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为了商业片的未来
作者:梁园筑梦   重生80:开局相亲女儿国国王最新章节     
    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在《神秘的大佛》随着放映时间超过一个月,全国票房超一千五百万的大好日子。似乎是不想让燕影厂太得意,之前批评《神秘的大佛》的急先锋《光明日报》在沉寂许久之后,再次公开批评《大佛》。

    “目前电影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之为‘商业性’——单纯追求票房价值,在艺术上粗制滥造的不良倾向。导演和编剧用瞎编硬凑的离奇情节瞒哄观众,用庸俗的形象和噱头败坏人们的胃口。《大佛》在票房上取得的成绩是华夏电影的悲哀,也是这个行业的悲哀。

    在这里,本报希望人民群众不要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这样的电影绝对不是艺术,也终究不会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更希望《大佛》的制片厂能放弃所谓商业性,为艺术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服务,也希望导演和编剧能真正的提升自己,而不是走歪门邪道。”

    追求票房,在今天的电影市场再光明正大不过,每个电影人都期待创作一部票房冠军影片。但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没有市场经济的提法,人们缺乏商业片、娱乐片的意识。那时电影最不可缺少的是教育价值,至于“追求票房价值”,被口诛笔伐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事实上,尽管《大佛》所呈现的商业萌芽和娱乐性,绝对有“敢为天下之先”的意思,更对整个市场和电影界有着寓意深刻的影响,但主流媒体的观念过时,无法接受新思想,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世界也是不争的事实。

    眼见《光明日报》再次发声,一些报纸为了销量又有些蠢蠢欲动。

    本来,汪厂长的意思是见好就收,上面已经让步那么多,《大佛》已经顺利公映,没必要和主流媒体论个高下,还不如忍一时风平浪静。

    但韩平的意见却与之相反。

    “厂长,我觉得我们现在不应该偃旗息鼓,相反,我们应该和主流媒体打嘴仗。”

    “这是为什么?”众人看着韩平,眼神里满是疑惑。

    韩平轻咳一声,从容道:“咱们第一次和对方打嘴仗,打官司,呼朋唤友,甚至把官司打到部里是因为电影差点被禁,咱们厂,那么多职工的心血和国家的投入面临着打水漂的风险。这不仅侵犯了咱们厂的利益,甚至侵犯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我们最终得到胜利,公理和正义得到声张。”

    众人齐齐点头,心里也为那次抗争并取得胜利感到由衷的自豪。毕竟,他们的对手可是主流媒体啊!

    但这次……

    “这次咱们并不单纯是为了咱们厂,同时也是为了商业片这个萌芽能够顺利成长,不会因为一时的风雨而夭折。”韩平面色沉重,扫视全场一眼后,继续道:“咱们都是电影人,行业面临的困境也都清楚。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影的制片成本与日俱增是必然的。现在,中影愿意放弃一些利益,归还属于咱们制片厂本来的利益,这是好事……但也是坏事。”

    “咦?”

    “这不是好事吗?”

    “咱们厂能赚更多钱,怎么就是坏事?”

    汪厂长道:“韩平,别打哑谜了,给大家好好讲讲。”

    厂长发话,韩平也熄了卖弄的心思,他说道:“这次改革让利,好事大家都清楚,只要电影质量过硬,制片厂赚的远远超过七十万乃至九十万的买断价。但坏处是,等到制片成本升高,单部制片成本超过九十万的时候,制片厂该怎么办?”

    有人没听太明白,却不以为意道:“这有什么,如今群众观影热情高,卖出去上百个拷贝还是很轻松的。”

    “没错,而且电影制片成本上升又能升多少,咱们制片厂总还是有得赚的。”有人附和这种说法。

    韩平摇头道:“你们错了,真正能赚钱的电影只是少数。”

    “怎么会?”

    “现在电影拍出来就有人看啊?”

    韩平看向汪厂长,面色平静地说道:“有个数据厂长是知道的,那就是观影人次正在以每年上亿人次的速度减少着。”

    “啊?那么多?”

    “不可能吧?”

    “怎么可能!”

    “厂长,韩平同志说的是真的吗?”

    出乎他们意料的,汪厂长并没有否认,反而点点头,确认了韩平的说法。

    这下他们坐不住了,纷纷询问观影人次减少的原因。

    韩平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信息,最后他道:“随着观影人次的进一步减少,票房能大卖的只会是少数精品电影。而这种精品电影大概率是群众喜爱的商业片。”

    至于艺术片,未来的出路只能是走出去,只有冲奖路线才是适合这类电影的。

    不过,这些话却不必说出来。

    “商业片,娱乐性强的好电影观众愿意花钱,反之,观众不会买账,中影也只会束之高阁,制片公司也赚不到钱,甚至赔本,久而久之,市场自己就会完蛋,现在的观影热情有多高,未来就有多冷。”

    众人不由打了个寒颤,被韩平的描述吓到了。

    “所以,不管是为了咱们自己,还是为了后进者,商业片的名声不能臭,反而要捧起来,捧成标杆,让后来人都知道《大佛》是国内商业片的先驱!”

    韩平这么一鼓噪,就连汪厂长都有些热血澎湃,更何论其他人。

    看着众人激动的神情,韩平笑了笑,开起了玩笑:“诸位别太激动,刚才咱们说了大义,现在咱们再聊聊小利。”

    “哈哈。”众人笑出声,激动的情绪平复了些许。

    韩平等会议室安静些后,继续道:“中影扩大拷贝数量的事不是秘密,大家都知道吧?”

    “知道啊。”

    “又向洗印厂订了两百个呢。”

    “前后加起来有四百个呢!”

    “这回厂里日子要好过不少了。”

    “第一次啊,咱们制片的总算不是赚个蝇头小利了!”

    韩平点点头,“没错,总共四百个,如果保持这个数量,电影结算时咱们厂能拿到四百二十万。咱们投资多少呢?二十万。那是二十倍的利润!”

    虽然早已知道厂里能拿多少,但此时再听到这个数字,不少人还是激动到面色通红,恨不得引吭高歌。

    韩平道:“如果顺其自然,卖到全国影院的拷贝数量也就到头了。即使还有增加,可能也到一年后,对咱们来说只是廖甚于无。”

    汪厂长点点头,韩平说的没错,这个年代是走长线放映,影院卖了拷贝想什么时候放都行。四百个拷贝放映一年时间,绝对满足全国绝大多数观影人群。

    至于剩下的几亿人口,多数在乡村,拷贝钱在他们身上是赚不到的。

    “所以,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和《光明日报》打口水战,把舆论吵起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咱们这部电影。如果经济发达地区县级市的人都知道咱们这部电影,而影院却没有放映,他们会怎么做?”韩平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去旁边的里看?”

    “写信要求所在地区的电影院放映?”

    韩平点点头,“两种说法都对,也是他们会做的。”

    “当这些电影院意识到观众对《大佛》有强烈需求,又不想别的市把这个钱赚了,他们向中影订拷贝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全国有860个市、368县级市,去掉经济不发达地区,再提高两三百个拷贝并不是问题。”

    两三百个拷贝!

    即使是汪厂长也不由得动心起来。

    汪厂长当机立断道:“韩平,你就说这次找谁发文吧!”

    “这次不适合让别的厂参与,就咱们燕影厂自己应对足矣。”韩平道。

    “如果只是我们,会不会让对方嫉恨咱们?”汪厂长担忧道:“别为了看不见的好处把对方得罪死了。”

    “不会的,真理越辩越明,我们又不是胡搅蛮缠,而是以事实为准绳。”韩平笑着道。

    “那行。”

    韩平看向张华勋,笑着道:“我看上次张导文章写的就很好,这次还可以继续和对方辩论。”

    “我没问题,他们追着咱们的作品不放,我也一肚子火。”张华勋接下了这个任务。.

    “厂长,我也准备写点东西发出去。”韩平面色平静地看向汪厂长。

    汪厂长面色一紧,说道:“韩平,你要考虑清楚啊!”韩平可是他看好的人,万一因为这事被主流媒体恨上,对他的发展可是很不利的。

    不过,韩平的想法又有不同。他到底是个年轻导演,还没有独立执导过一部电影,未来他第一部电影想要得到重视除了电影本身的质量外,说不得就要靠话题度了。

    这回也是他的一个小小实验,即使不成,对他也造成不了什么影响。

    议定后,燕影厂很快行动起来。

    第一个发声的就是张华勋,他接受采访后反复声明,“我决定拍《大佛》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太多,自始至终考虑的,只是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

    他的采访第二天便见报,没等读者和《大佛》的观众做出反应,韩平发表的文章便已新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