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的奖学金评选让我们班在学院里出尽了风头,再也没有比我们班更炸裂的事情了,简直被公众嘲笑的对象,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跟她们一个班也是蛮倒霉。接下来呢这两位同学又开始撕逼了,主要这件事她们都没捞到好处,还坏了名声,恨不得把全世界的嘴堵上,大家从来不敢在她们面前讨论,她们也是一副一点事也没有的状态。
更加可笑的事,她们还拉了阵营,各自有不同的支持者,在班上已经划分为两派,整体就是“对骂”,互相甩锅,真的太好笑了。杜蔓没有和她们站队,因为她们一向排斥杜蔓,所以她就自然被划分出来了,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居然是这样不被站队的。
这一次撕逼持续了很久,其中一位,因为长得好看一些,平时也会拉拢人,获得较高的关注度,大家纷纷认为她更有理,另外一位的支持者较少,大家都觉得是她有问题。杜蔓觉得这样的划分真搞笑,在她看来,两人都是半斤八两,都是作弊何必搞得谁更正义。
这段时间里双方阵营来回对仗了好几次,每次有每次的精彩,最受关注的是事件刚爆发的时候。那时还是在图书馆,事件爆发后第一次露面。那天,双方刚到图书馆就吸引了不少关注,因大家复习任务繁重,没有直接开干,而是等到午休和晚饭的时间开始发力,双方阵营开始有人出来试水,一来一回,不断回应,不断解释,大家越吵越上头,越说越说不清楚。这一个晚上大家都在走廊蛐蛐这件事,双方阵营成员还在传递消息,互相交蛐,同一阵营的同学在交头接耳,传递信息。这个过程双方都在危害本群体的利益,像是参加了一场辩论,可有成就感了,好像都代表了正义。
这个时候的杜蔓在一楼背书,完全不理会,她真是庆幸没参加这些破事,所以小团体平时也是这么调侃自己的吗?这有什么好吐槽的呢,不得不说是这帮人太无聊了,不是杜蔓的问题。杜蔓始终认为,学习应该专注,有这样的精力不如去刷几套题,多背点书,大家还是对自己不够严格,对别人过于严格,所以才整体蛐蛐人。真可笑,杜蔓怎么会加入她们,让她们蛐蛐去吧。
天天吵架的这帮小团体不就像诗经《江有祀》里描述的那样,聪明的女生应该把精力投资在自己身上,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让自己变理性,而不是像各怨妇一样,一点生活不如意唉声叹气,日子好像永远没有尽头,天天都是负面情绪。
真的是讨厌死负面情绪了,只有生活一地鸡毛的人才会整体负面情绪,杜蔓不要做这样的人,所以她远离小团体,不加入任何战队,哪怕自己被孤立。这些都是不理智的,不值得深交。
《召南·江有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弃妇诗,诗中主人公纠结着丰富的、多重的情感,或可能反映的是北方南来的一些男人在婚姻上薄幸。全诗三章,每章五句,形式整齐,结构严谨,用字精审,笔法自然,语言浅近,达到了精工与自然、深入与浅出的完美结合,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从诗中写到的“江”“沱”看来,产地是在召(在岐山,周初召公的采邑)的南部、古粱州境内长江上游的沱江一带。女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商人妇。古代有一夫多妻制,商人在经商的地方娶了妻或妾,离开江沱返回家乡时将她遗弃了。她满怀哀怨,唱出了这首悲歌以自我安慰。
诗中的弃妇是一位自信心很强的女人。她相信自己在丈夫感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而预言丈夫今日的背弃行为,日后必将在感情上受到自我惩罚,这就是各章结句所说的“其后也悔”“其后也处”“其啸也歌”。值得注意的是,丈夫将受到的感情上的自我惩罚与他背弃自己妻子的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我以”引出“悔”,“不我与”带来“处”,“不我过”导致“啸歌”。其愈是绝情,其后果也就愈加严重。当然,这只是弃妇一厢情愿的假想之辞。事实上,那男子很可能事过境迁,在感情上并不引起任何震动。
弃妇设想故夫日后会后悔今日的背弃行为,其中就隐含了弃妇对于夫妇关系重归于好的企盼;预言故夫今日的轻率必将招致日后的痛苦,这又泄露出弃妇恨过于爱的报复性的心态。这是她的软弱,也是她的坚强。由此决定了这首诗风格上的特点,既一唱三叹,极尽缠绵,又柔中见刚,沉着痛快。
此诗每章的前三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其中第三、四句重出——男子的薄情集中表现在这一句,女子的痛苦不幸也根源于这一句,因而采取了反复咏叹的形式。重出的这一句子中的关键字,各章不同。从一章的“以”,一转而为二章的“与”,再转而为三章的“过”,愈转愈深,丈夫如何薄情,做妻子的又是如何痛苦不幸,都因了这一关键字的置换而得到一层深于一层的表现。全诗形式整齐,结构严谨,用字精审,笔法却极为自然,语言又十分浅近,达到了精工与自然、深入与浅出的完美结合,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水平。
全诗以“江有汜”起兴,反复申述,大意是:不让我陪嫁,你会后悔的,你就痛苦去吧,你就一个人哭去吧。
生活就该像诗中女主人公一样,自信,热烈,大胆,勇敢,坚毅,这样的女孩子敢爱敢恨,对自己和负责,多么美好啊,为什么要做个唉声叹气的怨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