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大夏马政
作者:逍遥七叶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逐鹿天下最新章节     
    神武五年,六月初一。

    赵家兄弟带着两万禁军返回洛阳城,他们按照指示把塞外草原的城池和棱堡交给汉家牧民。

    目前夏无忧麾下统领十八个千户,共有一万八千余户汉家儿郎前往塞外草原定居放牧。

    千户制度的最高长官就是千户长,千户长之下设有百户长,百户长之下设有十户长,凡是年轻丁壮皆为引弓之士,上马打仗下马放牧。

    其中千户长战时带兵打仗,平时则是负责分配牧场和维持秩序。

    每个千户规模大小不允许超过两千户,若是超过那就需要进行分配,这样也可以避免一方独霸,又能防止一家独大。

    十八个千户最多能够动员四万战士,这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足以作为塞外篱藩保卫着大夏帝国的北方边境。

    最重要的是,这些引弓之士皆为汉家儿郎,只要经常保持跟中原贸易往来,那就不用担心他们在精神上会胡化。

    紫微宫,含元殿。

    殷无咎和宰相们正在听取赵家兄弟的汇报。

    “陛下,今年开春突厥可汗阿史那罗遣使找到微臣,希望能够跟大夏帝国开展贸易,双方找个地方设立榷场互通有无。”

    赵少卿态度严肃一丝不苟说道。

    殷无咎微微点头表示可以,他刚想开口答应下来。

    没想到郑珣瑜极力反对,他毫不犹豫站出来说道:“陛下,千万不能跟突厥人开展贸易互通有无,这对我朝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话一出,殷无咎顿时感到有些奇怪,这怎么会有百害而无一利呢?

    “爱卿何出此言?”

    殷无咎想要听听他究竟有何说法。

    郑珣瑜郑重其事解释道:“陛下不妨仔细想下,有什么东西是突厥人有而我们没有的?牛羊马匹我们真的需要吗?莫要忘记历史上大汉和大唐的马政教训。”

    “昔日大唐在陇右马场就有七十多万匹马,在边军战斗力强大的时候,游牧胡人便会放弃劫掠,转而追求稳定互市,甚至主动献上贡马换取生活物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双方展开互市贸易,必定会造成大量廉价胡马冲击市场。”

    “反观我朝马匹皆是来自辽、幽、云、雍、凉五州之地,若是放任大量廉价胡马冲击市场,长此以往朝廷马政便会荒废,战马来源也会受制于游牧胡人。”

    “现在我朝掌握着漠南草原以及大片草场,举国上下不缺马匹,又何必再跟突厥汗国互市贸易,这样不仅损害朝廷马政,同时还会养肥漠北草原的突厥人。”

    此番言论?一语惊醒梦中人,在场众人瞬间幡然醒悟过来。

    北方胡人能够跟汉家儿郎争斗几千年,他们同样不会傻到哪里去。

    历史上大汉和大唐曾经在马政上取得巨大成果,因此才能打败塞外草原的游牧胡人。

    游牧胡人见到中原边军战斗力强大,他们自然而然会选择放弃劫掠,转而俯首称臣追求稳定互市,这样既能休养生息恢复实力,又能贩卖廉价胡马冲击市场,彻底破坏中原王朝的马政。

    马政这玩意想要建立起来需要花费数十年,若想破坏只需短短几年时间。

    只要中原王朝的马政开始出现荒废,游牧胡人恢复实力以后,他们就会继续反叛劫掠,从而形成一个死循环。

    胡人劫掠→马政盛行→边军强大→胡人请降→罢兵休战→互市贸易→马政荒废→边军衰弱→胡人劫掠……游牧胡人依靠这套草原玩法连续戏耍汉家儿郎数千年。

    “爱卿,你说得对!”

    殷无咎一脸激动站起身来,他非常赞同郑珣瑜这番言论。

    大夏朝廷在辽、幽、云、雍、凉五州之地以及塞外草原设有上千个大型牧场,每个牧场最多能够散养数千匹马,每个牧长负责看管一百匹马,十个牧长设置牧尉进行管辖,牧场长官为监牧,在此之上还有监牧使和都监牧使。

    而今朝廷官马存栏量高达两百多万匹,贩马收益尽数归属当地,故而各州牧民以及边军将士才有动力去养马。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廉价胡马冲击大夏马政,这样定会损害到各州利益。

    正是因为养马可以获得巨大收益,所以汉人牧民才会主动前往塞外草原定居放牧,这是一条良性循环的经济链条。

    经过郑珣瑜晓以利害之后,殷无咎和宰相们纷纷赞同他的意见,拒绝跟突厥汗国互市贸易,让他们在漠北草原喝西北风去吧。

    “那就随便找个借口拒绝突厥人吧。”

    殷无咎亲自给这件事情盖棺定论,严令禁止跟突厥汗国进行贸易往来。

    “臣等遵旨!”

    宰相们达成共识齐声说道。

    在赵少卿汇报完毕以后,殷无咎把话题转移到东北夷狄,他拿出东北地区的地图挂在墙上:“诸位爱卿,如今大夏初步在辽州站稳脚跟,漠北草原的突厥汗国暂时无力东顾,接下来你们觉得应该先拿谁来开刀?”

    尚书令李萼率先提出建议:“启奏陛下,臣认为应该先讨伐半岛上的新罗国。去年渤海国经过我军猛烈打击,没个十年时间肯定恢复不过来,因此不宜再对渤海国进行战争,至少不能优先灭掉它。”

    “究其原因在于渤海国和新罗国唇亡齿寒,要是我朝贸然灭掉其中一国,势必会引起另外一国的恐惧与忌惮,如同当年大唐灭亡高句丽和百济,最终反而白白便宜渤海国与新罗国。”

    “若是大夏想要完全兼并东北夷狄,那么就要逐步削弱渤海国和新罗国,最好让他们国内四分五裂无暇他顾,这样才能逐个击破一一吞并。”

    简而言之,李萼主张逐步削弱东北夷狄,而非一蹴而就灭亡他国。

    侍中令郑相如接着补充说道:“臣也认为应该先新罗后渤海。去年渤海国遭受打击割地赔款,要是继续对他们采取军事行动,室韦和黑水靺鞨肯定会感到危机,这样会把他们三方势力逼到一起。”

    “反观新罗国孤悬于半岛上,与之相近的渤海国在陆地上又被乐浪郡给隔绝开来,加之我朝出师有名,故而应出兵讨伐新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