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热血沸腾的赵云,箭雨互射!
作者:大糖诗仙   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最新章节     
    “咚!咚!咚!”战鼓声如同雷鸣般响起。

    顾衍的大军与黄巾军,如同两股汹涌的潮水,随着鼓声的节奏,开始向前推进。

    汉军这边,中军、左翼、右翼、后阵,近万人迈步向前。

    他们一边大踏步前进,一边发出怒吼声:“杀!”

    万人齐喊的声音,响彻云霄,杀气腾腾,充满了一往无前的气势。

    身处军中的赵云,他虽然实力强悍,却从来没有感受过这种几万人的战场对决。

    他生平最艰险的时刻,就是坞堡被围困的时刻。

    那个时候,每一刻都非常危险,不但坞堡岌岌可危,甚至生命都朝不保夕。

    但是,那种感觉,完全不同于现在他所感受到战场上的气氛。

    他只觉得一股热血,在身上狂飙,涌上他的头颅,让他面红耳赤,让他心跳如雷。

    他只觉得浑身上下都充满着狂暴的力量,仿佛能一拳打死奔马。

    他看了看自己身边的人,他这一屯的士兵,都是自己的老部下,来自于坞堡军。

    他们和赵云差不多,一个个脸上涨的通红,眼中闪烁着对战斗的渴望。

    赵云又看一下其他的方阵。

    然而,其他汉军虽然喘着粗气,但神色平静,仿佛这一切都在他们的预料之中。

    他们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已经习惯了这种紧张的氛围。

    他们显然对这种场面已是习以为常。

    赵云不禁有些惭愧,自己还是见识太少,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缓缓地平息了一下激动的心情。

    此时,在整个正面战场上,双方总兵力可能超过了四万人,如此规模的接战,不管是顾衍大军还是黄巾军,都非常的谨慎。

    在这种大规模的战争中,个人的武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讲究战阵的力量。

    战阵的力量来源于秩序,来源于齐整,来源于队形。

    所以双方的大军在前行的时候,都要尽量保持阵型的完整。

    想要保持阵型的完整,除了平时的列阵操练之外,在战争中,眼睛要时刻注意着军官的背旗,耳朵要时刻聆听着鼓点声。

    这个时候,大踏步向前,小碎步向前,都是不行的,士兵与士兵之间需要非常默契。

    任何一点阵型的破绽,都有可能成为敌军进攻的重点。

    顾衍站在高台上,看着中军和各营之间,互相配合,击鼓传声,缓慢的向前推进。

    他又忍不住想起,穿越之前看的一些历史穿越小说。

    居然把中小学生的军训队列,当做穿越法宝,就好像能无往不胜似的。

    这实在是无知者无畏,从古到今,在任何战争中,队列都是极其重要的。

    从目前来看,显然黄巾军这方面的训练就严重不足。

    他们虽然也有各种鼓点声,也有各种旗帜指挥。

    但是他们走不了多远,队形就开始歪斜,甚至出现了脱节。

    而他们的军官,整顿起来也显得手忙脚乱,甚至出现有些军官气狠了,用鞭子乱抽一通。

    看到这一幕,顾衍的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黄巾军的人数太多了,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不过现在放下心来,以他超脱时代的偃月阵,正适合对付这种人数多,阵型又比较混乱的大军。

    可以说,现在顾衍唯一需要担心的,是黄巾军高昂的士气和他们对太平道信仰的死战决心。

    装备简陋,能力一般,但这些士兵能够悍不畏死地战斗,这正是黄巾军起事之初便能席卷天下的原因。

    今天遭遇的这股黄巾军,显然不同于张牛角的部下,他们的信仰更加虔诚,目光中全是狂热的气息。

    不知道他们对信仰的狂热,能不能经得起刀枪剑戟的杀戮。

    虽然速度非常缓慢,但是两支军队同时行动,他们终于慢慢的靠近,此时双方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彼此之间只剩下一箭之地。

    双方进行了最后的整队,几乎同时,双方的战鼓声响起。

    这个时候响起的鼓声,是进攻的信号。

    随着战鼓声响起,汉军开始缓缓出现了一些变化。

    汉军中军的三个营步幅放缓,步伐稳健而有力。

    与此同时,右翼的士兵们步幅加快,开始突前。

    左翼步幅放慢,逐渐落后于中军。

    整个汉军阵型巧妙地形成了一个斜面,这样的布局无论黄巾军攻击中军还是两翼,都将面临侧翼的威胁。

    当双方靠近至百步左右时,中军的陷阵营士兵抬起手护住了面部,他们的眼神坚定,不受即将到来的箭雨影响,继续向前推进。

    其他各营,包括左右两翼,盾兵前出,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后排的弓箭手开始弯弓搭箭,箭矢朝着45度角的天空,随即发起了一轮抛射。

    箭雨划过天空,带着呼啸之声落在黄巾军的阵地上。

    尽管箭矢抛射杀伤力不大,但箭矢如雨点般密集,足以让黄巾军的士兵感到压力。

    时不时有人中箭,发出惨叫声倒在地上,鲜血直流,再加上哀嚎声,多少会动摇他们的一些士气。

    与此同时,黄巾军的弓箭手也开始还击。

    黄巾军的弓箭手,还是老毛病,真正的精锐弓箭手并不多。

    他们并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往往以前都是猎户出身,他们手中的猎弓远远无法和汉军的步弓相提并论。

    他们的箭矢射出的箭雨并不密集,零零散散,而且速度非常慢。

    这种软乎乎,轻飘飘的箭矢,显然无法对披甲率比较高的汉军士兵造成太大伤害。

    双方的距离继续拉近,百步、八十步、五十步。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仿佛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双方这种箭雨互射,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杀伤性也越来越大。

    汉军的弓箭手,经过前几轮的抛射,随着距离的接近,开始了直射。

    “放!”一声令下,无数箭矢如同雨点般划过天空,落在了黄巾军的阵地上。

    黄巾军的阵地上顿时响起了一片惨叫声。

    有些士兵被箭矢射中了头部或胸部,当场倒地身亡。

    有些士兵则被射中了手臂或大腿,痛苦地倒在地上。

    反过来,黄巾军弓箭手的反击,却差强人意,坚固的盾牌,厚实的铠甲,承受了这些伤害。

    只有一些倒霉蛋,手臂小腿等无甲的部位被射中。

    他们往往闷哼一声,迅速的蹲在地上,避免影响整个军队的阵型。

    双方伤员的表现,深刻体现出精锐和普通士兵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