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纸张的推行,民间书信往来便益的多了,一些经史子集、治国韬略也有了更好的载体,逐渐的在各个坊间盛行开来。
以往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可能修习的名家着作,而今随着大秦政策的施行,也慢慢的誊写在了纸张上流向了寒门学子。
至于深受皇帝陛下青睐的高新政,这几日也是忙的不亦乐乎。
勤政殿里,扶苏翻看着高新政递上来的奏疏,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错,太学院的落成深得朕意,博士人选朕也觉得无有不妥,只是这所学典籍实在是少了些。”
“除了布政、祭礼、律学、四书、五经之外,骑射、军阵、算学、书学也要加在其中。”
“对了,还有天工院那边,朕跟李如归打个招呼,如果天下学子有愿意学习墨家手艺的,尽可报名,届时由李先生考核,考核通过者,可入天工院习艺。”
“总而言之一句话,朕不求天下学子们样样精通,但求他们各挥所长,人尽其用,另外,士子的入院考核也是重中之重,绝不能有滥竽充数的情况,一定要公允,这一点朕交给你来把关,同时朕也会给冯劫打个招呼,有御史台支持你,一般权贵倒也不敢太过放肆。”
扶苏说完,却久久没有得到高新政的回应,不禁疑惑的抬起了头,却看见那一张脸上露出了些许凝噎的神情。
过了许久才缓缓跪拜于地,拱手揖拜:“微臣代天下寒门,叩谢皇恩!”
扶苏见状,笑道:“尽心办好差事,为我大秦选一些得力之才便是对朕最好的答谢了,”一边说着,扶苏走下御案,将其扶了起来,再次缓缓说道:“朕决意改革世袭及荐举制度,这会对朝堂产生不小的影响,如今朕设立国子祭酒一职,暂由淳于越担任,他的学识、品德、威望皆在你之上,你要跟着他多学勤问,用不了几年,等你威望够了,学识足了,大秦士子的简拔定是要交到你的手里的。”
“微臣谨记!”
作为毫无根基的寒门士子的代表,近几年交给高新政的几件差事他都办的不错,足见其可堪大用。
而扶苏既然锐意改革,定是需要这样一批有才干且不受朝堂诸多因素牵绊的寒士来冲锋陷阵。
高新政,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秦皇八年九月,太学院作为大秦最高学府正式开始招募新生。
也是这一日起,扶苏终于将目光落在了大秦弊政的根本之上。
官制!
无论是之前的税制改革还是律法改革,虽说一定程度上对大秦的官僚集团造成动荡,但却都被控制在了一定范围之内,再加上有左右丞相的鼎力支持,过程虽有波折,但好歹也算是圆满落实了下来。
可如今,右丞相冯去疾以罪辞官,左丞相蒙毅革职在府,整个朝堂上,除了御史大夫冯劫之外,好似就只剩下了扶苏一人独对整个文武百官。
勤政殿里,冯劫坐在一旁,静静听着扶苏的娓娓道来。
“总的来说,大秦官制弊端有三。”
“一来,官责不明。”
“三公九卿制度,混乱杂管,往往一件事情的直属管辖部门便有多个,一旦出了岔子,互相推诿,各执一词,想要追责实在是困难。”
“二来,官员任用机制的不健全。”
“以往官员选拔,更多的是依靠门第和世家大族的举荐和世袭,缺乏必要的考核与培养步骤,这必然导致官员素质参差不齐,实在是难以保证朝廷的高效运转。”
“三来,便是各府衙的权力太过集中。”
说着,扶苏看了一眼思考状的冯劫,笑着问道:“你任职御史大夫以来,可有什么感受?”
御案下的冯劫听后先是一愣,片刻后缓缓起身,拱手道:“不满陛下,御史台诸多大夫皆有直接插手法案判决之权,权力之大,实在是让臣惶恐,昔日有姚老大人多年的心血治理,尚能保持一片吏治清明,可若真是长此以往,实在是难保不会有腐败滋生及职权滥用的现象发生。”
“不错,”扶苏点了点头,长叹了口气,“其他各府衙亦是如此,所以朕决定分权而立。”
“将朝廷划分三省六部,中书省依旧依左右丞相署理,辅佐朕总理天下政务。”
“门下省作为内侍,既有谏言天下大事之权,亦有对天下百官奏章的复核、封驳之权。”
“尚书省统领六部,总管天下行政,对国计民生有执行之权。”
“另外,三省六部之外保留御史台建制,依旧行使监督百官之权,但要另设都察院,复勘刑案及监督朝廷纲领的实施。”
听着扶苏早有打算,冯劫亦是会意的点了点头,“如此一来,政权、治权、监察权三权分立,彼此制衡监督,倒是不失为强国之道,”一边说着,冯劫面露疑惑的看向扶苏,问道:“既是六部,敢问陛下是哪六部?”
“一是吏部,主管全国文职官员的品秩铨选、考课黜陟、封授策赏、定籍终制等事务。”
“二是兵部,主管全国军卫、武官选授、军备调度及内外武职官员的除授、封荫之典。”
“三是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刑名,与你们御史台、督察院共掌定案、稽察、审核之权。”
“四是户部,主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五是工部,主管全国的土木兴建、规范及水利、兵械制造等事务。”
“六是礼部,主管律法制定、典礼、太学院考核、藩属和外国的往来事务。”
“如此六部,各司其职,各执一政,再加上三省居中调派,可免了混乱杂管的朝廷乱象。”
听完扶苏所言,冯劫长出了一口气,“陛下思虑周全,想必已是考虑了许久,臣不才,却也可为陛下如臂使指,朝堂变革,臣定当不遗余力,以供驱使,以谢皇恩。”
扶苏听后缓缓点头,内心对于大秦的强盛之势,不由得更加期盼了起来。
无论如何,这一世,定要让大秦之盛世,遗泽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