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郝父起行,叔侄情深
作者:人牙   穿越三国从甄家开始师姐是蔡琰最新章节     
    这事可大可小,全在李悠一念之间。听其言,郝父并未亲口承认曲辕犁是他所出,这就好办!

    瞟了一眼门外来回走动的身形,呵呵一笑,怪不得郝昭这小子见面就是跪拜大礼。

    原是如此,没有无缘无故的亲近,一切皆有迹可循。

    想来那一刻,为其父,郝昭也会主动认主,可没想到二人相谈甚欢,自己又用人格魅力折服于他,才有踩肩上马,结果虽然一样,但意义完全不同。

    摇步起身,推手开窗,一股微风带些凉意,吹得人心情大畅。

    昔日为生民一念,今日得守城大将,如此甚好,甚好。

    想罢,深呼一口气,不由得哈哈大笑!郝父见之,双膝一软,又有些坐不住。

    李悠摆袍转身,摇步行至郝父身前,面色肃穆,正衣冠,立身形,对其天揖三拜。

    这是除跪拜礼外,最高礼节。郝父年事已高,想避,没避开,见其三揖,授了这一礼。

    虽不明所以,但脸已无惶恐不安。

    王杖在手,但乃一介白身,又窃名在前,如何都受不得如此大礼,但天揖他授得。

    李悠也并非惺惺作态,在他父子二人看来这是窃名之举,但在李悠看来这是大善之举。

    对一行将就木老者天揖三拜,有送行的意思,郝父知其有后言,所以不言不语,坐等发问。

    李悠也不卖关子:“长辈既无亲口承认曲辕犁乃你所出,何来窃名之说?”

    一言为其正名,但郝父知道这是说辞。太原都传曲辕犁是他所出,起初有心澄清,是知道根本经不起查问。

    但立生祠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头脑一热就选择了默认,默认就代表承认,窃名之举已成事实。

    李悠见其表情,知其还没过自己心里那关,呵呵一笑,说出心中所想:“曲辕犁传至太原,此乃大善之举。长辈既有济民之心,晚辈有个不情之请!”

    郝父一听李悠说这是大善之举,昏黄的老眼都亮了三分。

    “侯爷但讲无妨,小老儿无有不请。”

    李悠脸上笑容渐收,握拳开口道:“这天下百姓为众,耕牛寥寥无几,若有曲辕犁,可力省而功倍,地耕而土沃。此物已蒙薄尘,望长者将此犁广传天下,以惠百姓,以济苍生。”

    说完,李悠一言不发,心中所念尽是“龌龊”。

    但郝父一听浑身颤抖,不但帮他正名,还给了他名正言顺进生祠的机会。

    行将就木,还有何求?不过身后名而已。

    由此立名,太原世家必有郝姓一席之地,立家传世,这是大恩。

    郝父一听惊坐起身,拒绝客气的话都不敢说一句,生怕李悠变卦。

    腿也不抖了,腰也不酸了,一言将郝昭唤了进来。

    郝昭早已泪流满面,一屋所言他听的清清楚楚,当即双膝跪地,郝父躬身,父子二人同身行礼。

    这次李悠没躲,坦然受之。

    见父子二人起身,李悠再拱手一礼,这礼是送行,这一别就是永诀。

    郝父使命加身也不用人扶了,脚下生风畅笑一声,拨门就走郝昭泪流不止。

    郝父老来得子,对其爱护有加。

    如今……

    李悠微微一笑,上前拍了拍肩膀:“去吧,此去亦是尽孝,亦是磨练。”

    “多谢主公成全,来日必寻我主下落。”

    一老者手捏王杖,一少年手握长枪。一车夫手牵缰绳,一奴仆手提行囊。

    连夜启程上路,并未来此辞行。

    这样的事李悠一直想做,曲辕犁早在洛阳朝堂就已问世,快两年过去,仍不见广传天下,是朝堂诸公不识金镶玉吗?笑话!

    他们比谁都清楚,粮食变多,饿死的人就少,谁去卖房卖地,谁去卖儿卖女,去兼并谁的土地?

    就大汉如今状况,一把曲辕犁改变不了什么,但他们会杜绝一切可能。

    这些“龌蹉”有谁敢言?

    银汉渐隐,大日初现,仆人端来洗漱,收拾停当李悠跨马上路,老奴相送。

    行之不久,一抹火光冲天起,是郝昭家中方向。

    李悠呵呵一笑,如此决绝,看来是真打算死在路上了。

    转身一催脚下追风,扬长而去。

    逐名,逐利,逐义,皆是世间百态,无人能脱其右。

    才走一骑,一骑又至。

    来人一身血污,风尘仆仆,偏头看了一眼空中扬起的绝尘,口中暗赞:

    “未见人影,但见烟尘,当真好马力!”

    没时间关注其他,需快速找到那白马少年让其出手,就算舔着脸要那份谢礼,这次也能张开口。

    一把金叶子少说上万钱,黄金贵重能换更多,百石粟米不成问题。

    现有粟米百石,加上战马,野菜,野兽骨架,再有千石粟米绝对够三万人吃饱,吃撑。

    只要兑现这一餐饱饭,那就是名声在外,到时仁义加身,再有所许诺,这三万人必定归心。

    三万大军,刘备想想就激动。

    刘备报上名头,单骑进城,先一路打听李悠下落。

    找到时已是火海一片,当得知那少年才走不久,又想起城门烟尘,一拍大腿,心凉半截。

    刘备也不气馁,迅速找当地世家筹粮,可无人理会。

    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携大胜带兵要粮,这些人必慷慨解囊,可你偏偏是单人单骑又一身狼狈。

    只要找太守刘焉,问题立解,但三万大军就跟刘备没什么关系。

    此时已过正午,约定时间已到,可手里还无一粒粮。

    携一身血污满城跑,不引人注意都难。太守府刘焉也早就收到消息,坐等刘备上门给个说法。

    时间不能再拖,刘备一声叹气,简雍还在等他。

    再有不甘,也跨马直奔太守府。

    刘焉挥退报信士卒,呷了一口热汤,冷笑一声:“刘备好侄儿,当真好武力,好的很呐!”

    一个时辰后兵丁来报,刘焉放下手中肉食,赶紧亲自出门迎接。

    二人见面四目相对,皆泪眼朦胧双手互握,好一顿拉扯才入正题。

    刘焉好一阵夸赞,也不废话,当即传令备马备粮,他要亲自去犒劳军士。

    刘备一听,身心俱颤,最后的希望也就此破灭,嘴唇嗫嚅抖个不停。

    刘焉见之一把拉住刘备双手,目露关心开口道:“好侄儿可是一日一夜鏖战,身体疲乏不适?都怪叔父疏忽大意。”

    满眼都是懊恼。

    刘备张口欲反驳,刘焉死死抓住刘备胳膊,口中大声急呼:“来人,来人!带我侄儿下去好生休息,务必挑选美貌婢女伺候,如有差池,唯尔等是问。”

    刘备脸涨的通红:“厉声疾呼,叔父好意心领,侄儿无恙,无恙!”

    周围奴仆皆叹,叔侄二人感情深厚。

    刘备疾呼声无人理睬,声音渐远被簇拥进了后院。

    刘焉摇头叹气,擦干眼泪,一声厉喝,命邹靖整顿武备,点兵五千随行,跨马直奔城门外。

    此时已经日落西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