。

    而这样一台人工机器,几乎是每个人都必须走的第一步。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一个真相,就算我们第一台人生机器再好,我们也很难指望它给我们带来财务自由。

    因为当我们处于被雇佣的阶段时,我们只能一次性出售自己的时间,而个体的力量极其有限,不管你在公司的职位再高,从商业层面来讲,你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规模效应”,而我们都知道,没有规模,绝对不可能挣大钱。

    财富的积累从不依赖于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通过购买他人的时间,或者是出售足够规模的产品,才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所以,当我们拥有自己的第一台机器之后,一定不能在这上面沉沦下去。必须不断尝试,在可接受范围内,不断把自己过渡到其他机器上去。

    04

    写在最后

    近几年的疫情给经济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底层失业,中产财富缩水,企业缩招,缩小生产规模,大家都被疫情打的措手不及。

    前段时间封控在家,早已吃腻平淡的饭菜,突然在朋友圈刷到一家烤肉店提供外卖服务,可以将饭菜与烤肉设备一并送上门,等到顾客吃完饭后收回。

    我不禁感叹这家烤肉店老板灵活的生意之道,刘润老师曾在文章里写过这样一句话:不怕疫情反复,就怕我们拥有疫情心态。

    什么是疫情心态,就是我们在思维上习惯于把外界一切的损失都归结到疫情身上,然后不从自身寻找原因,不去寻找破局的方法。

    同样是做餐饮,有些老板就会想方设法触达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而有些老板只会默默忍受亏损。

    疫情给人带来考验,同时也是一个筛选器,它会把一些足够强大的企业家筛选出来,也会过滤掉一些本来就不怎么样的企业。

    直面困难吧,总有人会成功。

    为什么不能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