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解析素第33章 评热病论
作者:ai重歌   深度解析皇帝内经最新章节     
    七律:《赞〈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周易哲思探病源,阴阳平衡理昭然。

    卦象变化析病理,动静相应妙无边。

    因果循环明真谛,未病先防保康安。

    内经妙论展风采,热病评说谱新篇。

    以下是对这首七律的诠释:

    诗的首联“周易哲思探病源”,指出用周易的哲学思想来探究热病的根源;“阴阳平衡理昭然”则强调了阴阳平衡在其中的重要性。

    颔联“卦象变化析病理”,说明通过卦象的变化来分析热病的病理;“动静相应妙无边”表示动静结合在疾病中的奇妙作用。

    颈联“因果循环明真谛”,揭示了热病产生的因果循环道理;“未病先防保康安”强调了预防疾病以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尾联“内经妙论展风采,热病评说谱新篇”,表达了对《黄帝内经》中关于热病论述的赞美,以及其展现出的卓越风采和为热病研究谱写新篇的意义。

    一、《周易哲学视角下的<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解析》

    《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犹如一部深邃的医学典籍,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当我们以周易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这一篇章时,更能揭示出其中隐藏的玄妙之处,为我们理解热病的本质及其与宇宙万物的关联提供全新的视角。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而在评热病论中,“阴阳交”这一病症正是阴阳失衡的典型表现。患者汗出后随即又发热,脉象躁动急速,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且不能进食,这反映了阴阳之间的激烈冲突与不和谐。阴阳本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疾病便随之而来。就如同周易中阴阳的变化无常,热病的发生也是人体内部阴阳动态平衡被破坏的结果。

    “风厥”一症则体现了周易中“动”与“变”的理念。全身发热、汗出,烦闷且烦闷不因汗出而缓解,这是风邪侵犯所导致的结果。风象征着变化与流动,它的侵袭使得人体内部的气机发生紊乱,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而太阳与少阴的关系,也如同周易中阴阳的相互作用与转化,太阳主管全身阳气,少阴则与之相呼应,两者的失调导致了厥的发生。

    “劳风”这一病症更是体现了周易中“因果循环”的思想。劳累后出汗,病邪侵犯肺部,使人头和脖子硬,头目昏眩、看东西模糊,吐粘痰,怕风吹,身体寒冷并发抖。这一系列症状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长期劳累导致正气虚弱,从而给病邪以可乘之机。正如周易中所说,有因必有果,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会对身体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肾风与风水”则进一步揭示了周易中“渐变与突变”的关系。面部浮肿影响言语,本已显示出身体的不健康状态。而误刺后的一系列变化,则是疾病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从少气、发热到各种症状的出现,如同周易中事物的发展往往是渐进的,但在某个临界点会发生质的变化。

    同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一观点与周易中“柔弱胜刚强”的理念相契合。人体正气不足,就如同柔弱的一方,容易被邪气所侵袭。但这也提醒我们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养护,增强正气,以抵御外界的干扰和侵害。

    在周易宇宙中,八卦象征着宇宙万物的不同状态和属性。我们可以将热病的各种症状与八卦相对应,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例如,“阴阳交”可能与坎卦相对应,代表着危险与困境;“风厥”则与巽卦相关,体现了风的力量和变化。

    此外,周易中的的象数之学也能为我们解读评热病论提供新的思路。通过对脉象、症状等的分析,我们可以运用象数的方法来推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这与周易中通过卦象来预测事物的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总的来说,用周易哲学来深度解析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使我们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认识热病的本质和规律。它让我们看到了疾病不仅仅是身体的问题,更是与宇宙、与自然、与人类自身的内在联系息息相关。这种跨学科的思考和探索,为我们理解和治疗热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认识。

    在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应忘记古老智慧的价值。周易哲学与医学的结合,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向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通过对评热病论的深入研究和解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和借鉴。让我们在周易哲学的智慧光芒中,不断探索医学的奥秘,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更多的力量。

    二、《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主要论述了多种热病的病机、症状、预后等内容,是中医理论中对热病研究的重要篇章。以下是对其具体的分析:

    1. 阴阳交:

    症状表现:患者汗出后随即又发热,脉象躁动急速,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且不能进食。

    病机:人体出汗本应是邪气退却、精气战胜邪气的表现,精气胜则能食且不再发热。但阴阳交患者汗出后复热,是邪气胜过了精气。不能进食则精气缺乏后续补益,导致病邪留滞体内。

    预后:这是一种危重症,预后不良,《热论》中提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阴阳交患者的脉象与汗出不相应,是精气不能胜邪,所以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2. 风厥:

    症状表现:患者全身发热、汗出,烦闷且烦闷不因汗出而缓解。

    病机:出汗后发热不退是风邪侵犯所致,烦闷不解是由于下气上逆。太阳主管全身阳气,最先受邪,少阴与太阳相表里,少阴受太阳发热的影响,其气向上逆行导致厥。

    治疗方法:应针刺太阳、少阴表里两经,即刺太阳以泻风热之邪,刺少阴以降上逆之气,并内服汤药。

    3. 劳风:

    症状表现:劳累后出汗,病邪侵犯肺部,使人头和脖子硬,头目昏眩、看东西模糊,吐粘痰,怕风吹,身体寒冷并发抖。

    预后及治疗:精力旺盛的青年人经适当治疗三日可愈;中年人五日可愈;老年人七日始愈。患者咳出青黄色粘痰,应使痰从口中或鼻中排出,否则会伤肺,甚至导致死亡。

    4. 肾风与风水:

    肾风症状:面部浮肿,影响言语。

    误治后的表现:肾风患者本身体虚不应当针刺,如果误刺,五天后病气必然发作,会出现少气、定时发热、发热从胸背上至头部、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走、月经不来、心烦不能进食、不能仰卧,仰卧则咳嗽加重等症状,此时病名为风水。

    这一篇还提出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重要观点,强调了人体正气不足是邪气侵袭的基础。该篇对于中医临床中认识和治疗热病及其变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以下是《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的原文与译文:

    原文: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

    译文:黄帝问道:有的温热病患者,出汗后随即又发热,脉象躁动急速,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且不能进食,这种病叫什么呢?

    原文: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译文:岐伯回答说:这种病名叫阴阳交,得了这种病的人是会死的。

    原文:帝曰:愿闻其说。

    译文:黄帝说:我想听你说说其中的道理。

    原文: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译文:岐伯说:人所以能够出汗,是依赖于水谷所化生的精气。现在邪气与正气交争于骨肉之间而能够出汗,这是邪气退而精气胜的表现。精气胜,就应该能吃东西而不再发热。如果发热一再发作,这是邪气还存在的缘故。出汗是精气抗邪的表现,现在出汗后又发热,是邪气胜。不能吃东西,是精气缺乏来源以供养,邪正相搏而病邪留着不除,病人的生命就会立即发生危险。《热论》说:汗出而脉象仍躁盛的,是死证。现在脉象与出汗不相应,这是精气已经不能胜过病邪,死亡的征象是很明显的。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的,是失神的表现,失神也是死证。现在已见到了三种死证,却没有一点生机,病虽可能稍有减轻,但终究是要死亡的。

    原文: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

    译文:黄帝说:有的病人身体发热,出汗,心中烦闷,烦闷不因出汗而缓解,这是什么病呢?

    原文: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

    译文:岐伯说:出汗而身体发热,这是感受了风邪;出汗而烦闷不解,这是表里阳气均逆乱不通所致,这种病名叫风厥。

    原文:帝曰:愿闻其治。

    译文:黄帝说:希望听听这种病的治疗方法。

    原文:岐伯曰: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

    译文:岐伯说:太阳经主管人身的阳气,所以太阳首先感受风邪。少阴与太阳相为表里,表热而里必应,少阴的热气也会随之而上逆,上逆就会发生厥逆。

    原文:帝曰:治之奈何

    译文:黄帝说:怎样治疗呢?

    原文: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译文:岐伯说:应根据病人俯仰的情况,分别进行治疗。首先应使其胸中通畅,俯仰自如。太阳经是治疗的主要部位。病人因咳出青黄色粘痰,应使痰从口中或鼻中排出,否则会伤肺,甚至导致死亡。精力旺盛的青年人经适当治疗三日可愈;中年人五日可愈;老年人七日始愈。

    四、从周易哲学的几个方面对《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的深度解析:

    1. 阴阳平衡与疾病:

    阴阳的对立:在《周易》中,阴阳是相互对立的基本概念。对应到《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中,疾病的发生可以看作是人体阴阳失衡的表现。例如,文中提到的“阴阳交”这种病症,患者汗出后又复热、脉躁疾、狂言不能食,这反映出人体内部的正邪之气相互交争,阳气过盛而阴气不能制约,导致阴阳失调。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处于动态平衡中,阳气主外、主卫护,阴气主内、主滋养,二者相互协调维持人体的健康。而温热病患者出现的这些症状,打破了阴阳的平衡状态,正如《周易》中阴阳失衡会引发变化和动荡一样,人体阴阳失衡便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阴阳的转化:《周易》强调阴阳的相互转化。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类似的转化现象。比如,起初患者可能只是普通的温热病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演变为“阴阳交”等更为严重的病症,这体现了疾病由阳证向阴证或由轻向重的转化。反之,如果治疗得当,病情也可能逐渐好转,阳气得以恢复,阴气得以滋养,阴阳重新恢复平衡,疾病得以治愈。这与《周易》中阴阳相互转化、否极泰来的思想相契合。

    2. 卦象与疾病的变化:

    八卦的象征意义:八卦中的每一卦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可以与人体的生理和疾病现象相联系。例如,乾卦代表天、刚健,对应人体的阳气;坤卦代表地、柔顺,对应人体的阴气。在热病的发展过程中,如果阳气过盛,就如同乾卦的刚健之性过强,失去了与阴气的平衡;而阴气不足时,就像坤卦的柔顺之性无法承载阳气,导致疾病的发生。通过对八卦象征意义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疾病的本质。

    卦象的变化:《周易》中的卦象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事物的发展和演变。在热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症状也会不断变化。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与《周易》中根据卦象的变化来判断事物发展趋势的思想是一致的。例如,对于“风厥”病,起初可能只是身热汗出,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烦满不解等症状,医生需要根据这些变化进行辨证论治,就像根据卦象的变化来做出决策一样。

    3. 动静与疾病的关系:

    动则生变:《周易》中强调“动”的重要性,认为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永恒的。在人体中,气血的运行、津液的代谢等生理活动也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当人体感受外邪,发生热病时,这种正常的运动状态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例如,温热病患者出现的脉躁疾、汗出等症状,都是人体内部气血、津液等物质的异常运动表现。这种异常的“动”打破了人体的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静以制动:然而,《周易》也强调在动的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静”,只有动静结合,才能达到和谐的状态。在热病的治疗中,患者需要保持安静的休息状态,以帮助身体恢复元气,调节气血的运行。同时,医生在治疗时也需要保持冷静的思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这体现了“静以制动”的思想。

    4. 因果与疾病的产生:

    因果循环:《周易》认为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因果关系,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在《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中,疾病的产生也有其原因。例如,文中提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说明人体的精气是汗出的基础,而邪气的侵袭则是导致疾病的外在因素。如果人体的精气充足,能够抵御邪气的侵袭,就不会发病;反之,如果精气不足,邪气就会乘虚而入,引发疾病。这体现了疾病产生的因果关系,与《周易》中的因果循环思想相符合。

    未病先防:基于因果关系的认识,《周易》强调要提前预防,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在医学上,这就要求人们注重养生,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以预防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中也强调了“治未病”的思想,与《周易》的未病先防理念是一致的。通过合理的饮食、作息、运动等方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热病等疾病的发生,体现了《周易》哲学对医学的指导意义。

    五、用不同词牌名来赞《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的内容:

    《沁园春·赞评热病论》

    周易精微,热病详论,妙理深藏。探阴阳失衡,病因昭显;卦象变幻,病理昭彰。动静相谐,因果循转,未病先防保健康。内经论,展卓然智慧,神采飞扬。

    医道源远流长,解病痛、仁心谱华章。念先贤智慧,传承不断;后人勤勉,探索无疆。辩证施治,精心调养,护佑苍生保安康。齐赞誉,这医学瑰宝,永世流芳。

    《水调歌头·评热病论颂》

    周易启哲思,热病细评说。阴阳平衡关键,病理渐明豁。卦象示其变化,动静相应协和,因果蕴真诀。未病预防范,安康永相托。

    内经篇,智慧显,放光芒。传承千载,医者仁心谱辉煌。探究病因奥秘,精研施治良方,功德载史册。赞誉声不绝,瑰宝永留存。

    《贺新郎·赞评热病论篇》

    热病论精妙。探根源、周易哲思,内涵深奥。阴阳平衡理,病理清晰呈现了。卦象析、变化玄机晓。动静间、奥妙无穷妙。因果连,真谛绕。

    内经智慧光芒耀。护苍生、仁心医者,辛劳功高。未病先防策,传承创新永不老。赞经典、千秋功业葆。敬先贤、伟业永称道。继往开,新篇造。

    诠释:

    《沁园春·赞评热病论》诠释:这首词以周易的精微之处为起始,详细论述了热病的道理,这些精妙的理论都深深隐藏其中。探究了因阴阳失衡而导致的病因明显呈现,以及卦象变化所展现出的病理特征。动静相互协调,因果循环的规律,强调了未病先防以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在《黄帝内经》的论述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智慧和飞扬的神采。

    医学之道源远流长,通过解决病痛,以仁爱之心谱写华章。回想古代先贤的智慧,不断传承;后代之人勤勉努力,探索没有边界。通过辩证施治和精心调养,来保护和佑护苍生的安康。大家一起称赞,这医学的瑰宝将永世流芳。

    《水调歌头·评热病论颂》诠释:这首词以周易开启哲理的思考,对热病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和赞颂。阴阳平衡是关键所在,病理也逐渐明晰。卦象展示了它的变化,动静相应和谐一致,其中蕴含着因果的真谛。未病先防,让安康永远依托。

    《黄帝内经》中的篇章,智慧闪耀光芒。传承了千年,医者的仁心谱写了辉煌的篇章。探究病因的奥秘,精心研究治疗的良方,这些功德都载入了史册。赞誉之声不绝于耳,这瑰宝将永远留存。

    《贺新郎·赞评热病论篇》诠释:这首词称赞热病论的精妙之处。探究其根源,周易的哲理思考,内涵深邃。阴阳平衡的道理,病理清晰明了。卦象的分析,变化的玄机被知晓。动静之间,有着无穷的奥妙。因果相连接,真谛环绕其中。

    《黄帝内经》的智慧光芒耀眼。为了保护苍生,有仁心的医者付出了辛劳,功劳巨大。未病先防的策略,传承与创新永不停歇。称赞这经典,千秋功业得以保持。敬重先贤,他们的伟业永远值得称道。继往开来,创造新的篇章。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