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韩导,你的发言能发表吗?
作者:梁园筑梦   重生80:开局相亲女儿国国王最新章节     
    提到了过去,自然也免不了要说现在。

    韩平等众人情绪平复一些,继续道:“特殊时期结束后,全国的文艺事业都迎来大发展,咱们电影界的头等大事,就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保障供给。

    具体措施各位也知道,一个是把一大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品、在特殊年代中遭到禁映或是受冲击未能发行的影片重新投放市场。这批经典老片重见天日,再一次点燃了亿万观众的观影热情。

    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要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尽快恢复生产。文化部在1977年1月向各制片厂下达了年产36部故事片的生产计划。结果7家制片厂马力全开也只完成了21部。那个特殊时期对各制片厂生产机能的破坏可谓触目惊心,想要短期内恢复,又谈何容易?

    上影厂厂长徐桑楚说,服装车间里数千件服装发霉破损,无法使用;照明车间的灯具荒废多年,一通电流灯丝就烧断。想要改变这种“溃不成军”的局面,必须从根子上对整个行业进行彻底的治理整顿。

    直到去年,各厂的制片生产有了起色。这一年,恰逢建国30周年大庆。在文化部统一部署下,各厂围绕“革命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工业题材”“农业题材”的年度规划,分批实施“献礼片”拍摄。大家都在说,制片厂的日子好过了,电影的黄金时代不远了。”

    韩平顿了顿,目视全场后,问道:“可真的如此吗?”

    不少人皱起眉头,心想,难道不是吗?

    只有汪厂长眼睛放着光,看韩平就像看一件稀世珍宝一般,显然汪厂长并不是一般人,他早已看到辉煌中蕴藏的风险。

    他能看清楚,是因为几十年来的经验和对行业的深入了解,但韩平……

    这也是汪厂长对韩平如此看重的原因,一个年轻人有如此深远的目光,这比他的导演才能还要令人惊讶。

    “不,不是这样的。”韩平摇摇头,说出自己的看法,“特殊年代后,国内之所以可以掀起观影狂潮是因为可供人民群众娱乐的手段少,加上那个年代影片来来回回就那几样,远不如现如今的题材众多。于是乎,人民群众的观影热情得到集中释放,有人一部电影港甚至能看几十遍,也是如此。”

    “如果一切向好发展,国内的电影业甚至有机会冲出国门,走向亚洲,甚至走向世界!但……很遗憾,这不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有人忍不住问道。

    在坐的各位都是电影人,谁能拒绝这种诱惑。

    就连汪厂长和钱主任都是心潮澎湃,要是在他们的任上达到这个目标,他们不说名留青史,却也能在电影史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是来自竞争对手,也就是电视节目的攻击。”

    “电视?”周经理觉得荒谬,电视节目能成为电影的对手?

    “不可能吧,全国电视才多少。”

    “是啊,我家有电视,但上面就没什么节目。”

    韩平不疾不徐道:“大家可以翻看我刚刚递给大家的文件,上面有关于全国电视机保有量的历年数据。”

    众人依言,翻开文件,很快找到相应的数据。

    看到数据后,汪厂长和钱主任脸色瞬间大变。

    “各位可以看到,全国电视机的保有量从1978年的304万台以每年数百万的数字迅速攀升,今年甚至有可能突破千万台!”

    韩平轻笑道:“现在电视机可是紧俏的工业品,谁家不想有一台大电视呢?”

    “一台电视就是一个小型家庭影院,能吸引多少咱们的潜在观众呢?”

    一股寒意,深深刺入众人骨髓中,张华勋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如果是那样的话,电影观众还真有可能逐年递减。

    “不对,韩导说的是理想情况,可实际上咱们家里的电视就是摆设,根本没有什么节目看。”

    “对啊,我都后悔买电视了。”

    众人议论纷纷,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韩平又给了他们一击,“那是老黄历了,各位难道没听说过,央视最近在筹拍国产连续剧吗?”

    在座众人又是一惊,还有这事?不会是这小子为了吓唬我们瞎编的吧?

    “咳咳。”汪厂长轻咳一声,出言为韩平解除了众人的猜疑,“韩平同志没有说谎,实际上央视已经上马一部电视剧,片名叫《敌营十八年》。而这只是个开端,现任的央视台长很有想法,他们甚至想拍四大名着。”

    这下众人不说话了,他们也说不出口,全都震惊于刚刚得到的消息。

    《敌营十八年》也就罢了,他们没听过,可四大名着的影响力在这个文学的黄金年代实在太大。如果四大名着改编的电视剧放映,电影观众要跑一半。

    钱主任也无法淡定,毕竟电影票房事关中影的利润啊。

    韩平不等他们消化这个消息,继续秉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原则,“除了电视机对电影行业造成的影响外,我们几大制片厂本身也是问题重重,保持现状已经非常困难,想要发展是想也别想。”

    “这又从何说起?我们中影可从来没有少过制片厂的钱,七十万一部电影的价格,制片厂可都是在赚钱,风险都在我们发行方身上。”周经理叫屈道。

    “周经理这是在用老黄历算账,这么算制片厂拍片只会稳赚不赔,可实际上并非如此。”韩平摇摇头,说起制片厂的难处,“燕影厂的规模想必各位也知道,想要维持这么大的厂运转,运营成本可就海了去。加上改革开放后,职工们的福利待遇都要提,这势必增加成本。还有演员工资,随着物价提升,能不涨吗?”

    “这些可都是要算进总成本里面的,但国家每年拨付的钱是有数的,靠那些钱,完成每年拍摄任务已经很紧张。”

    “如今,制作一部电影的成本是与日俱增,很快制作一部电影一百万都打不住。你们说,到时候七十万,或者九十万的买断费用制片厂能活下去吗?”

    有人当即提出一个看似冠冕堂皇的建议,“可以缩减拍摄成本啊?”

    “缩减成本?”韩平似笑非笑地看着中影的那位随行人员,然后摇头道:“有的制片厂不是已经在这么干了吗?他们花个十来万,拍个粗制滥造的电影用来换取中影的七十万,这个生意好啊!”

    众人闻言,无不色变。

    他说的这个问题是真实的,却也是他们不想提及的,因为一旦问责,打击面太广。

    汪厂长也是欲言又止,因为燕影厂也有这种问题。他也很无奈,因为每年拍电影的预算就那么多,你总不能平均吧,那还拍什么好电影。

    所以,有时候不免需要牺牲个别电影项目。

    “各位可以想象,当粗制滥造的电影多了,观众还愿意去电影院支持国产电影吗?”

    韩平低声一笑,道:“与其在电影院花钱看烂片,我还不如在家看电视剧呢,最起码电视剧不用花钱,不是吗?”

    众人手脚一阵冰凉,因为他说的极有可能发生。

    其实不只是八十年代,他穿越前也是这样。

    电影院烂片太多,不少观众都选择在各大流媒体平台观影。

    钱主任忍不住出言问道:“韩平同志,你说的这些真有可能发生吗?\&

    “当然,说到底,还是现在电影票房的分配政策出了问题,高额投资带来的低回报,甚至巨额亏损,即使是国家的钱,也不能这么造是不是?”

    钱主任赫然,造成这种情况,中影也有一定责任。

    周经理问道:“那有没有解决办法?”

    韩平怒目圆睁,掷地有声的说道:“有,改革分配方式!\&

    他所说的分配方式改革,其实是在发行体制上做局部改革尝试,将影片发行的统一定价,改为优质优价,但这种改革只是在已有体制框架内平衡了一下利益分配关系,不可能触动真正的痼疾,即使成功也只是一次治标不治本的隔靴搔痒。

    但这已经是最理想的状态了,更大的可能还是这种提议被否决。

    果然,他这番话说出来,除了燕影厂一边的人支持外,中影一方的人却是鸦雀无声。

    ”这个……还要经过领导开会讨论。“周经理尴尬的说道。

    ”我理解。‘韩平点点头,又有些遗憾,“明明电影行业是个能挣钱的行业,偏要捧着金饭碗讨饭。再这么搞下去,电影就完了!”

    他这句话,无意间道出了一个真相:再不改革开放,华夏电影就只有死路一条。

    会议结束后,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但似乎又变得不同了。

    中影一行走后,汪厂长握住韩平的手,激动道:“韩平同志,你的话说到我的心里了!”

    “没想到咱们燕影厂竟然这么难!”

    “都是中影太霸道!”

    “韩平同志的话太解气了,没见他们最后话都不敢说了。”

    这时,厂里的记者同志走过来,激动的问道:“韩平同志,你刚才的发言能发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