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小小的改进研发
作者:沉默的老刀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最新章节     
    根据多年的经验,刘远博明白,导师此刻的心情是轻松的。

    似乎一切顺利,然而杜亦熵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刘远博震惊不已。

    “小刘,我认为这个许宁可以直接到我这儿来继续研究,或者申请继续研读也不是不可以。”

    “什么?”刘远博一脸困惑。

    他上午刚看中的好苗子,转眼间竟要成为自己的师弟?

    而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许宁还浑然不知,他的作品已经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关注。

    许宁终于能在宿舍里好好补个觉了。前些日子,他拼了命地连轴转了半个月,尽管身体恢复到了二十多岁时的巅峰状态,但依旧感到精疲力尽。

    然而,一阵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嗯?”许宁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确认四周无人后,只能无奈地起身去开门。

    门口站着的是他们飞机系的辅导员严露。幸运的是,许宁没有裸睡的习惯。

    “露姐?”

    严露比组员们只大了几岁,性格亲切,大家都喜欢称她为“露姐”。这样的称呼让她很是受用。

    不过,作为管理全系的辅导员,她通常不会亲自找某位组员,因此这次出现显得格外不同寻常。

    “许宁,杜院士刚给我打电话,让你去趟他的办公室。”严露的声音中透着一丝激动。

    虽然不清楚杜亦熵院士具体想干什么,但从他的语气来看,似乎是个好消息。

    一听到“杜院士”这三个字,许宁瞬间清醒过来,“杜亦熵院士吗?”

    虽然他曾梦想过自己的项目能够引起这位着名科学家的关注,但当这一刻真正来临,还是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当然是他啦,你赶紧换件衣服吧。”严露瞥了一眼许宁身上的篮球服,“这样去见院士可不合适。”

    “好,我这就换!”说完,许宁迅速关上门,换上了干净的衬衫和牛仔裤,并收拾了一些可能需要用到的东西背上肩。

    原本打算研究生期间加入刘远博教授团队工作的他,现在却接到了来自杜亦熵院士的邀请,这无疑让许宁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不多时,他就骑着严露提供的自行车赶到了飞机系的教学楼前。

    “许宁!”

    还没等他把车锁好,一个熟悉的声音就从不远处传来。抬眼一看,原来是刘远博教授站在楼门口等着他。

    “刘导师。”

    “哎……”刘远博见到许宁时叹了口气,脸上浮现出复杂的情绪。

    这突如其来的反应让许宁感到困惑,心中闪过无数疑问。

    “以后叫我师兄就好了。”刘远博带着一丝苦笑转身朝楼内走去,“来吧,带你去见杜院士。”

    许宁并不知道,在过去的半天里,刘远博经历了怎样的起伏。他只是默默地跟着刘远博来到了四楼杜亦熵院士的办公室前。

    “杜院士好。”

    “是许宁组员吧?”杜亦熵微笑着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请坐。”

    刘远博则习惯性地坐在了角落里的沙发上。

    “你们小组的研发我已经看了,非常出色。”杜亦熵开门见山地给予了高度赞赏。

    “我注意到,在研发文档中你负责了整个项目的规划以及所有计算机仿真部分?”

    “没错。”许宁肯定地点了点头。现在可不是谦虚的时候。

    “那你当时是怎么想到要研发这样一款战斗机的呢?”杜亦熵问道,同时拿起杯子喝了一口茶。

    面对这个问题,许宁坦诚相告:“年初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意识到,我们必须强大起来,不能总是受制于人。既然我们的空军力量还不够强大,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研发出能够迅速提升战斗力的新机型。”

    听完许宁的回答后,杜亦熵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在这样一个利益至上的时代里,这种纯粹的愿望显得尤为珍贵。

    面前这位组员不仅有着纯真的情感,还能将其转化为坚持不懈的行动,这让杜亦熵不由得想起了他年轻时的同伴们。

    “虽然我们现在比对手弱,”杜亦熵放下手中的水杯说道,“但是只要拥有你的这份决心和执行力,赶上他们是有可能的。”

    “没错,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遥远。”许宁语气坚决地回应。

    杜亦熵笑着转了个话题:“那么,当你有了改进歼-7的想法后,为什么选择了下颌式进气道呢?”

    “这个问题很重要!”许宁深呼吸一口气,开始阐述他的想法:“歼-7现在最缺的是远程作战能力,所以我首先考虑的是为飞机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安装雷达。”

    “但是,传统的加大机头的方式已经在米格-21bis和歼-7c上达到了极限,所以我决定改变原有的机头进气方式。下颌进气道对飞机的整体结构改动最小,是最优选择。”

    “在模拟过程中,我发现机头雷达罩周围的气流难以与进气道内部气流完美结合,导致了进气效率问题。此外,进气道内的气流还会产生不利的压力分布,进一步削弱了性能。”

    “为此,我想出了一个新方案:不将飞行器与发动机、内外气流分开研发,而是将雷达罩当作进气道的一部分来进行整体研发。这样可以利用气流特性来优化进气效果,减少不良气流的影响。”

    许宁曾是一位真正的航空工程师,他的回答既逻辑清晰又富有创新。

    从设定目标到试验调整,再到发现问题并最终解决,整个过程展现了一位研发师的真实心路历程。

    听完许宁的讲解后,杜亦熵眼中满是赞赏:“小许,刘教授告诉我你对这个研发理解得很透彻,起初我还半信半疑,现在看来的确如此。”

    杜亦熵笑着拿起桌上的研发方案:“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像我这样的老人,得加紧学习才能跟上你们的步伐。”

    “杜院士过奖了,我只是运用了一些仿真工具做了一个小小的改进研发,还有很多要向前辈们学习的地方。”许宁谦虚地说。

    许宁对杜亦熵的赞赏并非空穴来风。即使进入新世纪后,杜亦熵依然活跃在航空领域,并在一款运输机的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