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古文解析: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作者:ai重歌   深度解析皇帝内经最新章节     
    一、素问●第61章 水热穴论

    (二)古文: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歧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歧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歧伯曰:肾者,牝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藏府,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帝曰:水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歧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

    帝曰:春取络脉分肉,何也。歧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帝曰:夏取盛经分腠,何也。歧伯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留溢,热熏分腠,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也。帝曰:秋取经俞,何也。歧伯曰: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火,阳气在合,阴气初胜,湿气及体,阴气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帝曰:冬取井荣,何也。歧伯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沈,阳脉乃去,故取井以下阴逆,取荣以实阳气。故曰:冬取井荣,春不鼽衄,此之谓也。

    帝曰:夫子言治热病五十九俞,余论其意,未能领别其处,愿闻其处,因闻其意。歧伯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写胸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写胃中之热也。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写四支之热也。五藏俞傍五此十者,以写五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热之左右也。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歧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

    (二)白话文

    《素问·第 61 章 水热穴论》白话文

    黄帝问道:少阴为什么主肾?肾又为什么主水呢?岐伯回答说:肾属于至阴之脏,至阴是盛贮水液的地方。肺属于太阴。肾脉属于少阴,是旺于冬令的经脉。所以水之根本在肾,水之标末在肺,肺肾两脏都能积聚水液而生病。黄帝又问:肾为什么能积聚水液而生病呢?岐伯说:肾是胃的关门,关门不通畅,水液就会积聚而随从其类而流动,上下泛滥于皮肤,从而发生浮肿。浮肿的成因,就是水液积聚而生的病。

    黄帝说:各种水病都是由于肾而生成的吗?岐伯说:肾脏在下属阴,地气上蒸而产生水液,所以叫做至阴。如果勇而用力过度,就会出汗,汗出后如果遇到风邪,风邪从开泄之腠理侵入,汗孔骤闭,汗出不尽,向内不能入于脏腑,向外也不得排泄于皮肤,于是就逗留在玄府之中,皮肤之内,最后形成浮肿,这种病的根源在于肾,病名叫作风水。所谓玄府,就是汗孔。

    黄帝问:治疗水病的五十七处穴位,是哪些穴位呢?岐伯说:肾俞五十七个穴位,是阴气所积聚的地方,也是水液出入的地方。尻部之上有五行,每行五个穴位,这些是肾俞穴位。所以水病表现在下部则为浮肿、腹部胀大,表现在上部则为呼吸喘促、不能平卧。这是肺与肾标本同病,所以肺病表现为呼吸喘促,肾病表现为水肿,肺病还表现为气逆而不能平卧。之所以肺肾都发生疾病,是由于水气停留于两脏的缘故。伏菟上方各有两行,每行五个穴位,这些是肾的经气流通的道路。足三阴经也在此相交会结于脚部。足踝上方各有一行,每行六个穴位,这是肾脉下行的部分,名叫太冲。以上共五十七个穴位,都是脏腑的阴气聚集在体表的部位,也是水邪容易停留的地方。

    黄帝问:春天针刺,取络脉分肉之间,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春天,木气开始当令,肝气开始生发,肝气的特性是急躁,如变动的风一样迅疾,但是经脉往往深藏而不显露,其气也较少,不能深入,所以针刺取络脉分肉之间。

    黄帝又问:夏天针刺,取盛经分腠之间,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夏天,火气开始当令,心气开始生长,脉瘦而气弱,阳气向外流溢,热气熏蒸分腠之间,内可入于经脉,所以针刺取盛经分腠之间,使邪气绝于皮肤而病愈,这是因为邪气居于浅表的缘故。所谓盛经,就是阳脉。

    黄帝问:秋天针刺,取经俞,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秋天,金气开始当令,肺气将收敛肃杀,金将战胜火,阳气在合穴,阴气初胜,湿气及于人体,但阴气尚未强盛,不能深入,所以针刺取俞穴以泻阴邪,取合穴以泻阳邪,因为阳气开始衰退,所以取合穴。

    黄帝问:冬天针刺,取井荥,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冬天,水气开始当令,肾气正闭藏,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太阳之气潜伏沉匿,阳脉也随之而去,所以针刺取井穴以下降阴逆之气,取荥穴以充实阳气。所以说:冬天取井荥,春天就不会发生鼻塞、鼻出血,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说:先生说治疗热病有五十九个穴位,我领会了其中的意义,但还不能明确其部位,请告诉我这些穴位的部位,并说明这些穴位的意义。岐伯说:头上有五行,每行五个穴位,可用来泄越诸阳经上的热邪。大杼、膺俞、缺盆、背俞这八个穴位,可用来泻除胸中的热邪。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这八个穴位,可用来泻除胃中的热邪。云门、髃骨、委中、髓空这八个穴位,可用来泻除四肢的热邪。五脏的俞穴旁五穴,这十个穴位,可用来泻除五脏的热邪。以上共五十九个穴位,都是治疗热病的要穴。

    黄帝问:人感受了寒邪而传变为热病,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寒邪太盛,就会郁而发热。

    二、《以周易哲学思想解析〈素问·第 61 章 水热穴论〉》

    《素问·第 61 章 水热穴论》是中医经典着作《素问》中的重要篇章,它探讨了人体水液代谢与热病以及相关穴位的关系。而周易哲学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将周易哲学思想与水热穴论相结合,能够为我们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洞察。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核心概念之一。水热穴论中所涉及的水与热,也可以看作是阴阳的体现。水代表着阴,热则代表着阳。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在人体的生理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就会出现水液代谢异常或热病等问题。

    肾在水热穴论中被描述为“至阴”之脏,这与周易哲学中对“阴”的理解相契合。肾主水,是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正如周易中所讲的“坤为地”,大地承载万物,包容一切。肾就如同大地一样,吸纳和调节着人体的水液。同时,肺被认为是“太阴”,与肾相互关联。肺主气,与肾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水液平衡和气血运行。这种肺肾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原理。

    在水热穴论中,还提到了“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这反映了周易哲学中“变易”的思想。人体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会发生变化。勇而劳甚导致肾汗出,汗出又逢风邪,这种变化打破了原本的平衡,从而引发了疾病。这就如同周易中所说的“变则通,通则久”,只有适应变化,才能保持健康。

    “玄府”在水热穴论中被提及,它是汗孔的别称。玄府的概念与周易哲学中的“象数”有着密切的联系。象数是周易中用来描述宇宙万物的符号和数量关系。玄府就像是人体中的一个微小“象”,通过它可以观察到人体内部的变化。同时,玄府的开合也反映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象数所蕴含的宇宙规律。

    在水热穴论中,还详细描述了治疗水病和热病的五十七处穴位。这些穴位的分布和作用,也可以用周易哲学的思想来解释。穴位如同宇宙中的星辰,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它们通过经络与人体的各个部位相连,调节着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功能活动。这种穴位系统的存在,体现了周易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人体与宇宙自然是相互呼应的,穴位的作用就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内在平衡,来适应宇宙的变化。

    此外,水热穴论中还提到了不同季节针刺的方法和原理。这与周易哲学中对四季变化的认识相一致。四季的循环变化,反映了阴阳消长的过程。春天木气始治,肝气始生,所以针刺取络脉分肉间;夏天火气始治,心气始长,所以针刺取盛经分腠绝肤;秋天金气始治,肺气将收杀,所以针刺取经俞;冬天水气始治,肾方闭,所以针刺取井荥。这种根据季节变化而调整针刺方法的理念,体现了周易哲学中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周易哲学还强调“中和”的重要性。在水热穴论中,治疗水病和热病的目的也是为了恢复人体的中和状态。水液代谢的平衡、阴阳的协调、脏腑功能的正常,都是中和的体现。只有保持中和,人体才能健康稳定地运行。

    通过以周易哲学思想深度解析素问·第 61 章 水热穴论,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机制,以及中医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周易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宏观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去认识人体和疾病。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当继续深入研究和传承周易哲学与中医经典的智慧,将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在探索人体奥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以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去呵护我们的生命和健康。

    三、用不同词牌名来赞《以周易哲学思想解析〈素问·第 61 章 水热穴论〉》:

    《沁园春·周易素问探微》

    周易玄妙,素问精微,哲思万千。探水热穴论,阴阳变幻;乾坤之道,奥妙其间。肾主水液,肺为太阴,气血调和保康安。玄府启,观宇宙规律,奥秘尽研。

    勇劳汗出风侵,引疾病变化心忧煎。看五十七穴,通经活络;四季针刺,顺应自然。中和为贵,平衡乃先,智慧之光耀人间。传承久,让经典永焕,光芒璀璨。

    《水调歌头·周易素问相融》

    周易启智慧,素问蕴精华。水热穴论解析,哲思绽奇葩。阴阳互依存,脏腑相协调,玄府通天涯。平衡求中和,健康绽彩霞。

    勇劳作,逢风邪,病生芽。穴位奇妙,针法玄妙应时佳。四季循规律,天地共和谐,真理永无涯。传承古文化,千秋放光华。

    《满江红·周易素问华章》

    周易哲学,深如海、玄妙难测。素问篇,水热穴论,智慧昭揭。阴阳互动乾坤定,气血运行脉络通。细解析、奥秘渐明晰,心欢跃。

    玄府秘,穴位奇;四季变,针法精。守中和之道,健康长恒。传承经典担使命,弘扬文化谱新声。展宏图、让光芒永耀,照前程。

    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诠释:

    《沁园春·周易素问探微》:这首词以“沁园春”的词牌形式,表达了对《以周易哲学思想解析〈素问·第 61 章 水热穴论〉》的深入探索和赞美。词中描述了周易哲学与素问的精妙之处,强调了阴阳变化、气血调和以及玄府奥秘等重要概念。同时,也提到了疾病的变化和应对之法,强调了中和与平衡的重要性,以及传承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水调歌头·周易素问相融》:这首词以“水调歌头”的词牌,展现了周易哲学与素问相互融合的美妙。词中阐述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在水热穴论解析中的体现。还提到了勇劳作后遇风邪可能引发的疾病,以及穴位和针法的奇妙之处。强调了四季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珍视和期望。

    《满江红·周易素问华章》:“满江红”的词牌下,这首词热情洋溢地歌颂了周易哲学和素问的辉煌篇章。描述了周易哲学的深奥和素问中水热穴论的智慧。强调了阴阳互动、气血运行和玄府奥秘等关键要点。同时,也关注了四季变化和针法的精妙,表达了坚守中和之道和传承弘扬经典文化的决心和信念。

    待续