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以高热、皮肤发绀及淋巴结和内脏器官的严重出血为特征。
非洲猪瘟在症状上与经典猪瘟急性型相似。
一类动物疫病,有30多个国家发生过,尚无有效的商品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不传染人。自2007年之后严重威胁全世界的养猪业。
?病原organism
非洲猪瘟病毒(AFSV)
非洲猪瘟(AFS)的病毒是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唯一核酸为dNA的虫媒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属,是非洲猪瘟科的唯一成员,兼具虹彩病毒和痘病毒的某些特性。
目前已经鉴定出了超过20个基因型,大部分是在非洲的野生环境。2007年传入高加索地区的病毒属于基因2型,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在意大利撒丁岛流行的病毒属于基因1型。
ASFV毒株其毒力有很大区别,从家猪死亡率100%的高致病性毒株到只导致血清转化的毒株。目前欧亚大陆传播的基因2型有很强的毒力,是主要的毒株。
AFSV具有三大特点:基因组大,基因多变,生命力强。
·温度:
60c---20分钟
56c---70分钟
25-37c ---数周
4 c --->1年
冻肉--- 数年~数十年
·耐酸碱性:
ph值:4~11.5无血清
ph值:4~13.4有血清
未熟肉品、腌肉、泄水中可长时间存活。
·特点之一:基因组大而复杂
·特点之二:基因多变
基因型多达24个
·特点之三:对环境抵抗力强
ASFV在环境中,特别是在较低的温度下,以及在蛋白质环境中(例如,未煮熟的猪肉制品)具有高度抵抗性,血液、粪便和组织中长期存活。
室温的粪便中存活数天;
受污染的猪圈中存活至少一个月;
4c(39°F)的血液中存活1.5年;
4c(39°F)下储存的一些肉制品中存活超过140天;腌制火腿等。
冷冻尸体能存活几年。
病毒的灭活:
许多消毒剂是无效的,血清和粪便会大大抑制消毒剂效力。
·无孔的清洁表面:
次氯酸钠、柠檬酸和一些碘和季铵盐化合物-ph在<3.9或>11.5也可使病毒失活,但如果有血清存在,需要ph达到13.4才能灭活。
·肉制品:
-70c(150F)30分钟。
历史和影响:
1921年:在肯尼亚的蒙哥马利首次在家猪中发现。
现在该病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广泛存在,包括马达加斯加岛。
1957年:该病首次跳出非洲大陆。葡萄牙。
1960年代:葡萄牙和西班牙。
1970-1980年代:荷兰、意大利、法国、比利时。
1990年:该病在欧洲被根除,超过30年,只有意大利的撒丁岛有地方流行。
1963年:病毒从软蜱中分离到。虫媒传播,病毒可以在蜱的体内复制并传播,单个蜱可以终生感染,感染的蜱群可以持续数年。
——游走的钝缘蜱
1971年:西半球
——古巴、多米尼加、海地、巴西
巴西(1978-1981)海地
(1978-1984)发生严重流行。通过扑杀和减少宿主的措施,该病已经在西半球根除。
2007年:再次登陆欧洲,格鲁吉亚共和国
——传播到高加索地区(欧亚大陆),包括俄罗斯等地区;
2015年:传至欧洲东部
——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罗马尼亚;
——伊朗的野猪。
(虽然此次疫情来源不明,但普遍认为是来此进口的冷冻或加工的猪肉)
2018年8月,我国报告了首次在家猪中爆发非洲猪瘟。之后的几个月迅速蔓延至全国。
·传入我国的途径
1、海陆空全方位的压力
野猪活动——来自邻国,对东北、西北形成压力;
海陆空口岸的残羹、垃圾——对全国,华南;
携带入境的污染猪肉及制品——对全国,华南;
走私——对全国;
进口猪肉——对全国形成压力;
引进种猪精液——对全国形成压力。
2、传入后的扩散风险极大:
生猪养殖量大
部分生物安全条件差
生猪跨区域调运频繁
缺乏有效疫苗
存在野生宿主
·病毒的传入和暴发:
未煮\/未煮熟的猪制品喂养猪(进口、非法)
——葡萄牙、西班牙(1960);意大利(1983);比利时(1985);俄罗斯(2008);罗马尼亚、中国(2018);
空运或航运的生猪肉废料\/垃圾
——葡萄牙里斯本(1957);马耳他,撒丁(1978);格鲁吉亚(2007);
受感染的野猪
——俄罗斯(2008),爱沙尼亚,拉脱维亚,(2014);
·经济影响:
动物健康
——高发病率和死亡率
——高度传染
进出口国际贸易受限
运输限制
隔离和扑杀
——根除的需要(1971年古巴头,2018罗马尼亚,超过头)造成持续流行。
·地理分布:
地方性流行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撒丁岛(野猪)
持续暴发
——欧洲的中部和东部(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乌克兰)
——欧亚大陆(俄罗斯、高加索地区)
——比利时
从未报道的地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