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1.细菌分类地位
1.1 分类地位:原核生物界
1.2 分类单元:
1细菌分类的层次与其他生物相同,也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在细菌种,常用属和种。
1.2.1
属:
1生物学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
2具有共性的若干种的组合,应与其他属有明显的差异。
3不同属之间的 16S rRNA 序列有较大的差异,但目前尚无量化标准。
1.2.2
种:
1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
2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虽性状基本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差异。
3亚种:同一菌种各个细菌,某些方面仍有一定的差异,可再分成亚种。
型:
1“型”常用于亚种以下的细分。
2是同种之间在某些特殊性质上有区别的细菌。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像亚种那样显着。
3按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将细菌分成多种不同的血清型。
1.2.3 菌株:
1人们把不同地区或不同实验室分离到的具体菌种称为菌株。
2一旦菌株发生变异,均应标上新的菌株名称。
3当进行菌种保藏,筛选或科学研究时,在进行学术交流或发表论文时,在利用菌种进行生产时,都必须同时表明该菌种及菌株名称。如:dh5a 菌株、bL21(dE3)菌株等。
2.细菌的命名
1命名原则:据国际细菌的命名法规,采用拉丁文双名法。
2每个菌名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前一字为属名,用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字为种名,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3一般属名表示细菌的形态或发现或有贡献者,种名表明细菌的性状特征、寄居部位或所致疾病等。
4整个属名和种名在出版物中应排成斜体。
5中文的命名次序与拉丁文相反,是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eg: Staphylococcus aureus(属名 种名)
金黄色葡萄 球菌(种名 属名)
Escherichia coli(属名 种名)
大肠埃希菌(种名 属名)
3.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
1按表型特征分类法(陈旧培养基会使性状发生改变)。
2种系发生关系鉴定
(1)测定 dNA 中(G+c)mol%
(2)核酸杂交法
(3)16s RNA 寡聚核苷酸序列
4.细菌的分类方法:
1条目分类法
2数值分类法
5.细菌的分类体系
1《伯吉氏系统学手册》
2《原核生物》
3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IJSEm)。
4国际着名的菌种保藏机构。
6.细菌的鉴定
1先获得细菌纯培养物,明确其是否具有致病性,若是致病菌及时做药物敏感试验。
2鉴定一般采用形态学观察作初步鉴定,含革兰染色,荚膜,鞭毛,运动性观察等。
3然后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作进一步鉴定。
4也可进行 16S rRNA 序列扩增测序,将测到的序列与 Genbank 中已知的细菌序列相比较,根据亲缘关系远近最终确定种属。一般来说,90%以上的同源性就可确定到属,确定到种的可能性很小。
病料采集 (涂片、染色、镜检)
↓
分离培养(观察培养特征、涂片、染色、镜检)
↓
纯培养
↓
动物试验(药感试验、培养特性、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
第六章 革兰阳性球菌
球菌种类
按革兰染色特性分为:1革兰阳性球菌 2革兰阴性球菌
兽医临床上重要的是革兰阳性球菌。
其中葡萄球菌属(产物有些引起中毒)和链球菌属的某些成员是人和动物的重要致病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一、概述
二、生物学性状
三、分类(记住某一种菌哪一血清型对动物有致病性,猪瘟病毒就一个血清型)
四、致病性(最重要!掌握其导致什么疾病)及毒力因子
基本思路:某一病→哪一类可能致此病→联系部位→进一步诊断
↓
分细菌和病毒,思考细菌和病毒各有几类可至此病。
需掌握:此类病毒有一个还是多个血清型,哪些比较常见或对动物致病性强,
→哪一种型疫苗进行防治
五、微生物学诊断
1疾病菌核酸测序:测序系列与病原系列进行比对→同源性高才可以做进一步鉴定。
2掌握每个病毒最主要的病毒因子,及哪些致病集团+相关蛋白。
1.概述
1葡萄球菌属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故名。
2葡萄球菌分布广。
3多数为非致病菌,少数可导致疾病。
致病性葡萄球菌常引起各种化脓性疾患、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当污染食品时,可引起食物中毒。
考:葡萄球菌主要引起什么疾病
2.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
2培养特性
3生化反应
4抗原结构
5抵抗力
2.1 形态染色
1典型的葡萄球菌为圆形,直径 0.5~1.5um,排列成葡萄串状。
2在脓汁中或生长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球菌常呈双球或短链排列。
3无芽孢、无鞭毛,有的形成荚膜或黏液层。
4革兰染色:革兰阳性,但衰老、死亡或被白细胞吞噬以及耐青霉素的菌株呈阴性,无运动力。
2.2 培养特性
营养需要(高还是低)
1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在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佳。
2不在麦康凯培养基生长
培养特性
1营养需要
2呼吸类型
需氧或兼性厌氧
3温度 (没有特殊不用记,一般与宿主体温一致)
28~40c均能生长
致病菌最适温度为 37c
4酸碱度
ph 为 4.5~9.8
最适 ph 为 7.0~7.5
5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在肉汤培养基中 24 小时后呈均匀混浊生长在琼脂平板上
菌落 圆形凸起,边缘整齐,光滑,湿润,不透明
色素 (1)脂溶性。不同种的菌株产生不同的色素
(记) 如金黄色、白色、柠檬色
(2)致病性菌株多能产生脂溶性的黄色或柠檬酸色素,不着染培养基
如何判断不溶于水\/脂溶性:只有菌落有颜色,培养基无
在血琼脂平板上(掌握颜色+是否溶血)
菌落 形成的菌落较大
溶血 有的菌株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全透明溶血环
(β溶血),也有不发生溶血者
凡溶血性菌株大多具有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