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遗害九族之诗
作者:逍遥七叶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逐鹿天下最新章节     
    朱放觉得秦玉卿说得很有道理,可惜他把天赋技能都是点在诗赋类型,对于策论完全就是一窍不通。

    要是朱放精通策论,那他早就通过科举考试,何必再来登门拜访李冶,让她向皇帝引荐自己。

    换做别人出题朱放或许会不服气,但是他面对秦玉卿还真没有任何反驳的余地,毕竟这是闻名天下的女状元,盛名之下无虚士。

    “秦姑娘此番言论,真是让我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啊!”

    朱放好歹来自吴郡朱氏的世家大族,他很快意识到时代变啦。

    李隆基在位期间进士科以诗赋取士,使得诗歌等文学之科具有实际需要,具备功利之形式,因而盛唐时期文学艺术也得以充分发展,在制度上为诗歌之繁荣提供契机。

    而今大夏朝廷的进士科以策论取士,尤其经过第一届科举选拔后,很多人早就发现诗赋已经不具备功利之形式。

    李冶不愿见到初恋情人如此丢脸,她准备为朱放讨回面子,顺便杀一杀秦玉卿的锐气,于是轻启朱唇说道:“秦家妹妹,你的策论才华人尽皆知,只是不知你的诗赋可有达到同一水平?”

    “我不会吟诗作赋夸赞他人,然而作诗骂人还是没问题的。”

    秦玉卿双手抱在胸前自信满满,她丝毫不惧李冶的挑衅。

    朱放同样想要考考秦玉卿的诗赋水平,他有些跃跃欲试说道:“秦姑娘,若以唐亡国灭为题,你能否十步之内作诗一首?”

    “这有何难,你容我思考一二。”

    秦玉卿非常爽快答应下来,她刚迈出两步便想好如何作诗。

    “玄武门前弟弑兄,太极宫内子囚父。”

    “皇女风流善辩机,太子好色狐媚娘。”

    “天日曌曌帝星飘,皇室宗亲子孙凋。”

    “姑侄相争朝纲乱,父夺子妻人伦祸。”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渔阳颦鼓一朝起,惊破霓裳羽衣曲。”

    “天宝胡兵陷两京,黎民百姓血流尽。”

    “马嵬坡前妖妃薨,千乘万骑西域行。”

    李冶和朱放两人听完脸色大变。

    这诗他们根本不敢点评,要是哪天李唐复国,只怕九族都不够杀。

    “那个……秦姑娘……在下先去如厕……”

    朱放已经开始汗流浃背,他赶紧找个借口尿遁而走,一刻不停逃出李府,脑子里的功名利禄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便是无尽懊悔。

    李冶脸色苍白四处张望,恐惧情绪在她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声音有些颤抖说道:“秦家妹妹,你怎可作出这种遗害九族之诗?”

    “我跟你们不一样,我从小就是孤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纵使把天捅破,顶多拿我脑袋去堵窟窿而已。”

    秦玉卿满不在乎自嘲道。

    恰好这时,小花奴婢风尘仆仆走进来禀报道:“姑娘,朱公子夺门离去不辞而别。”

    秦玉卿闻言讥讽笑道:“胆子这么小还想入仕为官?难怪他在天下大乱的时候选择辞官隐居,这等趋利避害的性格倒还真像某些江南才子。”

    李冶实在没想到朱放如此贪生怕死。

    自己身为一介女子尚且没有落荒而逃,反观朱放听诗一首便吓得夺门而逃,幸好没有把他引荐给陛下。

    “秦家妹妹,我劝你还是收敛点较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点简单道理应该不用我来提醒你吧?今日之事你知我知他知,借他朱放一百个胆,他也不敢把此诗泄露出去。”

    李冶恐惧情绪逐渐消散,她好心提醒下秦玉卿。

    虽然大唐江山早已覆灭,但是谁敢保证李唐不会复国?

    “行吧,我听你的。”

    秦玉卿倒是也愿意听从李冶教导,这点恰好便是她的闪亮之处。

    洛阳城,齐国公府。

    李茂派人把自家兄长和两个舅舅请到家里,毕竟明年开春过后他们三人就要外调为官,只有现在才能跟他们商讨治国方针。

    “四弟,恭喜你上任尚书令啊!”

    李萼故意摆出阴阳怪气的表情,他确实有些气愤李茂顶替自己。

    “大哥,你放心吧!”

    “小弟定会萧规曹随延续你的治国方针,因此这才把你跟两位舅舅请到家里。”

    李茂嬉皮笑脸说道,他为人处世圆滑着呢。

    崔无极和崔无虑两人倒是没有生气,他们反而悉心指导李茂,尤其千叮万嘱做事不能操之过急。

    对此李茂略微有些不满说道:“你们做事就是太过拖沓,变法革新乃是国策,上利朝廷下利百姓,我就不明白这天大的好事,为什么就是无法彻底推行?”

    “你看,又急!”

    李萼语重心长解释道:“陛下深知变法革新不宜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庙堂诸公在变法革新上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小步快跑,这样反而走得更快更稳,就算出现差错也能及时修正。”

    “明年开春为兄将会外调充任幽州节度使,幽州各郡变法革新的机会逐渐成熟,很快便能把租庸调改为土地税,你也不必这么着急推行国策。”

    “既然你向陛下举荐杨绾为相,不妨就把变法革新交给他去处理。为兄在执掌朝政的时候,杨绾处事公允备受百官称赞,更有一桩好处就是他有功上缴,有错自揽,为人做官清贞自守。”

    在杨炎的贿赂账本记录中,整个尚书省唯独杨绾和刘晏没有接受他的贿赂,因此殷无咎这才继续重用他们两人。

    李茂同样深知杨绾乃是良相之人,故而亲自举荐他为左仆射,于是转而问道:“大哥,那你觉得变法革新能够在我执掌朝政期间完成吗?”

    “再有五年时间完全没问题,明年为兄即将充任幽州节度使,加之幽州暂无战事,我自有办法把租庸调改为土地税。”

    李萼倒是显得自信满满。

    他也明白李茂为什么着急推行国策,无非就是担心变法革新的果实让人摘走。

    李茂对于兄长李萼还是非常信任,这才萧规曹随延续他的治国方针,而这也是殷无咎所期待的事情。

    殷无咎在委任尚书令一职非常谨慎,既要萧规曹随延续李萼的治国方针,又要实现平稳交接权力,还要保证赵郡李氏和清河崔氏不能反抗,那么只剩下荆州牧李茂一人能够执掌朝政。

    殷无咎:朝廷都决定了,你来当尚书令。

    李茂:陛下您另请高明吧,我实在也不是谦虚,我一个荆州牧怎么就到洛阳来了呢?

    殷无咎:朕跟宰相们已经研究决定了,只能由你来当尚书令。

    李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三京十七州从此就要在我肩上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