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吴中生撸起袖子,挥动工兵工铲向石壁铲去。
看到徒弟这个小孩脾性,老道也是一笑。他知道徒弟不是贪财只是单纯的好奇罢了,随他玩吧!不过他也是对这么大一块狗头金产生了兴趣,要等徒弟挖出后好好观看一番。
“当\&的一声,乳石洞壁上溅起一溜火花。吴中生仔细观看工兵铲这一下只是在洞壁上留下了一个浅浅的印痕,并没有像他所预期的凿进一两公分。他举起工兵工铲观看,还好,不愧是老毛子出品质量杠杠的,丝毫没有卷刃开裂现象,这也让他放心不少。
于是他又举起工兵铲向石壁凿去。一下、两下……半天也没有凿进去多少,这也不禁让他有些沮丧。
“中生,你把真气传到铲刃处,然后在向里面挖,我想这样应该能轻松的多。”在一旁观察了许久的老道说道。
“对啊!自己有真气为什么不用,还用这笨工夫开凿石壁,自己可是真有够笨的。\&刚才他还心中幻想着有一个切金断玉,削铁如泥的工具一下就挖出宝物来呢!这时一经师父提醒,觉得把真气附着在铲刃上,也能切石如腐泥吧!
其实吴中生空间里真有一把切金断玉的宝剑“惊月\&这把空间指环中得到的宝剑如果用来切山石,那就是一个小儿科。不过自从得到这把宝剑起吴中生就宝贝的跟什么似的,平时也没有机会用,让他拿宝剑挖石壁,那他宁可不要狗头金也不会拿宝剑试验的。
不过好在,吴中生依照老道吩咐,真气注入铲刃向石壁铲去。“啵\&的一声,工兵铲成功的铲进石壁,吴中生用神识观看大约铲进七八毫米,这可比刚开始用蛮劲乱铲进去的多了。看来还是师父的方法好使。
如此反复多次,吴中生终于成功的掏出了一块和赛虎脑袋大小差不多的狗头金。吴中生两手捧起,掂了掂,大概有三十五六斤重。这可比青海发现的大了一倍都不止。
“师父,还挺沉,你试试?\&吴中生捧起狗头金向老道递过去。
“你放到那个台儿上。\&老道一指旁边的一个乳石平台让吴中生把狗头金放在那里。这么沉的东西拿在手上看多累,放在平台上观看不是更好吗?也只有自己这个憨徒儿拿着它宝贝似的不知道撒手。
看着平台上的金块在火把的光芒下闪烁着迷人的金光。火光下,老道看到这金块的表面比较圆滑,伴有蜂窝状小坑洞,偶尔凹陷处还能看到石子的颗粒;金块的外形恰如赛虎的脑袋与他用神识观察的差不多,只是多了见了天日下的耀眼的金黄色罢了。
欣赏了半天狗头金,老道吩咐吴中生收起金块,爷俩向洞外走去。
知道了此物珍贵,一路上吴中生向老道指岀了两处有块状金的位置,老道用神识观察后也是叹为观止,大自然中寻到一块纯天然金块都不可多得,这里倒好,除了手里挖掘出的这块,洞壁三四米,七八米深处还各有三块天然金块,只是埋藏太深不值的挖掘。师徒俩也不是贪婪之人,只是对着感叹一番,就头也不回的走出山洞。
中午时分,师徒二人站在高处向四方眺望,他们要寻找一个有人烟的地方,进行物资补充,然后再继续向前行进。
“师父,你看那里是不是炊烟?\&吴中生向东南方向一指。十多里外两山夹着的一个山谷隐隐有烟雾笼罩,他眼睛比较尖,一下就发现并指给师父看。
“嗯,倒是像炊烟。\&老道手打笼蓬向那处观察一会儿回答道。
“走,我们去那里看看。”说完,老道就拔步向前向那处疑是炊烟处走去。
远远的,师徒俩站在小山包上向下打量。一个平缓的谷地出现在眼前,吴中生目测大约有两千亩土地左右,地上留着收割完的谷茬。在一片低缓缓的山坡上沿着一条溪流零散的盖着几十百来栋茅屋,这些茅屋看起来简陋而古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茅屋的最中间,一片青砖瓦房处,一阵阵欢快的唢呐声传进二人耳内。这声音清脆悦耳,仿佛能穿透云霄,让人不禁想起了古代婚礼时的喜庆氛围。吴中生仔细聆听,发现唢呐吹奏的竟然是《百鸟朝凤》这首经典曲目。随着旋律的起伏,他仿佛看到了一群群鸟儿在空中飞翔、鸣叫,给人一种欢快、祥和的感觉。
看来这个小山村今天是有喜事啊!正好爷俩下山凑个热闹。北方人家大都热情好客,一般家有喜事,如结婚,嫁女给老人做寿等,如果条件允许都会毫不吝啬的让凑巧路过的客人上门喝杯喜酒。主人家觉得这是给自己涨人气的表现,而突然上门的客人大都也会包上一个红包祝福主人家琴瑟和鸣,福寿安康。
小山头上,师徒二人脱下有些脏破的衣服,各自换上了一身干净的道袍,老道还梳理了一下长发重新挽了个发髻用木簪子固定住,背上吴中生从空间里拿出来的伪装药蒌又抻了抻道袍上的褶皱,才迈步走下山坡。
师徒二人刚走到村庄外围,离山坡最上头人家还有百十来米,唢呐的声调一变。一曲悲凉的让人听着有若肝肠寸断的《大悲曲》暮然响起。
师徒二人不禁面面相觑,心中充满疑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先是奏起喜乐,紧接着又吹起悲乐来,难不成这家有人离世,而且还是喜丧吗?”过去的时候,如果家中有年过八旬的老人离世,家属请鼓乐班子时通常会选择吹奏一些欢快的乐曲,以此表达对逝者在人间功德圆满、荣登西方极乐世界的欢送之情。然而,历经多次运动之后,特别是刚刚结束的某次大革命,鼓乐班子作为封建迷信的代表已经被打倒。如今改革开放了,这些旧习俗才重新在民间兴起。
带着心中的疑惑,师徒二人走向村里最外面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位于村子边缘,显得有些孤零零的。
吴中生站定后定睛打量起来,这院子看起来有些破败,围墙是用圆圆的鹅卵石和黄泥混合垒成的,高度不高,让人可以轻松看到院内的景象。
院子的面积相当大,大约有二三百平方米。西边是一片菜地,里面种满了大白菜,这些白菜长得郁郁葱葱,十分茂盛;而东边则是一片萝卜地,萝卜缨子已经开始打卷儿,呈现出些许蔫头耷脑的样子,看样子只需要再来一场寒流,就能够收获了。
顺着院中间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向北延伸,一座三间土坯芧草屋呈现在眼前,屋顶的茅草显的有些阵旧,看得出来这是有些年头了。
屋檐下不大的窗户,上面糊着枯黄的窗纸,下面倒是有几块现代的玻璃透亮。紧挨着正房西边,有一个草棚,显然是主人家放柴火工具之地。这倒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农家小院。
来到门楼处,两扇木门敞开着,师徒二人并没有向院里走去,而是吴中生上前敲响木门,同时高声叫道:“有人吗?采药人讨口水喝!”
房子东屋,刚才吴中生还听到一男一女的聊天声,这时听到吴中生叫门,顿时一静,紧接着一个女人的大脸出现在玻璃窗上向外张望。
“吱嘎”一声,房子中间的木门打开,一个四十左右岁的男人从里走出问道:“谁呀!\&
“我,采药的,讨口水喝。\&吴中生高声答道。
“啊,采药的啊!进来吧。\&男人热情的在屋门口让着师徒二人。
屋内,吴中生师徒俩坐在简陋的木凳上,手中捧着热气腾腾的水杯,感受着女主人送来的温暖。他们与这家人闲聊起来,话题从生活琐事到山间趣事无所不包。吴中生师徒对这些乡村生活充满了好奇,而这家人也乐意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经历。
“两位师父,你们是做什么工作的?”男主人突然问道。
“我们是行脚大夫,四处游历,为人治病。”吴中生微笑着回答道。
听到这个答案,男主人眼睛一亮,拍了一下大腿激动地说:“哎呀!两位师父,你们来的正好,或许我的苦命侄女儿二妮还有救啊!她就不用和人结鬼亲了……”他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悲痛和遗憾。
吴中生师徒俩对视一眼,心中都充满了疑惑。“结鬼亲\&师徒二人做为道士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在旧时代,家有未成年男丁夭折,如果能寻到一个未婚女孩并骨合葬,那么他就能被埋入家族祖坟,否则就会被找个地方随便一埋成为孤魂野鬼任恶鬼欺凌。所以过去有钱人家如有未婚男丁夭折,大都会买上一具年龄相仿的女尸,和家中夭折的男丁配冥婚,结鬼亲,这样男丁就算成年男丁,就有资格埋入祖坟,受祖宗庇佑不被野鬼欺凌了。
“结鬼亲\&吴中生不禁喃喃岀声,他只是听说过还真没亲眼看过。\&张大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刚才闲聊中师徒二人已经知道了男主人姓名,于是吴中生开口问道。
听到吴中生发问,张大哥一拍大腿,向老道和吴中生道出了事情的始末。
听完张大哥说出的原委,吴中生听的是睡睚眦欲裂,心头怒起一拍桌子,震的桌子上的水碗乱颤碗里的水都洒在桌子上,他开口叫道:“天下竟有如此可恶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