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盐法
作者:吾观复   我是正德帝最新章节     
    这次政潮因杨廷和当众昏倒而结束,就在群臣以为皇帝要秋后算账之时,皇帝一反常态,并未采取什么措施出来。

    但是河南方面却传来两条消息,河南布政司衙门右布政使孙修被任命为浙江布政司左布政使。

    夏邑县张璁来到按察使司衙门,将铁二死在牢狱之中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向按察司官员解释清楚。经过一番调查后发现,原来是牢头勒索他人钱财所致。最终,牢头被打入大狱,但张璁却并未受到任何处罚,便又返回了夏邑继续办公。

    与此同时,内阁中的杨廷和、蒋冕、毛纪、毛澄等四位内阁大臣一同呈上奏本乞休致仕。然而,朱厚照并没有批准他们的请求。杨廷和这次似乎是下定了决心要离开,他们再次奏本乞休致仕。但朱厚照仍然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

    这种情况下,一而再,再而三,朱厚照也生气了,御批道:“卿等朝廷大臣,德望素隆,出处进退,系国轻重,朕念卿等有经济宏才,使进阁办事,匡弼于朕,近因左顺门事而疏乞休,不顾朕有心刷新吏治,革新政治,此倍尝艰难之时,倾尽心力,以安社稷,使中外共知,反屡屡奏至以老病为托辞,岂不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令吏部官员往内阁传御旨,所辞不允。”

    杨廷和、蒋冕、毛纪、毛澄这才作罢。

    大概是平息了,大概还是暗流涌动,总而言之事情暂时告一段落。

    转眼又是一年盛夏来临,不同去年淫雨不断,今年主要就是热,为此宫里面都知道皇帝喜欢食冷饮,每次都会提早准备制作冷食的材料,以供皇帝享用时能尽快呈出来。

    乾清宫里,皇帝召见内阁除因病告假的毛纪之外的阁员以及英国公张仑,吏部尚书王琼、户部尚书秦金、礼部尚书王瓒进宫议事。

    君臣之间的关系似乎没有因前一阶段的政潮而有所改变。

    衍圣公孔闻韶和鲁王又开始了!

    孔闻韶上题本奏道:“请停止鲁王阳铸、邹平王当潩、翌城王当沄食盐。旧制,王府俱无食盐,后以亲王初封,奏请间有所与,遂缘为例。与朝廷旧制不符,伏惟皇帝陛下发有司议论,罢之。”

    朱厚照端坐御座,语气平淡地问道:“卿等以为如何?”

    蒋冕上前一步道:“臣请从其议。”

    户部尚书秦金道:“启奏陛下,亲王之国,俸禄、赏赐等凡有定例,并无食盐,今衍圣公题本,应当所允。”

    同时张仑、王琼等也道:“臣附议。”

    朱厚照看向杨廷和,那意思就是在问,杨先生呢?

    杨廷和受了这次打击,精神气明显不同以往,衰老了许多。

    如今官场、坊间流传着这么几句话:“上不能弼主,下无以益民,朝野声望无存,尸位素餐,还不如早早回家颐养天年。”虽没指名道姓,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在说内阁。

    杨廷和迎上朱厚照的目光,也上前一步道:“启奏陛下,鲁府之食盐,如果罢之,其他诸藩的食盐当如何?”

    朱厚照反问道:“杨先生以为呢?”明显不接招。

    杨廷和却是说道:“天下之事,贵在清源。盐法在祖宗首创之时,最为严密,如太宗文皇帝即位之时,因北京诸卫粮乏,悉停天下中盐,专于京卫开中。只有云南金齿卫、楚雄府,四川盐井卫,陕西甘州卫,开中如故。不过数年,京卫粮米充实,故而行开中法,人员为之奔走,由此食粮充足,事无废弛。然自宪庙、孝庙以来,诸藩屡屡请食盐,始开藩王卖盐之端,又宫中钦赏名色,加带私盐,王府诸吏漫无纪极,横行江湖,侵夺货卖,致使盐法大坏,官盐阻滞,故而盐法已名存实亡。前鲁府新蔡王当浮请赐食盐,陛下令巡盐御史亲去查验,不许赐盐,陛下御批照准,如今衍圣公提报赐奏本,大概也是属实,照例允准即可。”

    朱厚照笑着看着杨廷和,道:“先生说的极为在理。”

    张仑心中只犯嘀咕,恐怕内阁之意非在藩王请盐。

    果然,蒋冕接着说道:“启奏陛下,售盐之利,自汉盐铁官营,历朝皆官府领之。伏惟我太祖高皇帝创立国家,即立盐法,置衙门而设官吏,有都转运盐使司六:曰两淮,曰两浙,曰长芦,曰山东,曰福建,曰河东。盐课提举司七:曰广东,曰海北,曰四川,曰云南;云南提举司凡四,曰黑盐井,白盐井,安宁盐井,五井。又陕西灵州盐课司一。以执盐法,所得盐利,补充军饷。由此而观,祖宗设立盐法,本意济边充饷,而省运输之劳。国初立法甚严,近来法令纵弛,弊端渐生,下有盐徒走贩,却巡捕不严,致使课额亏损,上有官差、豪强假托明目吞噬官项。更有王府、中官、勋贵,夹带私贩,户部不允,却中旨许之,以致如今盐法大坏,伏惟陛下择一能臣干吏亲赴两淮,依法盘诘参究,查私盐、绝勋贵、中官、王府之私盐。革除弊端,振兴盐法。”

    张仑心中猜测道:估计皇帝必定不会允准,毕竟这是打脸的事。

    原来正德皇帝即位之初,考虑盐法日坏,就令大臣王琼、张宪等分道清理,但是庆云侯周寿、寿宁侯张鹤龄各令家人奏买长芦、两淮盐引。当时户部尚书韩文认为不可,就请旨驳回,但是正德皇帝却中旨许之。

    又有织造太监崔杲又奏乞长芦盐一万二千引,户部认为按照所请一半给予,正德皇帝想全部批准,大学士刘健等力争,其中李东阳的谏言更为激烈。于是正德皇帝就不高兴了,就不再理睬。刘健等再次上疏力争,正德皇帝这才从了户部的建议。

    所以张仑的心中猜测是不无道理的,正是御座的这位天子朝着本来日坏的盐法上又踹上了几脚,盐法就从日坏变成了大坏,造成了今天这种局面。

    张仑不相信皇帝会打自己的脸!

    朱厚照闻言却是心中大喜,因为他想的是:这些人终于开窍了,早就想对盐法动手了。没想到是内阁首先提出的建议。于是立马说道:“蒋卿所言极是,盐法大坏就是在于执法者违法,又无有司查办,朕应下敕书令吏部会同都察院及内阁择一大臣清理盐法,清理之中如有该载未尽者,允便宜处置;涉事体重大者,许奏请定夺;凡军民职官有犯法误事者,一应如律查办,清理盐案务必详细,使盐法疏通,边事缓解。”

    众人闻言顿觉不对啊,你不是应该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