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东西方的文明碰撞与华夏复兴
作者:爱吃腌芹菜   位面开拓者:梦想与旗帜最新章节     
    苏星云感觉自己正处于穿越以来最为威风的时刻。奋斗十五载,终成一代领袖,心中不禁泛起些许激动。此时的元朝宛如一枚脆弱的鸡蛋,山东与河南的两场抵抗不过是鸡蛋外壳上的薄薄一层,被共和强大的军力轻轻一敲便破碎殆尽,露出了里面混沌不堪的蛋液。

    陆海率领大军小心翼翼地向河北进发,沿途竟未遭遇任何敌军抵抗。河北,这片蒙古贵族云集之地,其间的地主豪强多为蒙古人。他们不仅属于共和决心铲除的剥削阶级,更因种族优越感而将汉人视为奴隶肆意役使。这些蒙古贵族知道,依照共和的严苛公审程序,即便是经过改造也难逃一死。面对共和不留后路的铁血政策,他们早已失去了祖辈的那份英勇与血性,只能选择跟随元朝残余势力,一同逃往那遥远的西北荒原避难。

    南方的蒙古奴隶主接连被共和军俘虏,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汉人也终于翻身做主,在公审之下无一幸免。这一消息如同惊雷般再次逼迫着北方的蒙古贵族们北逃。

    公元1355年六月十三日,随着汪海率领的登陆部队成功登陆,元朝朝廷携带大量财物、工匠与粮食,无奈放弃了繁华的大都,向北方仓皇逃去。元朝的这一举动引发了连锁反应,整个河北地区的蒙古贵族仿佛逃避世界末日一般,纷纷向北涌去。

    陆海的军队再也不用步步为营了,前方已无任何抵抗之力。接下来的任务便是抓捕俘虏、追缴财产。元朝不负责任的溃逃不仅让河北局势陷入混乱,更波及到了山西。山西的元军眼见河北已被共和夺取,知道仅凭山西一地根本无法抗衡掌控天下的共和势力,于是刚刚逃至山西的元军再次踏上逃亡之路,向关外逃窜。

    七月份,何成的北上军队得到了充足的弹药补给以及山西侧面陆海军队的有力辅助,开始大举进攻山西。经过十五天的武装行军,共和军成功掌握了长城内线的全部领土,此次战争的目标已全部达成。

    领地的控制区已膨胀至三百万平方公里,成为了中国这个时代的繁荣核心。整个华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四千三百二十万人口在这里繁衍生息。这片广袤的土地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共和实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业链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更何况,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尚未开发的原料产地等待着人们的发掘。这无疑是一个工业国家梦寐以求的完美开局。

    元朝的北逃使得那些游离于共和之外的势力失去了他们的精神支柱。昔日元朝以长城内的燕都为行政中心,尚具备统领中国的资格。然而,如今元朝已逃至遥远的西北荒原,加之其少数民族的身份,即便是昔日效忠元朝的人也无法再厚颜无耻地宣称这个政权为正统。如今的元朝已与胡人的王无异,那些儒生再也无法依据“夷入华夏则华夏”的理论来为元朝辩护,更无法将长城外的野蛮人奉为王加以宣扬,否则若干年后必将落得与秦桧一样的千古骂名。

    随着元朝的败退,国内的军阀纷纷自立为王,一时间城头之上各种大王旗高高飘扬。

    元朝,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在经历了自亡宋之战以来的漫长岁月后,终究逃不过灭亡的命运,立国76年的历史画上了句号。江南地区开始出现一种声音,人们提议将元朝的历史归入夷狄史中,以此洗刷被异族统治七十余年的耻辱。然而,共和的行政报纸及时发声,终结了这场舆论的混乱局面。

    苏星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其中写道:“元朝虽然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但当元朝的忽必烈统一中国,接过中国皇帝的称号时,他就已经在法理上将蒙古人所征服的土地纳入了中国版图。共和与元朝之间的斗争,实际上是一场内战,这场战争并未真正结束,因为北元的土地还未被统一,那里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不应因为蒙古人的逃走和分裂,就让这些土地从华夏分裂出去。共和有责任和义务让北元现在占领的土地回归祖国的怀抱。

    至于华夷之辨,我认为,在中华强盛之时,我们应该对外族展现出包容与智慧。凡是习得我中华文明的人,都应视为华夏儿女。想当年周朝定九州时,三晋被视为北狄,齐鲁被视为东夷,雍州被视为西戎,荆州被视为南蛮,可如今这些地方都已成为华夏的一部分,这些地方的民众都是神州大地的子民。现在,我们应该拿出先祖的气魄,让那些迷失方向的蒙古人回归华夏文明的怀抱。”

    苏星云的这番话,实际上是对那些狭隘民族观念的有力回击。特别是江南的士人,他们争先恐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试图占领道德高地,这种嘴脸实在是令人作呕。如果按照他们的单一民族论,千年之前的他们也不属于华夏苗裔。苏星云的宣言,即将蒙古人纳入神州大家庭的观点,让共和内部的其他狭隘思想失去了立足之地。

    作为一手打走元朝、建立强大共和的创始人,苏星云在共和内部拥有极高的威望。他努力消除治下的狭隘民族思想,倡导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文明观念。

    如果现在的共和是后世那种被四周生产力不低于中国的邻国所包围的情况,苏星云就会不断强调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此提升国民士气,凝聚人心,鼓励人民奋斗,向四周拓展生存空间。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地方有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态,只有通过硬碰硬地展示力量,才能让自己的文明得以壮大。

    然而,目前共和周围并没有出现与中华文明竞争的其他文明,无论是在生产力还是文明程度上,共和中国的存在本身就足以让四周的国家感到自卑。共和很容易就能让四周的人聚集在华夏文明的大旗下。在这种情况下,宣扬文明优秀论才是正道。血统是先天的,但所属文明却是后天的。如果几代人都信奉这个文明,那么血统上也会自然而然地打上文明的烙印。

    在共和的辉煌时代,人们对自己所创立的工业文明满怀自豪,坚信这是华夏农业文明的一次伟大进化。这种自信不仅感染了共和的子民,甚至连那些曾与共和交战的势力也开始转变看法。

    “确实如此,凡是跟共和交过手的势力,现在都得承认工业文明的强大。”一位经历过战火的老兵感慨地说,“我们这些曾经的对手,如今也自称是亚工业文明。想想明玉珍部在四川与残余元军军阀段功的激战,真是痛快!”

    而在更远的地方,陈友谅的汉军已经转战至缅甸和老挝一带。面对中南半岛的土着,汉军的火枪大炮展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那些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战象,在汉军的火炮轰击下,冲锋时便陷入了混乱。

    “这些战象看起来吓人,但一上战场就变成了纸老虎。”陈友谅的副将李文忠笑着说,“我们的火炮一响,它们就乱了阵脚。”

    陈友谅在这半年里终于感觉到自己时来运转了。他反思道:“在中原跟一群猛人打生打死,忙活半天只为了一块土地,实在是不划算。如今土地到处都是,何必在中原较劲呢?”

    “将军说得对!”李文忠点头赞同,“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施展抱负。”

    陈友谅仔细观察了中南半岛的丛林人,发现他们身材矮小,智力也有些问题,尤其在算数方面更是捉襟见肘。

    “这些人虽然勤劳,但智力上确实不如我们。”陈友谅对李文忠说道,“我们得另外想办法增强兵力。”

    于是,他开始大量移民西南的汉人到中南半岛。“欺负这些土人,可比在中原打生打死要划算得多。”陈友谅认为,只有汉人才是他在这片神州西南土地上的真正依靠。

    “至于回到中原嘛……”陈友谅眼中闪过一丝野心,“在这里开拓一个荒蛮之地,当个土皇帝,似乎更加划算。”

    李文忠听后,笑着说:“将军,您在这里一定能成就一番伟业!”

    陈友谅点头微笑,他知道自己的野心和抱负,在这片新的土地上,他将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陈友谅的上表称臣文书终于送到了共和的苏星云手中。苏星云仔细审阅后,沿着宋时边境线,包括大理和现在的越北,给陈友谅划定了一条明确的界限。“三年之后,你必须离开这条线的范围。”苏星云在文书上批示道,“但在此之前,我准许你在东南亚建立自己的国家,条件是你必须与共和保持贸易往来,共和将准许你收取百分之二的关税。”

    当陈友谅得知这一消息时,欣喜若狂。“苏星云这是同意我做朝贡国了!”他激动地对身边的亲信说道,“一直以来,共和就像一座大山压在我心头,感觉它一天天壮大,迟早会扩张过来将我剿灭。现在,苏星云允许我建国,这种感觉就像一直藏着的通缉犯突然发现自己被政府免罪了一样。”

    为了进一步巩固与共和的关系,陈友谅积极与共和联系,并向共和的代表孙涛提出了自己的唯一要求:“我希望共和能支持我当土皇帝,至于共和有其他什么想法,我都顾不得了。”

    在商谈过程中,陈友谅小心翼翼地问道:“对于‘汉军’这个称号,是否需要取消?我担心这会对共和的正统性构成威胁,以后因此而被共和灭掉。”

    孙涛听后,微微一笑,给陈友谅吃了颗定心丸:“放心吧,共和希望‘汉军’‘汉国’这个旗号能继续保持下去。”接着,他意味深长地对陈友谅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我们的总指挥还是有的。总指挥不希望看到神州西南出现一个与中华语言文字不同的国家,也不放心将共和的工业技术传给外族。”

    陈友谅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心中已然明了共和的真实意图——将自己打造成开拓南亚的一把利刃。他意识到自己现在的地位与宋时的大理相似,都是建立一个汉化且可被中央控制的国家,以防止南部野人对南部的威胁。

    “我明白了。”陈友谅说道,“我会全力配合共和的安排,共同维护神州西南的稳定与发展。”

    孙涛满意地点了点头,双方达成了初步共识。从此以后,陈友谅便踏上了建立自己国家的征程,而共和也借助他的力量进一步巩固了在南方的统治地位。

    得知自己对共和还有利用价值,陈友谅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他开始与共和商讨南下的支援问题,共和提出可以用贷款的方式提供物资,但条件是十年后必须用谷物偿还。陈友谅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条件。

    “南方的土地我看过,肥沃得很,偿还欠债根本不成问题。”陈友谅信心满满地说道。他知道共和还需要他,不会轻易断绝他的生路。于是,他按照共和的指示,在中南半岛开始了新的征程。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草原,七王爷召集了一场重要的会议,这场会议的决策将影响整个世界的走向。

    “各位将军,不要气馁。”七王爷环视四周,笑着说,“来日方长,说不定我们还有机会打回中原那个繁华世界。”

    帐内一片寂静,将军们面面相觑。七王爷继续说道:“你们以为我在开玩笑吗?”

    听到七王爷话中有话,将军们纷纷抬头注视着他。七王爷满意地看着他们的反应,他已经掌握了元顺帝,蒙元高层也尽在他的掌控之中。只要他再掌控军队,就能更进一步。

    “你们觉得南边的汉人已经如此强大,未来若再控制了美洲大陆,岂不是更加不可匹敌?”七王爷试探性地问道。

    将军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七王爷见状继续说道:“既然共和有了美洲这个本钱,我们也有。一百年前,我们的蒙古人在征讨西方时,越过高山发现了一片土地,那里越是往东越是温暖,而且那里的人至今仍奈何不了金帐汗那群废物。”

    底下的将军们似乎明白了七王爷的意思,察汗忍不住问道:“那金帐汗那边怎么办?他们会允许我们进入西地吗?”

    七王爷冷笑一声:“帖木儿啊帖木儿,你是老了还是糊涂了?”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阴冷的光芒:“我们的火炮会让金帐汗和我们亲如一家。不,我们本来就是一家。我希望你们能让金帐汗认祖归宗。”

    将军们眼前一亮,七王爷的这一番话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纷纷表示愿意听从七王爷的命令。

    “向西的战略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七王爷严肃地说,“我们必须放下一切矛盾。首先,我希望你们把所有的汉人工匠交出来,朝廷将给他们蒙人的身份。”

    一位将军犹豫了一下说道:“王爷,这些都是我们的奴隶,是我们的私产。”

    七王爷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那么你是不想交了?”

    那将军默不作声,突然,一把刀剑从他胸前透出,下手的是孛罗帖木儿。七王爷啧啧了几声:“糊涂啊,打下了西边多少奴隶没有?现在给这些汉人一个出身,好让他们为我们的大业奋斗。共和都能将蒙人纳入汉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将汉人变成蒙人?”

    七王爷的一番话让将军们认清了形势。这一招果然奏效,他知道直接夺取兵权会引起反抗,倒不如控制所有的工匠。这些工匠一旦摆脱奴隶身份,将成为七王爷坚定的支持者。到时候,七王爷就能通过控制后勤来限制各部军将。

    在草原上,蒙古的力量正在悄然积蓄。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是南方的中原,而是决心向西扩张。近年来,元朝已经被共和的强大火力打得心有余悸,元朝的骑兵们再也不想遭遇共和军的那种压倒性优势

    “我们的力量在这里驰骋,统一那些曾经不愿听从号令的部落。”七王爷站在高地上,俯瞰着下方的军队,“在整合了蒙元的力量后,对付这些部落简直易如反掌。”

    将军们纷纷表示赞同,他们信心满满地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这股力量携带着大量的牛羊,决心横穿鲜卑利亚大荒原,带着火枪大炮一路向西前进,意图将蒙元帝国的光辉洒向西方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东方,苏星云就像一只蝴蝶,在中国轻轻扇动翅膀,却意外地引发了世界历史进程的连锁反应。

    “我们的目标是西方。”七王爷对身边的亲信说道,“共和的强大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战略。但我们的力量依然不可小觑,我们要在西方的土地上重现蒙元的辉煌。”

    他的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蒙元帝国在西方的崛起。将军们也被他的热情所感染,纷纷表示愿意为这一伟大目标奋斗到底。

    就这样,蒙古的力量在草原上蓄势待发,准备向西方进发,而苏星云的决策也在不经意间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