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大功一件
作者:一点无忌   穿越只想当王妃,不,你要当皇后最新章节     
    “早点休息吧!”楚铭征自嘲一笑,摸了摸她涨红的脸颊,消失于无尽的黑暗中,孤身一人。

    天色渐明,宁远王府隐隐显出金字红底的牌匾。一名蓝衣儒衫的男子手持一幅画轴,站在王府门外,来回踱步。

    楚铭征站在远处看了许久,那人终于改变方向,登上台阶,敲门。

    “找本王?”

    听见声音,沈言收回落在门上的手,转身行礼,“下官刑部员外郎沈言,参见殿下。”

    楚铭征负手而立,笑道:“升官了!”

    忠信伯之死一事,刑部尚书上陈皇帝后,皇帝非但没有让他审查,还嘉奖了他。恰好刑部员外郎有空缺,刑部尚书一高兴便升了沈言。

    本是喜事,可沈言每每想起都难受,“殿下,案件尚有疑点,下官受之有愧。”

    楚铭征皱眉,揶揄道:“你再怎么查,都不会有任何好处。”

    “殿下以为下官查案,是为谋私?”

    “大人是什么样的人,本王不关心。”楚铭征轻轻抬手,很是不耐烦的问:“找本王有事?”

    沈言压着怒火将画轴呈上,道:“颍川干旱已久,钦天监测过,今年春夏恐难降雨。这是颍川地舆图,只要按下官标注的地方,开沟建渠,便可引洛河之水。”

    见宁远王不接,他打开图,指向三处标注的地方道:“只要这三处同时开工,两个月,最多两个半月可建成,当不耽误今年的农时。”

    楚铭征瞥了一眼,淡淡道:“大人既有办法,该送往工部。”

    沈言解释:“工部无人肯管。”

    “是吗,那更与本王无关。”楚铭征绕开挡路的人,进府。

    沈言急道:“王妃为救殿下身陷囹圄,难道殿下堂堂男子,还不如一名女子的担当。”

    “放肆!”楚铭征转身怒斥。

    沈言上前:“殿下信我,只要殿下向陛下求了这件差事,王妃之围可解。殿下亦是大功一件。”

    楚铭征反问:“你要什么?”

    沈言道:“我要颍川十万百姓活下去的希望。”

    楚铭征冷笑:“大人这些话,自己信吗?”

    沈言不解的反问:“为何不信?”

    还真是个呆头呆脑的书生。楚铭征抬手,拍了拍他羸弱的小身板,好心提醒:“本王刚刚能病愈的消息传出去,你就过来向本王示好,就不怕传出去,影响仕途?”

    说罢,推门而入。

    沈言愣住了,他没想到宁远王是这个意思,见人越走越远,朗声道:“殿下,下官坦坦荡荡,无惧人言。”

    楚铭征回身:“既不怕,进来吧!”

    “诺!”沈言抱起画轴,快步追上。走了没多远,他奇怪道:“殿下,您这王府怎么都不见人影?”

    虽是清晨,可也太冷清了。王府大门不但无人值守,连门栓都未上。一路上也没看到一个下人。

    “人少,前院就留了两个人,其余的都在后院。”

    得少到什么程度,前院只留两个人。沈言猜测道:“殿下府上不会只有司礼监配备的三十宫人吧?”

    “你懂的还不少!”

    按规制,皇子开府,司礼监只给配备三十人。楚铭征也是秦妙领着人进府后,才知晓。

    没想到还真是。可宫里赐的是宫里赐的,不代表只能这么多人。这点人,相比于偌大的王府,连打扫的人手都不够。沈言去过几名同僚和上司的家里,不过是五六品,都从未见过这般清贫的府邸。

    “殿下不置办些?”他问。

    楚铭征随口道:“剩下的,等王妃进府后办,她心软,舍不得城阳侯府的旧人。”

    沈言侧头看过去,刚刚还疾言厉色的宁远王,眉眼间俱是温柔。

    难道外间传闻,宁远王不喜王妃,偏爱侧妃的传闻,不是真的?

    进得书房,楚铭征亲自热上茶水,为沈言沏茶。

    “殿下,下官来吧!”

    “那给你!”

    楚铭征也不耐弄这些东西,直接将茶匙丢给他,打开画轴看。图上标注的很详细,图侧还有注解,地形、土质还有每段沟渠预期的工时,甚至当地可用哪些河工都有。

    一夜未眠,微有倦怠。楚铭征看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味道略有些怪,茶香尽散、苦不回甘。

    他看向认真沏茶的沈言,八卦道:“听闻沈大人家中贫寒,却眼界甚高,所以距今尚未娶亲。”

    沈言否认:“臣家中还算富足,衣食无忧。”

    楚铭征指向茶壶,“那连一壶好茶都买不起?”

    沈言正为他添茶,闻言茶壶僵在半空,“下官沏错了?”

    “没错,别有一番滋味!”楚铭征轻点茶案,示意他添茶。

    沈言添好茶,放下茶壶,继续道:“臣家中尚有五十亩薄田,半亩鱼塘,农忙之时还需雇人帮工。虽不能与殿下相比,但确实算不得贫寒。”

    “沈大人对贫寒的定义,倒与旁人不一样。”

    高中的学子,个个都说自己贫寒,好似自己多么艰苦求学。可究其家中,至低也是一地乡绅。家中仅有五十亩薄田的,还从未见过。

    沈言很是严肃道:“下官说的是实话,若当真贫寒,哪里读得起书。下官少时曾有一同窗,下官需看三遍才背下的文章,他只需看一遍。却因家中无银,十岁便不读了。”

    “倒是可惜了!”

    “不可惜!”沈言难得的开起了玩笑,“普天之下,那样的人何其多。若他们都读得起书,下官今日哪有机会与殿下隔案而坐。”

    楚铭征接过话道:“沈大人想说的是,汝若得名师相授,怕不止区区二甲十七名吧!”

    沈言微怔,低头道:“下官惭愧。”

    楚铭征也没再与他闲聊,指着手中的图问:“既然工部无人肯用,这差事不好办吧!”

    “是!”沈言开始解释。

    “一则开渠引流,花费甚大,陛下觉得不如赈灾划算。可赈灾粮层层盘剥下来,到达灾民手中的,十不存一。”

    “二则官绅勾结,他们并不希望灾民的良田得救,耽误他们兼并土地。所以,赈灾粮是他们最希望的结果。除了灾民,人人皆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