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就是整合你身边的资源
作者:飘流瓶之大西北   生活,生下来,活下去最新章节     
    借力者明,借智者宏,借势者成。

    其实人这辈子就两件事最重要:一是成为更好的自己;二是找到适合合作的人。

    两者都能做到,则人生犹如走在康庄大道,一点也不拥挤。

    其实参考富人的做法你就可以窥见成功的端倪:富人总喜欢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升级自己的认知,去养护自己的身体;同时也热衷于请客吃饭,结交各路友人。

    而反观穷人,他们大部分时候都在为了一份工资而疲于奔命,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就算有一般也是在娱乐中度过,下班后刷刷短视频,追追综艺,时间就这样浪费掉了。

    于是他们会经历这样一个循环:由于缺钱所以不得不上班→在上班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精力→下班后需要时间修复身心→无暇顾及个人成长于是只能继续上班……

    这就是大部分普通人的生存现状。

    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样下去只会越来越穷,但即便如此也少有人会去反思这种生活方式的危险性,更少有人会破釜沉舟去改变当下命运。

    绝大多数人都是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罢了。

    向内心要力量

    先想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没有想法?那就先去看看这个世界上其他人的活法,获取的途径可以通过看书、看牛人的采访视频、关注牛人的社交账号等等。

    总之你可以先找到一个你认可的榜样,接着从tA那里吸收观点、汲取能量,学习tA的方法论,感受tA的价值观。

    这样你的人生就有了指路灯塔,迷茫的时候你就向着灯塔的方向望去,这样能让自己保持信念,不至于沉沦。

    搞清楚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接下来再去匹配该有的行动。

    第一步,先把短视频和综艺换成看书吧,不管什么书都行,只要不是娱乐小说,你能看得进去就行。

    强迫自己进入一个陌生的文字环境,去感受牛人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再对比一下自己脑子里混沌的初始观点,你会发现自己和牛人的差距。

    随着阅读的内容越来越多,你的认知就会慢慢被替换,被影响,直到你习惯了用牛人的思维方式去看世界。

    经过了这个阶段,你的人生就有了主心骨,就有了对抗未知的勇气,内心的力量也慢慢充盈起来。

    向外界“借”一切

    首当其冲就是:借力、借智、借势。

    再扩展一下就是:借力者明,借智者宏,借势者成。

    这句话出自古代军事家孙子,是对孙子思想的一种概括和提炼。

    “力”,“智”,“势”其实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如果应用到做生意搞钱层面,其实“借力”就是最简单的借用他人的力量,即组建一个团队共同搞钱,就是基础的团队搭建。

    到了第二层“借智”,则意味着一个企业的创始人擅长阅读思考、懂得总结属于自己的经营之道,相比其他的同行更具备策略和高效打法,抑或是创始人是一个超级个体。

    他集合了百家所长,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价值观,并且坚持产出内容,给公司带来更多流量渠道。这就是“借智”的威力。

    到了第三层,其实已经是最高级别的成事智慧了,即借助风口的势能,和时代同频,给行业做注脚。

    能抓住风口的人其实是很少的,不管是运气还是实力,背后都离不开超强的个人能力和雄厚的资本积累。

    就比如雷军在采访时无数次说到的一段话:40岁做小米之前,我至少悟透了成功的关键,这个世界既聪明又勤奋的人太多了,但这只是成功的前置条件,有这些不保证你成功,真正重要的是“顺势而为”。

    我们来看看雷军是如何找到“势能”的,他曾经问过记着一个问题:“你知道为什么小米值那么多钱吗?是因为智能手机的市场值那么多钱。”

    中国人每年大概要买4亿部新的手机,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它能达到千亿市值。

    这就是势能的力量。

    反观雷军在小米之前的创业经历,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带领金山上市,那次上市之后雷军大概能收入8个亿,但他并不是特别开心,因为这不是他想要的那个具备“势能”的市场。

    我们普通人朝哪个方向走去?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看了大佬的创业故事内心都会涌起一股澎湃。

    但激动归激动,冷静下来之后我们还是得回归到自己的轨迹,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去等待那个“时代风口”的出现,这种概率是极低的,可遇不可求。

    不过虽然大环境是我们无法把握的,但是作为个体我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比如你现在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板,那么你能不能通过提升服务,提升诚信,维系好顾客关系,从而让自己的营业额上涨呢?

    其实是可以的,胖东来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从小干起来的。

    再比如你是一个内容创作者,你能不能输出粉丝真正关心的内容,让别人因你的内容而受益?从而给自己也带来更多的关注度?

    这其实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我慢慢发现,其实创业就是一个极其需要耐心的过程,你需要成为一个“靠谱”的人。

    尽自己最大能力做一个“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人。

    你会发现自己身边的真心朋友越来越多,别人也很倾向于与你合作。

    这年头聪明人太多了,但是靠谱的人太少,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视“口碑”为生命。

    大多数人都太浮躁了,总想着绕过“从0到1”的打基础阶段而快速成功,但这是几乎不可能的。

    没有地基的建筑,大风一吹就倒,没有基本功的创业者,风浪一打就翻。

    请记住:保持耐心,保持冷静,“慢”就是快。

    熟人之间永远不要说真话

    事实上,很少有人真的希望你好。

    你要知道,一个成年人在这个世界生存是危险的,只要涉及到利益相争,再平和的人都有可能向你漏出獠牙。

    很多时候你根本分不清对面这个人是人是鬼,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太多人都是现实生活里的“影帝影后”。

    可能前脚刚和你一起吐槽完领导,后脚就屁颠屁颠跑去和领导打小报告,用“情报”换取领导对tA的提拔。

    此类小人,职场数不胜数,让人防不胜防。

    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少表露情绪,多表达专业,这样就不会给小人留下使坏的把柄。

    有些话对谁都不能说,包括你父母

    是的你没听错,连你的父母都不能说。

    虽然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但事实上有部分父母碍于自己狭隘的价值观,他们并不希望孩子发展的太好,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脱离自己的掌控。

    “养儿防老”虽然听起来像上个世纪的产物,但是如果你在农村住过,你就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父母还是这样的思想。

    他们根深蒂固地觉得:孩子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如果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到头来你在大城市落脚了,我们老两口怎么办?谁给我们养老?所以你不许去大城市,你就在我们身边待着。

    听起来很自私,但事实就是如此。

    当父母不需要考试,并不是所有父母对孩子都是毫无条件的爱。

    当然也有很多父母是极其开明的,他们不会打压孩子,不会把自己生活中的压力和痛苦转嫁给孩子。

    听过一句话:真正开明的父母,从来不在琐事上消耗孩子,他们会尽一切努力去托举孩子,让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过上更精彩的人生。

    你完全不需要无意义的熟人关系网络

    真有急事,别人不会帮你,也帮不了你。

    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

    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两肋插刀的友谊吗?也许有,但概率极小。

    社会就是个大染缸,它每时每刻都在教育每一个成年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自保,顾好自己就行,少共情他人。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大多数人都有一套基于现实主义的衡量方式。

    这不是坏事,这只是一种事实。

    很多时候成年人之间最紧密的关系不是情感交流,而是交换利益。

    具体一点就是: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你损我一千,你自己也自损八百,这样的关系是最稳定的。

    从这个视角出发,其实我们大部分熟人关系网都是派不上用场的,因为大多数时候你们只是酒肉朋友,就互相吃个饭的关系,根本谈不上利益交换。

    我以前是个很重情重义的人,朋友失恋了、心里不痛快了、工作不顺利了,只要一个电话我基本都会出来和他们畅聊到凌晨。

    但后来发现我其实只是个工具人,别人并不是真的把我当真心朋友,只是那个时候他们正好需要我,而我又比较好约,仅此而已。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开始慢慢淡出这些场合了,我拒绝了许多无效社交,转而把这些时间全部花在了阅读、思考和写作上。

    专注于自己,感受自己的进步,比获得别人的认可来得更痛快。

    做一个薄情且强大的人

    俞敏洪曾说过一句话:

    “什么叫情商,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特别会来事,这个人根本不是情商高,真正的情商高是这个人走到人面前,被人无限地信任。”

    我们是一个注重礼仪的民族,很多时候都想刻意花时间去维持表面的和气。

    但事实上这是完全没必要的,这种表面的和气就像一张窗户纸,一捅就破。

    你真正应该花时间培养的是自己的专业能力,是锤炼自己的心性,锻炼自己的逆商,让自己的精神变得强大。

    这样你就算不够和气,别人也会因为你的“专业”和“不可替代性”而尊重你。

    靠实力说话,永远是最简单高效的沟通方式。

    这就好像面试,我一个在大厂做hR的朋友告诉我:“我看过上千份简历,发现那些没什么核心竞争力的人,永远会用一堆浮夸的辞藻去堆砌和美化自己的工作经历。

    反而是那些简历极其简单,不注重排版,但是言简意赅地阐述自己做过的项目,自己具体负责哪一部分,这种人更难得,他们才是真正有实力的专业人士。

    因为有“专业能力”在身,所以不需要过于花哨,懂行的老板自然会知道他的价值。

    事实上,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人,是不会花太多时间和别人去维系表面关系的,你可以说他们薄情,但他们毫不在意。

    相比把时间花在毫无意义的社交上,把时间交还给自己,才是聪明。

    今年这个情形,失业的人真的好多,工厂倒闭,公司破产

    裁员潮太吓人了

    其实“被裁员”是迟早的事。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很多公司都爱扩张,并且在各个层面都要拿出来和同行做比较。

    比如租更大的办公场地,投更贵传播度更广的广告,招更多的员工等等……

    这些严格来说都属于公司的“资产”。

    所以当大环境不好的时候,这些资产就需要适当缩减了,其中也包括了员工的数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裁员潮。

    残酷吗?很残酷,但商业世界就是如此。

    开公司不是过家家,而是真刀真枪赤手空拳地肉搏、扞卫现金流、争夺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可替代性太强的员工就会成为炮灰,成为被公司裁掉的牺牲品。

    想摆脱这种命运?当然也很简单,就是拼命想办法修炼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你可以是团队里最会组织的人,也可以是和领导走得最近的人,也可以是技术能力最强的人,总之,你得有两把自己的“刷子”。

    找到自己在公司里的定位,就有办法稳坐钓鱼台。

    什么?你说你不想这么麻烦?你只想安安稳稳上个班?

    对不起,现在这个大环境可能还真满足不了你的需求,除非你考公务员进国家系统,否则你只能和大多数打工人一样学会看领导脸色。

    或者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彻底自负盈亏,敢于做一个创业者,独自在这个市场上打拼,一块钱一块钱地挣,独揽所有风险。

    如果你敢成为这样的勇敢者,那么恭喜你,你可能不需要再考虑别人裁你还是留你了,因为你早已跳脱出打工的思维框架。

    万一再也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

    有时候刷社交媒体,常看见一些打工人分享找工作的经历。

    有些忍受不了公司的压榨,仗着自己有点存款就大胆裸辞,结果在社会上奔波了好几个月,经历了无数次面试,却依旧还找不到心仪的工作。

    有时候点进他们的主页一看,有些居然都年过30了,但是从他们的文字里还能体察出一丝天真的味道。

    在他们眼里,似乎一辈子只有打工这一条出路,并且他们丝毫没有思考过“人过了30岁真的很难找到好工作”这个问题。

    没办法,这些人大多习惯了逆来顺受,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他们只选择相信它美好的一面。

    这固然很好,人乐观看待问题是好事。

    但你要知道,很多时候“有剑不用”和“无剑可用”是两回事。

    你可以懂得世界的残酷而后仍然选择热爱它,但你不能对这个世界的真相一知半解。

    过于天真的后果大概率会引来社会的毒打,因为你没有防备之心,你也不知道该如何规避风险。

    学会小心处事,凡事多留一点心眼,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真正的智慧。

    事实上,一个成年人在社会上行走,需要学习的知识实在太多,聪明的人懂得边经历事情边精进自己,把任何经历都当成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这种具备“成长型人格”的人,往往在社会上很吃得开。

    你给他们一次吃亏的机会,他们这辈子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人吃亏的年纪越小越好,只要你是个抗压能力强,会打逆风局的人,你就会开悟的很早,很容易就领先别人一个梯队。

    放眼历史,哪个大人物不是天糊开局,最后却凭着自己的努力一路开疆扩土,成就一番霸业。

    朱元璋就是如此,一个曾经低到尘埃里的底层乞丐,经过数十年的打拼摇身一变成为大明王朝的缔造者。

    对于一个总在持续打怪升级的人,生命里的灾难反而成了他的养分,让他孜孜不倦地吸取营养。

    放到我们普通人身上也是如此,就拿失业这件事举例,很多人觉得找不到工作天要塌了。

    但也许早点失业反而可能是件好事,说不定上天是想提醒你,你该去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了。

    我敢说,没有多少人会打工一辈子

    你想上班,别人也不一定要。

    设想一下你三四十岁的年纪,如果还没有跻身管理层或者熬出个漂亮履历,你还怎么在职场混下去?

    降薪?还是给比你年轻得多的小年轻当下级?你能接受吗?大概率你不愿意受这份气。

    如果你能尽早发现自己职业生涯上的短板,敢于果断提前转行,或者有魄力下猛功夫把自己修炼成专家,那么你就足以摆脱打工的束缚。

    既然我们已经看到了那个最后的结果:即没有多少人有机会打一辈子工,那么我们不如就提前认清现实。

    然后开始用“两条腿”走路:一边上班,一边兼职干副业,也就是发展自己的人生第二曲线。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真正赚钱的人往往不会只有一个收入渠道,他们大多会分散投资,来确保自己收入的多样化。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狡兔三窟”,也就是我们要像狡猾的兔子一样,有不同的容身之处,或者说不同的收入渠道,不至于一被裁员就喝西北风。

    利用好自己的下班时间,这段时间才是翻身的关键。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我可以负责任地讲:摆脱打工束缚自主创业的路,一定是一条需要持续规划和不断实践的漫长之路。

    你不要被所谓的“离职创业,半年营收过百万”的自媒体新闻给骗了。

    创业不是纯靠勇气就可以走通的,你必须是一个拥有成熟经验的市场供给者。

    你提供什么产品?你提供什么服务?你的目标人群是谁?你有什么核心竞争力?你有什么流量渠道?……

    以上这些只是你要解决的众多问题里的冰山一角。

    所以说如果不是专业人士下场创业,怎么有赢的可能?随便一个问题都够你喝一壶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小白裸辞创业失败的概率是90%以上。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生气了,想对我说:那你说打工也不行,创业也不行,我干嘛去?躺平吗?

    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想表达:如果你有创业的念头,你就一定要做好持续扎实的准备,打好基本功,不要什么都不会的情况下就冲进来,纯纯送人头。

    我给你的建议是你要多去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将亏钱的风险尽量降到最小,这样才有更大的机会成功。

    仅此而已。

    不断练习,持续收集数据反馈,接着迭代自己的动作,扫清大脑里的未知和混沌。

    找到挣钱的感觉,你的人生必定会步步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